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科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策略等
2021-08-16
物理学科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潘苏东、博士研究生刘增泽在《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在生活视域下设计物理学科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做中学”,是促使学生从表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在生活视域下设计物理学科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策略如下:第一,在生活视域下创设问题情境,以知识为目标、生活为问题载体,提出情境性问题。第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工具,不仅要提供实验室常规仪器,还要提供非常规仪器,引导学生设计多种活动探究方案。第三,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脚手架”,如方法支持(观察与转化、数据处理、分析归纳)、知识支持、工具支持(任务单、仪器、书籍),引导学生根据探究活动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与解释,相互交流探究活动的结论,在归纳或演绎过程中回归知识本质,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乡村学校传承乡土文化的做法
西南大学教授唐智松、研究生程莲雪、王丽娟在《教学与管理》2021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乡土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和精神的产物,其所具备的价值对乡土社会和学校具有重要意义。乡村学校应肩负起传承鄉土文化的使命,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将乡土文化引入学校教育,经常开展乡土文化传承活动,如歌舞比赛、“家乡小导游”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乡土文化传承活动,以乡土文化培养学生的心性,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第二,组织学生参加富有乡土文化气息的校外活动,收集关于传统文化的物件和资料,发现和体会乡土文化的魅力,如带领学生进行田野考察,感受土地带来的价值和力量,体会乡村生活的朴实美好,实现乡土文明代代相传;第三,建设厚植乡土文化的乡村课程,使乡村学校课程特色化、具体化、生动化,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安排适当的内容引导乡村学生体验和认同乡土文化。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方法
福建省语文学会副会长陈宝铝在《小学教学·语文》2021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有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基于统编教材小学语文的教学,教师可以这样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首先,抓住教材课后练习题,有序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概括方法,如“舍象法”(舍弃非概括性语言,保留概括性语言,最常见的就是“找中心句”)、“转化法”(化具体为概括,化形象为抽象,化含蓄为直白,也就是教学中的“用自己的话概括”)、“保主舍次法”(保留主要的内容,舍弃次要的内容)。其次,着眼于引导学生厘清段落与篇章的内在联系,做到“六个关注”:关注过渡句,关注表示顺序的词语,关注表示时间、空间、情感变换的词句,关注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关注同一主题的几个人或几件事,关注文章的结构特点(总分、因果、承接、转折、递进等),让学生逐步学会简要概括。
即兴教学是化解
确定性教学困境的途径
杭州师范大学讲师程建坤在《全球教育展望》2021年第4期上撰文认为,即兴教学是教学主体身心处于唤醒状态,基于不确定的教学境遇,即时构思并执行教学设计的教学行为。即兴教学强调教学生成和即席而教,是化解确定性教学困境的有效策略。教师实施即兴教学有三个路径:一是坚持“他者性”交往,减少对学生的否定,欣然接受学生提出的奇异或新颖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法,采用“接受—增加”式的对话,多使用“是的,同时……”的对话来替代“不,但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的引导,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二是引导学生自学,提示学生自学什么内容、要达到什么目的,规定自学的时间,给予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外显,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不断生成,为即兴教学提供契机;三是把握不可预测的、随时涌现的“教学事件”,及时定义并结构化教学事件,准确预测教学事件可能引发的变化,确保即兴教学与这样的教学情势相匹配、相契合。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