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 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与逻辑
2021-08-16任云晖赵利民
任云晖 赵利民
【摘要】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包括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移动通信等,造就了移动互联这个全新的时代,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亦是带动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逻辑。本文基于对移动互联时代特征的论述,解析了该语境下的教学,并由此对移动互联时代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了瞻望。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移动互联时代 发展
引言:
时至今日,移动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席卷了整个人类社会,并且这种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技术、设备层面,还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购物、消费、社交、学习等,因而深深影响了思维层面,职业教育发展亦不能独善其身。
一、移动互联时代的特征
移动互联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络融合升级的产物,之所以能够引领一个全新的时代格局,并非是它创造了更多的信息,而是强调了其对信息与人的二元关系重构,让人真正融于信息系统,进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和结构,呈现出了这个时代独有的个性,包括生活节奏快、时间碎片化等。具体而言,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并由此牵动着深刻的变革。
基于移动互联开发的购物、订餐、聊天等工具APP层出不穷,如微信、美团、淘宝等,大大便捷了人们的生活,足不出户即可满足需求,并且减少了空间异构造成的时间消耗,大大加速了生活节奏。同时,相比于传统网络,移动互联本身的技术优势,可实现随时随地的网络接入,包括走路、吃饭、出行等碎片化时间均可了解需求信息。
根据腾讯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全国1-4线城市有超过70%的用户会选择手机上网,其中68%的网民会在公交车或地铁等区域使用手机上网,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价值进一步突出。
尤其是5G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使得移动互联网的运行速率更高、响应速度更快,得到了公众的普泛认同。另外,移动互联打造的数据库系统,集载了各种各样的信息,用户足不出户即可了解世界,并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所需资源,是现代学习的有力支撑。
二、互联网时代的教学
中科院院士戴汝著作的《社会智能科学》中提到,到了信息社会,人机结合的思维体系将会取代以个人为主的思维体系。移动互联时代,知识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人类只有变革学习和认知方式,即人机结合的思维体系,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更迭变化。在这样的宏观语境环境下,传统教育与信息化的融合持续升级,包括信息化教材、信息化教材、信息化教学等,并在实际中印证了其可行性、有效性,现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教育战略部署任务。对此,教育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指引着各阶段教育的发展方向,并由此触动着社会各界的火热情绪。
简单来讲,基于移动互联支持的信息化教材,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校本内容开发,并且融聚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元素,有利于形成对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促进了他们形象记忆,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的共享模态,实现了随时随地个性化学习;信息化教学则充斥着大量的创新基因,包括多媒体、虚拟仿真等先进技术应用,加之各类慕课平台的涌入,营设了良好的情景语境,从而让学生沉浸其中,并潜移默化中锻炼他们的核心素养;信息化学习,则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的碎片化时间优势,基于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学习,延展了行为空间。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3.1教学机制灵活化
教学机制是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其运行方式,包括教学的层次机制、教学的形式机制和教学的功能机制。根据党的教育方针,职业教育的未来要力求思想转变,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移动互联时代,基于党的教育方针宏观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将更加偏向于灵活学制的开发与建设,即学校与企业融合、培训与学历教育融合。具体而言,移动互联搭建了更加顺畅的万物互联通道,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对接企业需求的能力,并以此为导向,重置职业教育模态,最终实现高素质劳动者的培育目标。在此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可基于移动互联实时交互,分享企业方面的优势资源,补充自身短板,从而在全面发展学生的任务结构下,进一步细化育人目标,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同时,移动互联时代,信息共享拥有了无限的可能,相关校本资源建设,不仅可以服务于学历教育,还可服务于培训教育,并充分利用学校科研阵地优势,助力企业内部发展,扩大了其增生价值。从另一个测度上讲,移动互联时代培训与学历教育融合,还有利于促进教育均等化、平等化。另外,移动互联还将驱动着职业教育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边界的消失,迎合“建設学习型社会”的战略要求。
3.2教学内容颗粒化
根据资源呈现形式的差异,信息化教学资源可划分为Web类信息化教学资源、教研资源供应商提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教学实践中开发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其中,Web类信息化教学资源一般源于企事业单位或行业网站,并作为理实一体化的产物,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优势;科研资源供应商提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则包括电子书籍、电子期刊等,融聚了大量的社会智力元素,内容富有创新性;教学实践中开发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教师博客、教学论坛等产生的微课、慕课等,形式种类多样,应用相当频繁。
同时,基于移动互联的强大共享功能,职业院校对上述资源的获取是相当便捷的,并由此驱动着教学内容的信息化、系统化、颗粒化特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加简单地建立完善的知识网络。
移动互联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应当高度重视校本化教材开发,善用各类资源便捷的获取通道,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数据,并结合当代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习惯,丰富数据库系统,支持学生个性化成长。
在此过程中,值得指出的是,校本教材开发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投入,并且是一项持久性投入工程,单纯依靠一方力量很难实现,移动互联时代要加强校际联盟建设,减少重复性开发,共享优质资源。
3.3教学形式网络化
移动互联时代,职业教育还将朝着教学形式网络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和精进。课堂作为教学主阵地,所承载的知识内容相当丰富,并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建设,而移动互联平台丰富的资源构成及新颖的展示方式,为之提供了便捷的操作空间。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理论教学为中心,教师主导地位突出,方法组织路径单一,很大程度上压制着学生能动性释放,且弱化了其个性化发展能力。而教学形式网络化,则驱动着更加深层次的课堂教学思想创新,将“用户中心”的理念嵌入其中,强调以兴趣为引,营造了开放、自由的学习能动空间,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能力。同时,移动互联时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显示出了愈加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变宏观为缩微,课件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上述教学内容信息化则提供了有效的助力。
因此,基于对移动互联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窥探与预见,应当不断深入教学形式信息化变革,精准切入时代潮流,善于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努力创设虚拟真实的场景语境,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能动性,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振其思维活性,固化知识记忆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想象能力、合作能力、应用能力等。
另外,值得着重指出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不可迷失,要紧密参与学生活动,保证最佳的教学效果。
3.4教学时间随机化
移动互联时代,科技发展涌现出了无限的创新发展变革驱动力,碎片化时间的概念越发成熟。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移动互联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机遇是进一步延展了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对构筑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奠定了基础;挑战是多元文化生态结构下,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庞杂数据信息集成,冲击着当代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思想政治素养的滑坡。
因此,移动互联时代的职业教育发展,要深刻意识到“事物都有两面性”的哲学真理,辩证地看待网络这一新生事物,倡导“终身学习”,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技术环境、视频资源等,最大限度地提高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价值。
同时,教学设计上进行优化,基于教学内容颗粒化、教学形式网络化,加强课前和课后两个阶段碎片化时间的安排,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还需尽快抢占移动互联新高地,着力推进大思政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时代集中呈现出了生活节奏加速、时间碎片化、便捷的资源获取等特点,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教学机制灵活化、教学内容颗粒化、教学形式网络化以及教学时间随机化,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对应的措施,实现育人实效的再提升。
参 考 文 献
[1]童强.移动互聯网时代立体化、富媒体教材建设实践——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J].科技风,2021(10):116-117.
[2]骆沙鸣.加快赋能型在线职业教育发展[J].政协天地,2020(12):38-39.
[3]白玲,安立魁.智慧校园: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发展的“风口”[J].成人教育,2020,40(06):47-52.
[4]范明民.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学习模式研究[J].数码世界,2021(02):204-205.
[5]霍虹.“互联网+”视域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3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