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震灾害现场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方法探究

2021-08-16鲁扬

中国新通信 2021年11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灾害消防

鲁扬

【摘要】    为稳步提升地震灾害的现场应急处理能力,化解防范各类风险隐患,实现稳定高效的现场通信,保证信息交互的稳定性、高效性,有必要建立起通信保障机制,依托信息通信,在保证救援工作快速开展的同时,消除地质救援工作盲区,全面提升地震救灾成效。文章以应急通信保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化的梳理以及探讨,细化工作思路,优化技术方法,构建起成熟的地质灾害现场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方案。

【关键词】    地震灾害    现场消防    应急通信    保障方法

引言:

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五级以上地震共发生30次,造成19人死亡,42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3亿人民币。为最大程度地降低地震灾害产生的危害性,除了进行地震持续性监测、预报之外,还应当着眼于实际,构建完备、高效的地震灾害应对机制,通过机制的健全以及方式的创新,强化应变能力,将损失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最大程度地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1]。基于这种认知,有必要定向进行应急通信体系的构建,以技术为依托,强化地震灾害现场的指挥、协调能力,确保救援活动的稳步有序推进。

一、地震灾害现场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为消除认知盲区,持续提升地震灾害现场应急通信体系的构建能力,工作人员需要从整体上,准确把握应急通信机制创建的必要性与合理性,通过思路的有效转变,以更好地解决地震灾害现场消防救援中面临的各类问题。

应急通信保障机制主要针对于突发情况下,区域通信恢复,通过细致的分工以及高效的协同,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做出反应,精准完成各项通信体系的修复任务。近些年来,我国应急通信保障机制日益成熟,较好的满足了突发事件,区域内部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信息交互要求[2]。应急通信保障机制在地震灾害中的应用,无疑可以持续提升消防救援能力,保证了救援决策的准确性。例如地震发生后,部分通信设施受损,导致通信中断,难以进行有效的信息交互。加之地震后地表形态出现一定程度程度的变化,救援人员在没有通信保障的情况下,往往难以开展针对性地救援工作,无形中,增加了受困群众面临的风险,影响了地震救援工作的整体水平[3]。

应急通信保障机制则在很大程度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快速、及时的通信修复,使得消防等救援部门,在掌握地震区域道路分布、建筑密度等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救援人员、救援设备,开展搜救与抢险工作。同时针对于地震发生后,出现的各类突发问题,借助于应急通信保障机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人员、设备的集中,实现对突发情况的有效处理。同时应急通信保障机制,加强了不同救援队伍之间的沟通能力,救援队伍可以及时共享,救援经验的共享,对于陌生环境下,地震救灾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大的裨益。例如,某些规模较大,危害程度较高的地震,為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抢占救援窗口期,各级政府往往加强工作协调,安排救援人员进行协同配合,由于地区之间在地质、气候以及建筑物结构布局方面的特殊性,救援人员掌握的相关救援方式与方法,往往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无形之中,影响了救援的进度。应急通信保障机制,则加强了救援人员的沟通效能,通过救援案例的现场分析与救援经验的共享,增强救援人员对于特殊条件下,地震救援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基于应急通信保障机制的这种技术优势,地震灾害发生后,在开展救援活动之前,应当充分做好通信技术的组合以及应用等工作,确保救援能力的稳步提升,为地震灾害的处理、应对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二、现阶段地震灾害现场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机制存在问题

现阶段,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地震灾害现场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机制在构建过程中,暴露出相应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与处理,势必影响应急通信的保障能力,对于地震救援环节人员的调动、物资的配置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1应急通信保障机制不健全

地震灾害发生较为突然,为缩短通信系统的修复时间,更好承担起救援任务,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应急通信技术设备,通过通信设备的重组、优化,打造完善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快速恢复通信技术体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地震发生后,往往会衍生出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导致道路堵塞、桥梁中断等问题,交通体系的破坏,使得应急通信设备无法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进入到灾后区域。例如在对于大型的通信装备,由于道路损坏,往往无法进入到地震区域,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只能通过人力搬运的方式,将应急通信设备运输到指定位置,无形之中,造成了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延迟,对于后续地震救援活动的开展难以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持。

2.2区域公共通信网络瘫痪

从过往经验来看,地震以及次生性地质灾害,对于区域已有的通信系统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产生通信中断等情况。例如地震产生的地质波动,导致光纤系统、电力系统以及通信基站受到较大程度地波及,使得公共通信网络运行受阻,无法满足正常的通信要求。同时,地震发生后,通信需求持续增加,用户通信频次的急剧增加,通信时长的扩大,使得区域通信受阻,对通信的平稳性、高效性产生消极作用。复杂的受灾环境,瘫痪的公共通信网络,无疑增加了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推进难度,增加了相关工作开展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4]。

