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下的动物们
2021-08-16
1.iPanda的熊猫妈妈们
风靡各大平台的iPanda频道,通过7×24小时全方位全时段的直播,向世界各国爱动物人士展现了中国熊猫毛茸茸的形象、与世无争的性格和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更好地向民众普及了大熊猫的知识,这在“猫粉”团体里被有趣地称作“熊猫学”。
初学“熊猫学”的频道粉丝,会被大熊猫妈妈的伟大感动——大熊猫产崽多为单胎,即使产下双胎也往往只能抚养其中一只。大熊猫幼崽非常脆弱,很易因缺乏营养、患病、气候恶劣或遭遇天敌而夭折。且熊猫是一种成王败寇的动物,如果生下2个幼崽,则需要竞争,这就是熊猫妈妈为什么大多数只有一只熊猫宝宝的原因。
iPanda频道粉丝中关注大熊猫妈妈的“铁粉群”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他们时刻关注每一位大熊猫妈妈,特别是在生产前后,发现任何异常都会迅速联系熊猫基地。“脸盲”是不存在的,谈起大熊猫妈妈,他们如数家珍:雅莉是传奇大熊猫莉莉的女儿,在2016年产下了双胞胎女儿。雅莉头圆脸胖,生性活泼,喜爱摆拍,镜头感十足;昭美是从野外救助回来的大熊猫,它酷爱爬树,活动量大,对竹子情有独钟,还喜欢“吃播”;素有“熊猫奶奶”称号的冰冰,曾在基地创下年龄最大的产崽记录,是基地圆脸基因的始祖,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着基地大熊猫“地花”的位置;艾莉,不仅“白德耀斯”还“胖德耀斯”,性格非常活泼,经常和来基地参观的游客玩躲猫猫游戏;成大,母性极好,很会带崽,生下过世界上初生体重最轻的大熊猫“成浪”……
“铁粉”的瞩目使熊猫树立起了“明星”的形象,让人们关注到了它们的故事、现状和未来,参与到保护熊猫的社会公益事业当中,这是“大熊猫魔法”的应验。
2.上海动物园的獐和貉
2019年,上海动物园开放了一个新展区:乡土动物区。这是内地第一个专门展示动物园所在地野生动物的展区。很多人会发问“什么,上海还有野生动物?”就是乡土动物区存在的意义:让更多人了解到自己生活的城市,还有不少神奇的野生动物。
从展区面积上看,整个乡土动物区中最大的明星是獐。獐,也叫牙獐,在英语里雅号“吸血鬼鹿”,乡土动物区的獐都还小,长大后,雄獐的上犬齿可长达8厘米,像只吃草的剑齿虎。严格意义上讲,哺乳动物的犬齿不是用来吃肉,而是打架。獐的两根獠牙会动,吃草的时候会往后倒,以免挡住进食;遇到敌人时会立起来,吓唬对手,真打起来了也可以防御。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的獐随处可见。大约20世纪初,獐在上海彻底消失了。直到2007年,上海的科学家和保护工作者们开始了“獐的重新引入项目”,他们从隔壁浙江引入了同亚种的獐,实现了人工繁育。随后,经过了野化训练的二代獐被放到了上海郊区的公园中。在没有人类喂食的情况下,这些獐顽强地活了下来,开始了繁殖。上海獐回来了。
但是,那些野化的獐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看到。动物园里的獐就是一扇窗,让人了解到这种动物。
乡土动物区还有一些小型食肉动物,例如小爪水獭、狗獾、猪獾、貉。其中貉是一种小型犬科动物,有柯基那么大,腿也不长。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上海的松江区有一個很大的种群,这几年逐渐进入了人类生活地,甚至还发生了一些冲突。乡土动物区的貉展示,能否帮上海人梳理清人和貉之间的关系?这也许是他们下一步需要做的。目前,这个乡土动物区的硬件设计其实并不算特别先进,构建出来的环境比较雷同,防投喂几乎没有。但是每一次去,都能感觉到比上一次的状态更好,环境更丰富,动物更自在。
3.北京动物园的黑麂
在北京动物园的西北角有个鹿苑,鹿苑最靠里有一个黑麂展区。因为偏远,这里少有人来。但其中生活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麂,这可不是哪家动物园都有的。
但黑麂不是重点,这里的饲养员才是。这里有位饲养员叫刘萍,今天收拾黑麂的床,明天给黑麂刷刷毛,黑麂根本就不怕她。其实黑麂是一种比较胆小的动物,有时候游客都能吓到它。国内动物园,饲养员离那么近动物一点儿都不怕,是让人惊奇的。因为国内老一辈饲养员会希望动物怕自己,这样人会相对安全。但是现代动物园要展示动物的自然行为,如果动物连饲养员都怕,那么即使放在很好的展区里,也很难展示出行为。何况要养好动物,还需要精细化管理,需要给动物体检、测重,这在老饲养体系里就比较难。
那么,现代动物园的饲养员,除了日常的喂食、健康管理、丰容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行为训练。以给黑麂量腹围为例。如果有一头母黑麂怀孕,量腹围获得的数据就能估算胎儿大小。但量腹围不能强行量,会惊吓到动物。北京动物园的饲养员刘萍会怎么做呢?她和同事配合,一个人在黑麂的头侧,给动物打信号、喂食,教动物保持不动,忍受后方另一人测量的动作。这样的训练可以增进动物和人之间的默契,之后还能做一些更复杂的操作,例如无麻醉B超。和马戏团拿鞭子训练动物的方式不同,现代动物园的行为训练,基本只会拿正强化来训练,对动物几乎无害。有了这样的操作基础,就能进行日常身体检查和精细化管理,无须每次检查都要冒风险甚至打麻药。动物福利也就随之提升了。
