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08-17梅金良刘雨佳
梅金良,韩 艳,刘雨佳
(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3)
膝关节损伤为临床常见的骨科相关疾病之一,膝关节损伤包括多见于运动损伤和长期的劳损,损伤后患者会出现局部的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考虑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相关[1]。手术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手术方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因疾病谱、患者情况的改变,对应手术方式也变化,因此围手术期需要相关的护理干预[2]。快速康复护理为基于快速康复医学的一种护理方式。虽然传统护理可以针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护理,但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提升,微创技术的应用,患者对护理的要求也随之升高。本研究探讨速康复护理模式在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2020年6月入院行择期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进行分组,2018年6月~2018年12月入院患者纳入常规护理组,2018年1月~2018年6月入院患者纳入快速康复护理组。对照组男35例,女39例,病程0.5~6.5个月,平均(2.1±0.3)个月,年龄33~77岁,平均(57.6±2.3)岁。后入院的另74例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模式下的干预为研究组,男34例,女40例,病程0.5~7.0个月,平均(2.2±0.3)个月,年龄32~78岁,平均(58.1±2.5)岁。对照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纳入标准:纳入标准[3]:第一诊断膝关节损伤;择期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且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合并韧带损伤;其他疾病遗留下肢肢体活动不灵;既往膝关节手术史;肢体缺失;认知、沟通障碍和精神异常者。
1.2研究方案
1.2.1对照组:常规术前访视,12 h禁食水、肠道准备。术后当日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待排气后进流食,待术后3 d逐步指导活动。
1.2.2研究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①术前:治疗基础疾病,优化患者一般状态;加强术前宣教,让患者和家属了解手术过程,对术后恢复有合理预期,帮助树立康复信心;②手术当日:术前禁食6 h,指导患者术前3~4 h口服20%葡萄糖溶液100 ml术前禁饮2 h;③切皮前:消毒,监测体温;④术后2 h后进水,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主动活动足趾,从跟腱向上挤压小腿大腿肌肉;⑤术后6 h行踝泵锻炼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⑥术后1 d床头摇起30°,主动进行功能锻炼,流食,逐渐过渡半流食,少食多餐;⑦术后3 d,床上术侧屈髋、屈膝3~5次,尝试床边坐起,站立,之后逐渐下床活动。患者功能锻炼时需要家属在旁协助,保障安全。
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术后下床、住院时间),术后1 d和7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core,VAS)及出院前对护理的满意率与并发症。疼痛评分以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患者护理满意情况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评分范围为0~100分,100~91分为非常满意,90~81分为满意,80~70分为基本满意,6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并发症主要包括血栓、呼吸道感染、肺炎、尿潴留、切口感染等。
2 结果
2.1术后康复指标:研究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术后下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术后疼痛评分:两组患者在术后1 d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VAS评分较术后1 d VAS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护理满意度:而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 d、7 d时疼痛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率比较
3 讨论
膝关节损伤是骨科常见病,也是治疗中相对较为困难的一种。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中,包括手术与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时间短、见效慢,因此手术为在保守治疗无效下,多建议选择的治疗手段。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则可以通过植入关节假体替代病变关节,有效恢复患者病变膝关节生理解剖结构及力学承受功能[4]。虽然可以修复其解剖结构,只是恢复膝关节的第一步,而重要的第二步,为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的手术效果,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膝关节功能,而逐步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则与患者术后科学的护理管理密不可分[5]。单侧膝关节置换后,常规护理多关注患者手术侧肢体的恢复,忽略了健侧的协同康复,因为患者在术后,出现一侧肢体的制动情况,因此健侧肢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代偿性活动,对健侧肢体的肌肉与关节的伤害性则出现较大影响的结果,而部分的患者由于术后的运动受限,导致了肢体活动性差,而护理人员对于对侧肢体的关注性也较低[6]。因疾病谱、患者情况的改变,对应手术方式也变化,手术技术、器材也进步了,传统护理不能满足现行临床需求,强调早期运动而不是制动,因此才需要改进。近年来,快速康复理念在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优化患者的护理方案,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疼痛,在加快患者康复方面取得显著效果。而快速康复护理模式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而来,经过科学的研究指导下,获得的一种可以帮助患者获得快速康复的结果。通过对患肢与健侧肢体的共同康复护理的干预,对肌肉进行按摩刺激,并对康复运动进行相关的指导,术肢与健侧在同一时间进行,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在有限的术后时间,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进食、术后下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在术后7 d时VAS评分明显较术后1 d时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而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则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郑莉斯、黄乐平研究中指出,快速康复护理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与本研究结果相符,但由于本研究为小范围小样本数量研究,所得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在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指导中,运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的方法,可明显缩短术后恢复的时间,减轻疼痛,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