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评价
2021-08-17王菲
王菲
摘 要: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简称“玻切术”)中应用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眼科收治的8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玻切术中应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研究组在玻切术中应用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对照组,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玻切术中应用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治疗具有确切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效性;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9-0050-02
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为血糖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等。研究指出,糖尿病的发生会使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严重损害其视网膜血管的同时,还会造成相关组织的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1]。目前,临床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的首选方法为视网膜光凝联合玻璃切除术(简称“玻切术”)。随着视网膜光凝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视网膜光凝在临床中也出现了多种形式。广泛视网膜光凝的实施虽然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作为一种有创性的治疗方案,容易在术后诱发视网膜炎症反应,累及患者黄斑区的同时,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2]。鉴于此,本研究将8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旨在探讨玻切术中应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或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眼科收治的8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为34~78岁,平均(47.65±6.84)岁;糖尿病病程为2~28年,平均为(15.62±3.74)年。研究组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为33~79岁,平均(47.59±6.78)岁;糖尿病病程为3~29年,平均为(15.58±3.69)年。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术前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②术前已确诊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③经眼部检查,所选患者均可见浓厚玻璃体积血;④病例资料完善者。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者;②心、肝、肾器官功能严重受损者;③高血压水平控制欠佳者;④既往行内眼手术治疗者,例如人工晶体植入、玻切术、眼底激光等;⑤合并其他眼部疾病者;⑥相关检查不完善者;⑦临时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在玻切术中应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研究组在玻切术中应用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治疗。玻切术:使用0.9%氯化钠溶液常规冲洗术眼的结膜囊,并采用聚维酮碘(生产企业: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923)实施睑缘皮肤消毒处理。取罗哌卡因与等量0.9%氯化钠溶液进行球后麻醉。进行玻切术时,医护人员应仔细清除患眼玻璃体上的积血和已经分解的玻璃体,避免过分牵拉基底部的玻璃体,以免影响患眼的眼前段结构。借助玻切头切除患眼的增殖膜,如遇无法切除的增殖膜,建议使用剪刀将其剪开,并解除对视网膜造成的牵拉。视网膜光凝治疗: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美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组制定的相关标准[3],对两组患者实施合理的视网膜光凝治疗。
对照组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优先确定手术操作范围,并调整光斑参数,要求光斑反应呈灰白色,曝光时间控制在0.1 s,间隔时间控制为0.3 s,光斑直径为500 μm,光斑间距为500 μm。在治疗期间,如遇微血管瘤或出血点,应直接开展光凝治疗;如在患眼的视网膜处发现新生血管丛,应在其邻近部位开展光凝治疗。
研究组患者行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治疗。患眼的光凝点通常分布于明显缺氧、缺血的视网膜区域。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注意保留正常区域内的视网膜,其光斑参数需参考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测量。此外,还应测量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研究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兩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
研究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公认方案为玻切术联合视网膜光凝[4]。张丽娟和张明月[5]认为,玻切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患者及时清除玻璃体中的积血,去除本病相关的炎症因子,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避免视网膜病变的持续加重。视网膜光凝术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能够阻止新生血管的出现,改善患者视网膜缺氧、缺血的不良状态,而且能够减少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复发,减少相关并发症。但经研究指出,视网膜光凝治疗具有诸多形式,全视网膜光凝术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在疾病治疗的同时,还会引发黄斑水肿等问题,影响患者的视力恢复,还会导致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扩张等问题,增加脉络膜脱离的风险[6]。为了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视网膜炎症反应的发生,临床还应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在本组课题中,对照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玻切术治疗中应用了全视网膜光凝,研究组在玻切术治疗中应用了选择性视网膜光凝。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对照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玻切术中应用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高的有效性,既能避免早期黄斑水肿症状的产生,又可以尽快恢复患者的视力水平。
综上所述,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玻切术中应用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治疗具有确切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俞华,刘强.术前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影响[J].临床眼科杂志,2020,28(2):159-162.
[2]梁泽玉,陈松,何广辉,等.术前及术中2次应用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9,39(2):162-167.
[3]郝琳娜,毕春潮.玻璃体手术前视网膜光凝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9,39(2):176-178.
[4]张金平,任新军,郑传珍,等.玻璃体切割手术完毕注射康柏西普辅助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的疗效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20,36(2):105-109.
[5]张丽娟,张明月.曲安奈德辅助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3):280-282.
[6]赵浩飞,李松涛.玻璃体手术中超全視网膜光凝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8,18(4):690-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