2.3应急通信保障情况复杂

地震灾害波及范围较广,为加强救援能力,消除安全风险,现阶段,往往采用多建制、多主体全方位参与的方式,这种多方参与的救援模式,固然可以强化地震灾害救援能力,充分利用救援窗口期,降低安全风险,但是由于参与救援的人员较多,不同单位之间没有成熟的信息交互机制,使得现有的通信机制往往难以适应地震救灾的要求,同时也影响了应急通信保障机制的构建成效。加之地震发生后,通信设施遭受毁损,设备维修、系统搭建等工作开展滞缓,无形之中,增加了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开展难度。

三、地震灾害现场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机制完善的方式与方法

地震灾害现场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机制的完善,要求工作人员从实际出发,坚实问题导向,坚持结果导向,借助通信技术的深度整合,有效解决现阶段地震灾害现场消防应急处置过程中面临着的通信保障不到位等系列问题。

3.1建立健全卫生通信系统

为最大程度地应对地震发生后,通信设施遭受破坏的情况,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实现通信体系的临时搭建,可以将卫星通信作为平台,实现通信信息的中转,以确保卫星通信的快速实现[5]。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已有的消防卫星通信系统,依托成熟的卫星通信网络,通过卫星通信系统综合业务模块,形成临时性的卫星通信渠道,最大程度地恢复通信。

在地震发生后,可以在地震的相关区域,设置卫星便携站、卫星通信车等设备,建立起简易的通信系统,将地面通信与卫星通信连接起来,形成稳定的信息通道,为地震救援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3.2创设无线通信通道

目前,在地震等重大灾害的救援过程中,主要采用350MHz的无线通信通道,这一无线通信通道较为稳定,可以实现集群通信与常规通信等不同模式的信息交互模式,充分满足相应场景下的救援通信要求。以集群通信为例,其具有较强的保密性能,救援人员通过使用集群通信系统,在避免信息数据丢失的情况下,在相应规模内,开展人员的调配以及物质的配给,形成地震救援决策的科学化,对于地震救援工作的稳步推进有着极大的裨益。对于通信基站受损严重的地区,应急通信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可以通过短波通信,从过往经验来看,短波通信系统对于通信基站、光缆以及基础线路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并且短波通信系统在地震救援环节,可以最大程度地排除地形、通信距离等因素的影响,通信效果更为稳定。因此,现阶段当地震震级较高,危害性较大,通信光缆以及交换机受损严重的情况下,往往采用短波通信通道,建立稳定、可靠的信息通道,以确保救援活动可以快速展开。

3.3打造移动视频通信平台

随着5G技术的逐步成熟,应急通信保障机制在创建的过程中,可以将移动视频等技术手段融入到视频通信等环节。从过往地震救援的情况来看,消防救援单位在进入到地震区域后,需要快速建立起視频应急通信系统,便于相关部门及时掌握地震的危害程度,评估地震救援的整体难度,以此为依据,制定系统性的救援方案,规避救援决策适用性不高、可操性不强等系列问题。为实现移动视频通信平台的科学打造,工作人员需要做好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的搭建,确保移动视频技术可以在地震区域内快速实现。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做好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通过对各类技术手段的整合,操作系统的优化,实现移动视频通信平台的高效打造,最大程度地提升视频通信的稳定性,适应地震救援工作的开展要求。

3.4配备应急通信指挥系统

从实际经验来看,地震救援地震救援工作涉及多个主体,为保证救援活动的有效调度,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当进行通信指挥机制的创设,借助于通信指挥系统的管理作用,将各个通信过程进行量化处理,避免通信范围过窄、通信方式单一等问题。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工作人员应当着眼于实际,通过对现有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的打造,将各类应急通信保障技术完成收束,以有效解决通信通道规划混乱,通信资源整合不到位等情况,持续提升通信系统的服务能力。

四、结束语

应急通信保障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对于地震灾害现场的应急处置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是人员搭配、物质配给的重要依据。考虑到地震区域特殊的环境,在应急通信保障机制的规划以及设置环节,应当坚持需求导向,通过理顺工作思路,掌握技术要求,推动地震灾害现场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机制的有效完善,为各项救援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  考  文  献

[1]房凯.重大灾害现场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方法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7):99-100.

[2]李小锐.探究大型灾害事故现场消防救援应急通信保障方法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7):97-98.

[3]王池源.重大灾害现场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方法[J].今日消防,2020(1):213-214.

[4]谭炳文.灾害事故现场消防通信保障方法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20(5):231-232.

[5]宋辰.重大灾害现场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方法分析[J].数子通信世界,2020(6):91-92.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灾害消防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保障机制研究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中央发千亿“县级政府低保金”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灾害肆虐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