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自觉诗集》中美的流淌与沉淀

2021-08-17张乐敏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太原030002

名作欣赏 2021年23期
关键词:诗集文字诗人

⊙张乐敏 [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太原 030002]

《自觉诗集》的创作者刘自觉教授凭着对生活满腔的热忱与天赋的文学才华将生活中的珠翠连缀成诗集。在当下,这本诗集犹如暗夜里的星光,能够让人停下忙碌疲惫的脚步,在文字中触摸生命该有的起伏,领略大千世界的生机勃勃,细细品咂文字中流淌的美与智慧。

诗人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他出生于山西临猗,对乡土有一种深深的眷恋。然而他又不仅仅是乡村的记述者,求学、成长、工作的经历让他有了区别于乡土作家的独属于现代人的孤独与深度。他的文字扎根于泥土,但生长于都市,于是,满树的枝枝叶叶便交叉出了乡村与城市,过去与现在,青春与梦想,思恋与归属,带给读者别样的审美体验。

一、身体之美——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生命的美,首先在于生命呈现出的外在状态:健康的、生机勃勃的。在人类艺术史上,人们常常惊叹于米开朗琪罗的人体雕塑,线条俊朗、体态健美、神情坚定,似乎让人感受到血液的流动和心脏的跳动。美,来自于生命与生俱来的舒展。于是,便有了莎士比亚对人的赞颂:“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但反观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趋于中性,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这使得诗人的审美引导变得格外珍贵。生命与生俱来的身体的美丽常常出现在诗集中。那些野性的、厚重的、壮硕的男人,明丽娇美,婀娜多姿的女人,一次次让人为生命之美感到震撼。

例如这首《夜走祁连山》:“祁连路远雾茫茫,/夜路难行有虎狼。/仰头喝酒烹羔羊,/骑马仗剑走边疆。/黄昏里,看斜阳,大漠飞沙月苍凉。”尽管路途遥远迷惘,尽管还有很多“虎狼”(好似人生之路),尽管夜行更添几分艰险,主人公仍然“骑马仗剑”“仰头喝酒烹羔羊”,这种胸襟与气魄展现了男主人公性格中的乐观不羁,也显示出飒爽豪迈的勇毅担当,金庸先生笔下的侠客就那么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结尾处诗歌的收束“大漠飞沙月苍凉”,又通过以景结情的手法将主人公的男子汉气概进一步烘托。“骑马”“仗剑”“喝酒”等刚性动作的使用与“大漠”“斜阳”“月”等苍凉意象的连用,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渗透进生命的遒劲、伟岸,增加了读者的审美阅读体验。天地广阔,我自来去,生死有命,我自洒脱。

诗人笔下的男性生命之美同时还体现在他们对责任的担当,对荣誉的争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抗争中。在《古罗马角斗场》这首诗中,诗人想象了一位勇敢的角斗士:“角斗士,身健壮,/手握矛盾赤膊上,/英雄从不问来处,/拼却一命为荣光。”与上一首相比,角斗士的形象同样健壮有力量,但是不同的是主人公的处境更加艰险——角斗场上,命悬一线。面对如此处境,角斗士没有表现出丝毫畏惧,而是勇敢面对:“手握矛盾赤膊上”,这种心有惊雷而面似平湖、临危不惧的勇气令人心生敬畏。诗人的笔触并没有停留于此,角斗士的勇敢面对不是为了活下去,而是为了“荣光”,为了尊严地活下去。诗歌的审美体验就此加深。

读者也常常可以在诗集中看到女性的娇媚明丽抑或温柔可亲。例如《我在石榴树下等你》中关于女性形象的描写:“那花蕾喷薄的声音,/唤醒了我童年的惊奇”,“你蓦然回首一笑,/秀发扬起彩虹般的色调”,“蓝蓝的天空,/我仰望你婀娜的身姿,/朝拜你裙摆下舞动的风情。/那鲜红的、圆嘟嘟的果子,/像醉人的宝石玛瑙,/挂在枝头上何等骄傲!”“只等着璎珞芳菲,/只等着你满腹晶莹剔透的珍珠般的儿女”。

