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的旅行

2021-08-17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作文题中考旅行

【话题分析】

旅行类作文题在2019年的各地中考作文中比较常见,在2020年中则出题较少,其缘由应与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性有关。基于2021年的社会现状,对旅行类作文的备考既不能松懈,也不能完全借鉴以往的旅行类作文题。故本期特别策划中,我们将适当地回顾和总结近几年的旅行类作文题,并对2021年的旅行类作文做一定的可能性探讨。

在旅行类作文题中,有一个分支可以总结为“家乡类”。如,2019年宁波中考作文题要求就学校文学社举办的“家乡风味”“家乡风光”“家乡风俗”“家乡风尚”四个专栏的其中一个写一篇投稿文章。再如,2019年浙江衢州中考作文题要求考生以朋友的口吻介绍属于自己的衢州旅游“私家地图”。这类作文地域性较高,作文同质化比较严重,各地考生需要结合自己所在地的特色进行一定的素材储备。

旅行类作文的第二个分支,是对某一种特殊的旅游现象进行一定的反思。如,2019年湖北随州的中考作文题罗列了三则材料,其中第一则材料是:“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后,各地中小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之旅、山水之旅、研学之旅、成长之旅活动。”正确地理解和分析这一则材料,要求考生对这种丰富的研学旅行的内涵和外延有一定的认识。旅行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学在“途”中,亦“行”亦“习”是如何构建和交织的,这都需要考生有观点性的表达,而不能局限在单纯的记叙中。

第三个分支,是一种旅行哲思类文章,是对旅行本身的人生体悟和联想。如,2020年湖北襄阳中考作文题目就是以“旅行”为话题,给出的材料这样写道:“(我们的旅行经历)让我们或快乐,或感动,或迷惘,或顿悟”,这些经历“令我们难忘,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2019年贵州毕节中考作文,要“将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改写为一篇游记”,陆游的这首诗本身蕴含了对人生的豁达和对生活的乐观,这是“改写”的重点。换句话说,这其实是一篇经过包装的哲思类游记作文题。

通过对以往中考作文的分析,我们不难总结出这类作文的考点特征——地域性、社会性、哲思性,再结合2021年的时代特殊性,我们将在预测金题的环节做进一步的探究。

【预测金题】

1. 命题作文

2021年作为后疫情时代,旅行或许成为了一件可行却略显尴尬的事情。人们不能像疫情发生前那样大呼一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就可以毫无禁忌地自由出行,也不像疫情时期被禁足而固步不行。于是,发现自己身边或附近的美景,有适当防护措施的“周边游”“身边游”,已然成为我们放松身心、开拓眼界的一种选择。

请从下列两道作文题中选择其中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1. 后疫情时期的旅行

2. 发现身边的景点

【思路点拨】

选择题目1“后疫情时期的旅行”, 意味着要做好疫情防护的方方面面,比如就近错峰出行、适当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人多地方不聚集等等;还有,旅途中还有哪些原来出行前没想到的事,遇到过哪些在这个特殊时期中特有的事情和现象,抵达目的地后的观感又是怎样的……诚挚地描述,生动地描摹,这一题目的内容必然自带新颖和鲜活。

选择题目2“发现身边的景点”,意味着我们要用“重新发现世界”的眼光,来审视身边的熟视无睹而又耐人寻味的小景色。比如,周末时去菜市场,总是走过的小街小巷,用重新发现的眼光,品出其中的生活气息和文化意蕴;又比如,总是走过的街角的那丛在风中摇曳的兰尾草,总是去图书馆里那一排排质朴且高大的书架,家附近的小公园里池塘里的游鱼细石,大榕树下读书的、舞剑的、写书法的、跳舞的人,发现这些在熟视中的“景点”,写出自己的观感和思考,写出其中别致的美和力量。

【素材速用】

《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曾说:“要认识一个地方,必须去看它的市场。”走在广州龙导尾市场上,卖鱼的、卖书的、卖木炭的,与拽着菜篮的阿公阿婆摩肩接踵,没有干脆利落的扫码支付,只有“给你5 毛,找我5 分”的讨价还价。偶尔还能看见绘制瓷像、修伞骨、定做旗袍等字眼,让人仿佛置身怀旧电影中。

2. 新材料作文

旅游业中存在一种“改名”现象。如,2016年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夺冠后,天岳幕阜山旅游区当即决定将山上相传是女娲补天时所用的“垫脚石”更名为“铁榔头”;再如,电视剧《琅琊榜》走红后,滁州琅琊山放弃了欧阳修的典故,把山顶上那座始建于明代的“会峰阁”更名成“琅琊阁”……

你曾经去过什么地方旅游?對旅游景区的名字和相关典故还有印象吗?你觉得“改名”策略是可取的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联系材料,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思路点拨】

