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是低碳生态城市的灵魂
2021-08-17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
□ 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原副部长 仇保兴
本文作者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令世界人民充分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尽管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上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依然向世界展现了坚定不移的减排决心和大国担当。
数据显示,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牵引力量,城市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却产生了全球72%的温室气体排放。可见,“碳中和”承诺的兑现关键在城市。
“十四五”的到来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使城市低碳转型进入全面加速时代。
“全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0年12月召开的气候雄心峰会上呼吁。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令世界人民充分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尽管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上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依然向世界展现了坚定不移的减排决心和大国担当。中国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入2021年要抓好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
“十四五”的到来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使城市低碳转型进入全面加速时代。
“城市是人类美好的梦想和最终的家园,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应主动采取措施,降低城市建筑能耗、农村建筑能耗、城市交通能耗及长距离交通能耗等,由此未来的低碳发展的路径会越走越顺,可以创造出一个中国的低碳发展新模式。
具体如何实现?首先城市建设应该以人为本,应该具有自我改进的能力,城市可以从高碳向低碳转移,发动每个市民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要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和普通居民的利益。因为当地的历史文化蕴涵着节能减排的古代先贤智慧,只有以尊重普通居民的长远利益为前提,进行富有创造力的规划管理工作,才能使城市具备持续减碳的自进化能力。
在空间规划上,要遵守城市空间紧凑混合有序与田园项目宽敞宜人,二者相互依托的原则,尊重大自然,尽可能地对河流、山丘、绿地等自然环境造成最小干扰,将城市轻轻地“安放”在大自然中。
在交通规划中,将绿色交通设计与用地模式融合,一并进行考虑规划,不能仅仅站在汽车的角度去建设城市,还应从自行车、行人的角度来建设,使其共同友好相处,这需要我们把轨道交通与微交通联系在一起规划。
同时,在城市中补充建设“微循环”。坚持优化可再生能源以及材料的循环利用,坚持采用分布式的能源系统,用微能源来代替工业能源中心式的能源系统。例如从水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建立多级的塔式用水模式,对水资源进行多次甚至N次反复利用,有效提升水的利用效率。
此外,在城市建设中,还要警惕高技术的“低碳陷阱”和外部植入式的“低碳陷阱”。应利用传统智慧、本地文化、实用的新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组合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态城市建设灵魂。此外,绿色建筑、健康建筑是生态城市的细胞,也是城市保持弹性的基础,它应该与城市共同进化、自我更新,来协同使城市的绿色发展走得更稳、更快、更和谐。
阿联酋阿布扎比市附近的“生态新城”马斯达尔(Masdar),就是“技术本位”的典型代表。马斯达尔是一座建立在沙漠之上且实现了碳中和、零废弃物的城市,形成了利用一系列高新绿色科技项目,通过城市内部自循环、完全实现零碳排放的城市体系。
马斯达尔的建设计划中,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让这座诞生在石油之都的城市不使用一滴石油,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其中光电太阳能占52%,大规模的太阳热能农场占26%,屋顶太阳能热水收集器占14%,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的工厂占7%,风能占1%。马斯达尔城禁用汽车,上班族可以使用私人快速运输系统(PRT),该系统由大约3000辆以可回收镉锂电池驱动的汽车构成。车辆停靠车站时可同时充电。
马斯达尔延续的是工业文明的传统思路——挑战自然,以高科技、高代价、高指标来追求零排放。它是为了新技术的集成使用而设计的城市,而不是为了人的生活更美好。
这类城市建造维护的成本非常高昂,计划居住5万人口,总成本高达220亿美元。高昂的建造成本使得某些项目根本难以进行。更大的问题是造价极高的自动汽车驾驶轨道,面对无人驾驶新技术,很快就会被淘汰。这种城市忽略了城市改造的渐进性以及居民的自主创造能力,成为了“低碳的居住机器”,却与人的行为无关。
另一类“低碳陷阱”就是“逆城市化”的新城建设。“逆城市化”模式错误地认为,市场机制能自发促进城市进化到低碳发展阶段,因此提倡倒退到农耕社会生活方式,远离现代城市文明,这是被动适应,也是难以持续的。
此外,外部植入式的人居聚居模式,虽然对当地自然环境影响比较小,但是与当地建筑的文化、居民的正常生活习俗完全脱节。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位于辽宁省本溪市的黄柏峪村。黄柏峪村总体规划引入威廉·麦克唐纳“从摇篮到摇篮”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其特色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优化土地资源利用,集中村落生产生活用地;二是农村社区中新建住宅要采用当地可获得的、可再生的建筑材料,使新民居具有环保、节能的良好性能;三是生产原料和能源要形成可持续循环。
但由于建成后的可持续发展用房存在着建设造价高、使用年限短、功能设计不便以及居住成本过高等问题,无法得到村民认同。而且引进的威蒙砖头不适用于当地寒冷的气候条件,经过两年的冰冻,建筑表面的砖块就会散掉,其余的抗压强度也会大大下降。
建设低碳城市应尊重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考虑普通居民的实际利益,有创造性地进行规划、管理,使城市具有持续减碳的自我进化能力。要将紧凑、混合的城市空间与宽敞的田园相结合,设计建造适应本地气候的绿色建筑,不使用昂贵不可复制的高技术,“以人为本”是低碳生态城市的灵魂。
近几年来,兰花专家李仁韵在合肥东大圩开辟石斛生产基地,让霍山石斛在合肥生根开花结果。
(摘自“立体园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