这首诗歌在“石榴”这个意向的选取上颇有意味。石榴花花色饱满,鲜艳如火,在石榴树绿叶的衬托下,随风摇曳。不仅如此,一直以来在中国民间石榴还有多子多福的含义,因此那“鲜红的、圆嘟嘟的果子”又展现了女性作为母亲的一份独特魅力。面对这样美丽灿烂的生命,没有人不为之动容。他仰慕地等待着,虔诚地朝拜着,既倾慕于她的容颜,也渴望她丰硕的果实。“仰望”“朝拜”这样的动作既体现出诗人对女性美的欣赏,又表现了对女性美的尊重和对母性的敬爱。

这些流淌在文字中的生命之美,让读者对美有了正确的认知,对自己的身体更加珍爱,对生命更加珍惜。从这一点上来讲,诗歌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学审美。

二、沉淀之美——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清生活并热爱生活

生命的美是有层次的。年轻的时候,我们贪恋少年的帅气俊朗和少女的天真烂漫,但是,没有人能够永远年轻。每个人的生命都如同大江大河,时而平缓,时而汹涌,最终归于大海。然而,“岁月极美,正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正是生命中交织着的甜蜜与哀愁、幸福与痛苦、青春与衰老丰富了生命的厚度,以至于我们在微笑与泪水中,仍然热爱着这仅有一次的生命。

诗人是敏锐的,他在刹那间捕捉幸福的光点,用文字定格甜蜜的、眷恋的、温暖的生命之光。在他的文字中,读者也能找寻到自己的记忆,不经意间嘴角上扬,就好像血液里流淌过“一树一树的花开”和“夜夜的月圆”,不禁感慨:生命竟如此美好!在《门前的河》里,诗人写道:“最近河道涨满水,/鱼儿蹦跳鸟飞过。/自然从来不欺我,/有水就有好生活。”读完文字,可否勾起了你童年或故乡的记忆;涨满的河水是否曾经打湿了你上学的鞋袜;你是否贪恋那河里的鱼儿迟到了学堂还念念不忘?继续拉长记忆的线条,我们的祖先曾经逐河而居,在水边繁衍生息,生命自此欣欣向荣。生活,有了水的滋养,生命,有了水的绵远流长。

在《那时》里,“那时的身子圪嘣嘣地往上长,/那时的眼泪流在想你的地方;/那时见了你嗓子就堵得慌,/那时在你面前手就无处放”。初恋的忸怩与胆怯,身体与思念比着速度地疯长,无处安放的手和闪闪躲躲想看不敢看的眼睛,就好像歌词里唱到的那样:“我想偷偷望呀望一望他,假装欣赏欣赏一瓶花。只能偷偷看呀看一看他,就好像要浏览一幅画。”仔细想想,那时的“求之不得”“辗转反侧”还真是生命之河的涨潮,一个人的波澜壮阔啊!

诗人也是敏感和脆弱的,可谁又不是呢?一点星子,一朵雨花,便将人带入痛苦的深渊,像受伤的野兽独自在夜晚舔舐疗伤。沧桑的、痛苦的、负重的生命之殇,在夜里静静地拨开那些看似长好的伤疤,一碰就隐隐作痛。诗人在《雨夜心声》中写道:“山一程,水一程。/枯坐灯下数雨声。/一滴一个坑。/哭一声,骂一声。/趴在墙上刻你名。/一划一个疼。”

一般情况下,雨夜总是惹人惆怅,“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在这首诗歌中,雨夜是诗情发生的背景,山水辽阔,那个人在记忆的深处。诗人不是坐在那里,是“枯坐”在那里,寂寞地数着雨声。“枯”仿佛让读者看到了生命的衰退,没有生机的奄奄一息,那回忆里的痛苦似乎令人窒息。就好像杜甫在晚年登高,落叶纷纷而下,想这一生坎坷,年华老去,不禁慨叹“无边落木萧萧下”。两位诗人对于生命的苍凉竟有如此相似。“一滴一个坑”,雨滴打在地面上怎会滴出一个坑,那“坑”是记忆的深渊,是生命的裂痕,“一划一个疼”。文字就此对读者构成了巨大的审美冲击,记忆深处的人和事,就这样无处闪躲,直戳人心,连带着和诗人一起,感受生命的刺痛。