具有深厚底蕴的文化旅游区接二连三地改名,本质是一种缺乏“文化自信”的滑稽表现。再者,这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行为,改名只是手段,引起关注才是目的。第三,若改名得当,本应添彩;改名本身不应是被口诛笔伐的行为。

材料的提示中,请考生思考“后疫情时代”与旅游景区“改名”现象之间的平衡关系。这意味着,支持景区“改名”依旧是可取的,言之有理即可。

【素材速用】

有的改名是为了名副其实,有的改名则是为了直奔主题。“达古冰山”改名“达古冰川”,是因为冰川和冰山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桂林八角寨”改名“桂林丹霞八角寨”,是因为这里是中国最美七大丹霞地地貌之一,前来打卡的游客,基本都是冲着丹霞地貌而来。

改名,也成了景区营销的首选捷径。2020年疫情过后,首度开门迎客的河南西峡龙潭沟突然爆出了要改名的消息,备选项还是透着浓浓山寨风的“中原九寨沟”,让人直呼不解。随后在追问之下,迫于压力的景区方不得不承认:改名是假的,搞个大新闻来赚关注才是真的。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其实,也很少有人会踏进同一个自然风景区两次。正因如此,不寄希望于回头客的景区方,才会对承包第一印象的名字抱有执念。可它们却忘了,对于看重沉浸和体验的旅游业,最致命的评价就是“慕名而来,败兴而归”。

【佳作示例】

竹韵悠悠

——家乡的名片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中学 许俪馨

到了到了,终于回到了老家。

每年暑假,最向往的事情就是回到这被竹林包围着的老家,一阵携着竹子清香的凉风给我一个满满的拥抱——后疫情时代,终于解困了,我又回到了这个以“竹文化”闻名遐迩的地方。

这里,家家户户都有“全竹宴”,我家当然也不例外。

“丫头,来吃饭了!”大姨爽朗的喊声冲进耳畔,我应声坐在了桌前,拿起了筷子。

竹笋、竹荪蛋、竹腊肉、竹筒豆花、竹荪酒、竹泡菜等汇成了我家的“全竹宴”——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上桌,特有的竹香弥漫着整个屋子:腊肉香、竹清香、米饭香交缠的竹筒饭、鲜白嫩黄的竹荪炒韭黄、奶白浓稠的笋片豆腐汤……尤其是这汤,黑胡椒的香味与笋片的鲜香结合得天衣无缝,一口下去,鲜笋的肥厚多汁与豆腐的嫩滑在舌尖绽放,让人欲罢不能……

酒足饭饱,又来到竹林中闲逛。

厚重黛青的石板路向前鋪展,两旁青翠的竹林陪伴着我前行。初夏的微风犹如一个俏皮的孩童,在丝丝清爽的凉意中欢快地起舞,这儿掀飞几片竹叶,那儿摇动数杆竹枝,好不欢快。信步来到高处的一个亭子,向下俯瞰:满眼碧绿的竹海,翻涌着一阵阵的绿潮,久久地凝视着,渐渐地,我的心里也都是绿得醉人的竹香……

回乡的一个常规节目是去看望田伯。与其说看望,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去洗涤心尘。

田伯家的院子种着疏疏朗朗的竹子,“不可居无竹”嘛,更何况是田伯家呢——田伯是个远近闻名的书法家,一手好字写得遒劲且飘逸,落笔如云烟,求字的人往往奉上大价钱。但田伯总不为所动——在我心目中,田伯就是竹子精神的形象代言人——坚守、执着、高洁。

“娃,回乡来了?好好!写字可有进步?最近又读了些什么书?……”伴着一阵笑声,田伯仍旧抛给我一连串问题——这样被提问,我总有压力——但这种压力可以促使我自省、催我进步——我喜欢。

陆续又来了邻居家的小伙伴们,都是暑假回乡的。我们相视而笑,一年多没见面了呢!在这宁静清幽的院子里,我们随意畅聊,或者求田伯指导几笔书法,或者从田伯家满屋子的书里随意取一本,翻得合意了就坐下深读,还有我们同龄人之间的轻语交流。微风轻摇竹子,缕缕竹香清新怡人,鸟鸣啁啾不绝,格外惬意。

夕阳在不留余力地散发着最后一丝光热,田伯站在余晖下向我们挥手道别:“护好自己!用功读书!”

“放心!”我们齐声答,热切地。

依依不舍地回城,心里一幕幕地浮现着全竹宴、竹海的绿潮,还有田伯殷殷的叮咛……

花花世界,静心已守。

【教师评点】

本文抓住“竹文化”一词,从与生活贴近的“全竹宴”,到竹海全景图,再到“竹子精神”“竹文化”的形象代言人田伯的个人形象的塑造,这样三位一体,形神兼具地塑造家乡的形象,成功地打造了“名片”,这也写出了旅行目的地“家乡”的特点。

猜你喜欢

作文题中考旅行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小黑的旅行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夏日旅行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