4.挪威皇家卫队的长官Nils Olav
挪威军队的荣誉上校司令是只企鹅,是的,早在1972年,当年参加爱丁堡军乐节的挪威王室卫队到爱丁堡动物园参观,当时的中尉尼尔斯·艾格连一时兴起,特地将园内某只国王企鹅纳为荣誉成员,作为挪威王室卫队的吉祥物,并以自己和当时挪威国王的名字,替这只幸运的企鹅取名尼尔斯·奥拉夫(Nils Olav)。
现如今,历经三世的企鹅Nils翅膀上的勋章也从下士一路晋升到了爵士,同陆军准将军衔,它的存在拉近了挪威王室与英国苏格兰间的距离,是上佳的外交“亲善大使”。当地人还建造出了一座4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来对它表示感谢,卫队上尉鲁恩·威克也曾在公开场合对它的“上级”爵士先生表达了“尊敬”:“我们为尼尔斯·奥拉夫感到非常自豪,并很高兴皇家卫队中能有‘人常驻苏格兰,这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我们两国之间的联系。”小企鹅推动了大外交。
5.广州长隆飞鸟乐园的斑腿泛树蛙
一般来说,中国的动物园里都会有专门的两栖爬行馆。但这些两爬馆通常也是动物园里状态最糟糕的。各种蛇、龟,在狭小又不合适的环境里苟延残喘。长隆飞鸟乐园两爬馆怎么做呢?他们使用了大量的生态缸。所谓“生态缸”或者“生态箱”,重点是让内部环境保持一种半自给自足的生态平衡,给足够的光、食物和水,其中的植物、动物乃至微生物,都会处于稳定的状态。
长隆飞鸟乐园最典型的一个生态缸,里面是斑腿泛树蛙。这种蛙就是广州的本土常见种,飞鸟乐园里就有,这些斑腿泛树蛙一开始就是在园里抓的。缸内植物状态非常好,有小水潭,树蛙在其中状态相当不错,甚至产了卵,卵孵化成了蝌蚪,接下来还能长成成蛙。再仔细看看水中的动物,除了蝌蚪,还有一种鲜艳的小鱼,这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云金丝鱼。有了丰富的小环境,就有了展示神奇动物的基础。
6.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象龟Diego
去年,被称作是“家乡英雄”的Diego光荣退休了,它要前往埃斯帕尼奥拉岛的野外颐养天年。Diego,加拉帕戈斯象龟,身高90厘米,体重80千克,原本在圣地亚哥动物园居住,1977年被送到了加拉帕戈斯群岛,来帮助自己的种群。彼时该群岛仅剩下2只雄性和12只雌性存活,但在Diego数十年的身体力行之下,它以一己之力为种群贡献了800个孩子,约占群岛上乌龟总数的40%。
Diego有自己的人类粉丝群并不奇怪,它是当地的“传奇人物”,Diego的名号受到当地各界人士的传颂。加拉帕戈斯护林员Freddy Viola就曾真挚地表示,“我和它一起待了17年,Diego的贡献是我们前进的动力。”Diego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活跃的雄性繁殖者,它更是精神支柱般的存在。为了整个种族的复兴,Diego鞠躬尽瘁,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加拉帕戈斯国家公园园长Danny Rueda表示,“(它)拯救了一个物种,现在在西班牙的岛上已经发现了自然繁殖的个体,这代表我们要停止这个计划了。”Diego功成身退,安度晚年,留给人类的仍是如同达尔文依照象龟形成进化论那般的无尽探索。
7.辛辛那提动物园的河马Fiona
辛辛那提人气冰激淩生产商Graeters推出的以它为主题的咸花生和巧克力太妃冰激淩每天都会销售一空;服装公司Cincy Shirts在全球各地卖出数万件主题产品;当地酒厂Listermann生产的主题啤酒,上架一天就被抢购一空,甚至有人为抢酒而扎营露宿;Facebook更是为其打造了一档七集真人秀节目……以上,都是一只席卷全美的动物带来的热潮,它就是河马Fiona。
从出生到现在,Fiona生活在万众瞩目当中,因早产,出生时29磅的体重只有正常河马宝宝的一半,它几乎每天都在面临新的健康危机。一夜之间,它成了生命力顽强、积极乐观的代名词。动物园营销与活动专员Amy LaBarbara说,“每个人都喜欢Fiona。”还有接受化疗的病患表示“Fiona是他们生活里唯一的光明”。大多數只能通过网络跟Fiona做朋友的人坚定地说:“Fiona让美国团结了起来。”
Fiona很享受做明星的过程。“我在这行干了二十多年,从来都没见过、经历过或听过像它这样的动物。它喜欢镜头,而且很有个性。不过当然了,它也是头河马。我们重新带它去见它的父母时,它立马就知道怎么做回河马。它有一种非凡的能力,可以平衡好既做动物又当‘明星的小世界。”这些是Fiona的饲养员呈上的“供词”。
河马享受观众炽热的目光,观众享受河马可掬的憨态,即便是在疫情肆虐、动物园不得已暂停营业的时候,辛辛那提动物园通过Facebook直播Fiona的一举一动仍然在鼓舞着不少人,与其说我们把希望寄托在了Fiona身上,不如说是我们恰好撞进了Fiona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