诗人在《冬至》里写道:“那就把故事剁成诗句,/用面皮紧紧捏成秘密。/在梦里慢慢熬煮。”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树洞”,别人不愿倾听也无法倾听,于是那些饺子皮包裹的秘密变成了一句句熬煮在汤里的诗句,读者咀嚼着冬至的“饺子”,摩挲着内心那些藏在箱底的过去。

《走丢了》:“这不好那太贵你总谈嫌。/我蹲下又爆火牛脾气,/你背过身抹着泪一脸委屈。”诗人在梦中梦到的场景里,爱人委屈地“背过身抹着泪”,生活的贫苦让人不堪重负,丈夫的火爆脾气更是令人伤心委屈。诗人梦中醒来,泪湿衣袖,为着思念,为着内疚。于是,读者在文字里开始找寻,走丢了的还能不能寻回,没走丢的能不能挽留,学会珍惜。

我们不愿犯错,但又好像时时犯错,日日匆匆忙忙、慌慌张张于是忘记了反省和思索。在这些流淌着的泪滴里,读者感受着诗人的伤痛,也舔舐着自己的伤口。于是,一页页的诗集沉淀出生命的厚度。

三、升华之美——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

近百年来,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变革,变化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为了更多地抢占资源,人类接近于疯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万千生灵,只要能为我所用,便不顾后果,任意践踏。动物学家珍·古道尔痛心地说道:“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

大千世界,熙熙攘攘,人们不过只为碎银几两。很庆幸,在这样的时代,在《自觉诗集》中,读者看到了诗人对天地宇宙间一棵树、一朵花、一声蝉鸣、一抹流云等生命之灵的歌颂与赞美,看到了诗人在自然宇宙中徜徉,聆听大山的智慧,水流的慈悲,感慨时间的永恒与人世的短暂,感悟人与自然间生命能量的流动与传递。

诗人在《葬花》中写道:“形单影只憔悴损,/头上王冠分了叉。/长唏嘘,泪流下,/铺开一块旧丝帕。/方方正正包裹好,/明朝黄土埋了花。”如果不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如何会发现这样一朵悄悄飘落桌前的小花?诗人怜惜地看到她“头上王冠分了叉”,心疼她形单影只飘零至此。诗人对生命的逝去满怀敬意,小心翼翼地将她包裹好,和这素昧平生的小小的生命做最后的告别。

《滴答 滴答》:“滴答,滴答,/你走错门啦。/像只莽撞的小鹿,/撞上玻璃还笑开花。”这首诗是诗人看到雨滴被车上的雨刷来回击时打写下的文字,活泼灵动,像一位长者对孩童的呵护,又像一位父亲对女儿的嗔怒;然而,流淌着的能是什么呢?不过是慈悲与爱罢了。

《雪中的女孩》:“没有希望,也没有绝望,格桑花就开在这个地方,不是孤独而是平静,沉默中蕴含着生命的力量。”格桑花的意象与雪中女孩融为一体,诗人在花儿的世界里看到了人,在人的世界里看到了花。

美在这里实现了升华,生命之间没有了差别,万物有灵,万物有爱。

四、结语

一言一语都是美,一字一句总关情。《自觉诗集》对诗人自己,或者对读者大众,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对于诗人而言,在他退休后的闲暇时光中,诗集中的这些文字成为他精神的寄托与慰藉。对于读者而言,他的诗歌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浮躁时代,吹来了一丝湿润的凉风。焦虑、恐惧、疲惫……心快成了沙漠,文字便是绿洲。诗人对生命的美的歌颂,对生命点滴的珍藏与回味,对生命的慈悲与敬畏,都为现代人带回了重归精神家园的曙光!

猜你喜欢

诗集文字诗人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诗人”老爸
愤怒
梦中的文字
截句选
池莉出版首部诗集《池莉诗集·69》
君儿的诗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