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语误区剖析及优化对策

2021-08-17高晓凤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线段直线图形

高晓凤

当前的新课标所推崇的教学理念及核心在于学生的发展。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小学数学教学特别应当聚焦于评价语这一关键手段,作为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表现出赞同及鼓励等态度,以此支持学生的数学学习。然而就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针对评价语的运用过于随意,既不能以此引导学生展开具备深度的数学思考,也会降低数学学习的效能。合理恰当的评价语不仅要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要建立在数学思维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实现精心的设计及合理的运用,才真正有助于推动数学学习的高效化。

一、小学数学评价语存在的误区剖析

1.缺乏思维含量

当前,赏识以及激励得到了教师的普遍推崇,甚至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奉行这一理念,并将其作为教学妙招,但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教师的评价语很显然缺乏思维含量。

以“10以内口算加法”为例,在进行到练习课时,教师首先出示了一些口算习题,并设计了“小火车”这一互动游戏,当一名同学在互动时回答“3 +3=6”,教师立刻给予其鼓励,而且带动所有同学一起鼓励喝彩;当下一位同学回答“7J-1=8”时,全班立刻重复上述鼓励环节。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这种形式的鼓励高达十几次,刚开始学生非常积极,但是重复多次之后,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疲倦。

上述教学实践中所呈现的片段,实际上是当前小学低学段数学课堂中的典型案例,可以发现,教师所给出的鼓励并不珍贵。在一堂课中如果给出过多的鼓励,会使学生感到得到鼓励难度不大,一旦随意过度使用,反而会引发学生的厌倦态度。因此激励评价必须建立在师生互动且充满真情实意的情景下,不可过于频繁地使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积极情绪,并将其转化为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动力。

2.缺乏思维导向

每个小学生都具有突出的个性化特点以及优势,所以在学习数学这门学科时,面对相同的知识时,学生常常产生不一样的体会和理解,一般也称其为学生的求异思维。这种思维同样存在对错之分,如果学生的思维是正确的,使用上述激励评价便能够对其形成极大的鼓励,但是如果这种思维是错误的,就会对其学习以及课堂教学进程带来显著的不利影响。

例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了一幅图片“5只小鸡捉虫子”,之后设计提问:“在这张图片下面,我们应该写哪个数字?”很多学生回答“5”,此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认为应该写1。”教师问其原因。学生回答:“在这幅图中有5只小鸡,但是它们都是鸡,属于一个品种,所以填1。”针对学生的这一回答,教师提出表扬:“大家觉得这个同学的回答,是不是很有想法,很有创意?如果你也认可他的想法,请给予他掌声鼓励!”又有一个学生给出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应该填2,因为在这幅图中有小鸡和虫子,所以是两种动物。针对学生的这一回答,教师也同样给予鼓励。之后班级氛围热闹起来,每个学生都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很显然,在这样的情境下,一堂数学课演变成了看图说话课。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非常突出的严谨性特征,上述教学片段中,第1位同学认为应该填1,就逻辑层面来看,他的求异思维是存在一定道理的。但是,数学分析存在错误,而教师却给予了肯定和鼓励,也因此误导了学生的思考方向,使得整堂数学课出现了意义层面的失衡和偏离。对于教师来说,虽然应当关注学生的求异思维,但是应当尽可能避免错误的求异思维,更要将其尽可能地拉回正轨,在正确的思考路径上进行延伸,由此才能避免对其他同学的负面影响。

二、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语的优化策略

1.“赞赏式”评价,激发学习热情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应及时进行赞赏和鼓励,这样就能够更有效地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能。

例如,在教学“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首先创设了问题情境:“在这道算式中12-9等于几,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计算?”

生:我使用了数小棒的方法。首先12根小棒的构成是1个10和2个l根,我先从一捆10根中取出9根,这样就剩下1根,然后与剩下的2根合成,这样就得到3根,所以12-9=3。

师:大家认为这种方法好不好?

生:好!

师:看起来大家都认可这位同学的方法,我们就把它叫作××计算法(教师使用学生的名字对其进行命名)。

很显然,教师的这一举措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和骄傲的笑容。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所回答的计算方法实际上就是本堂课需要学习的“破十法”,但是教师并没有直接挑明,而是由学生自主找到方法,并用发言学生的名字对其进行命名。这样的方式能够对学生形成有效的鼓励,培养其积极良好的数学学习情绪。

2.“引导性”评价,推进数学思考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常常会形成浅表化认知,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准确发现这一点,并选择合理的契机引入激励性评价语,以此推进数学思考的深度。

例如,在教学“直线和线段”时,当学生对直线以及线段拥有初步认知之后,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了直线和线段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大家是否了解呢?

生:我以前在课外书中看到过,直线和线段都是直的,不过它们是存在区别的: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是直线却是无限的,能够向两边无限延伸。

师(评价):这个发言真的是太棒了,直击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也揭示了直线“无限”的不同之处。那么,如果要求你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你是否能够准确地说明二者的区别呢?

生1:线段具有有限性,直线具有无限性。

生2:在线段上存在两个端点,而直线上没有端点。

生3:我认为,线段可以是直线中的一个部分。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当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出现思维的浅表化时,教师使用了鼓励式的评价,引导学生关注二者的区别。这种评价方式既能够对学生形成有效的激励,还成功地推进了思考的深度,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聚焦于二者之间的区别并展开具备深度的分析,促成了学习的高效化。

3.“启发式”评价,激活数学思维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当小学生出现思维单一现象时,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启发式评价语,以此推进思维进程。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首先引入对称轴的概念,当学生对此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理解之后,教师借助多媒体给出了四个不同的图形,有正五边形、梯形、圆形以及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判断和选择出对称图形并说明理由。

生1:上面四个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有正五边形和圆形。

生2:我认为还应该有梯形和平行四边形。

师:那么,请大家说一说你们的判断理由。

生:我使用的是对折的方式,经过对折之后,两边大小相同、能够重合。

师:回答得很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家经过实践之后,已经了解了上面的轴对称图形有正五边形和圆形。你们知道它们之间存在哪些不同之处吗?

生:在正五边形中,有5条对称轴。

生:如果在圆内画直径,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所以有很多条。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提出了具有启发式的评价语,既能够引领学生的思考,同时也充分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使他们展开更深层面的探究,这才是高效的评价语。高效的评价语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转换不同的观察视角。在这样的情境下,不需要教师耗费过多的口舌,學生就能够对轴对称图形拥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展开高效数学学习、促进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就是教师的评价语,教师应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以发展数学思维为基础,这样才能做到精心设计,才能使用合理的评价语,才能促进数学学习的高效化。

猜你喜欢

线段直线图形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画直线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