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创造未来
2021-08-16张丰
张丰
成都的玉林西路,刚刚完成一轮改造,悄然变成了酒吧一条街。我前几天经过的时候,工人师傅正在拆除脚手架,钢筋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这一轮改造,除了地下管道外,沿街建筑的外立面也有刷新,看得出来,政府正在想“打造”一些什么。
这一轮的酒吧勃兴,很明显是赵雷那首《成都》带来的。“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让小酒馆成了网友的“打卡”地。有时候在玉林的街头玩,会有外地游客神神秘秘地问:“玉林路怎么走?”
你只能解釋,其实根本没有一条路叫“玉林路”,那是赵雷虚构的,小酒馆在玉林西路上,而且也不用走到尽头,大概就在玉林西路的中间位置。赵雷歌中的情感肯定是真实的,所以才打动了无数人,小酒馆也是真实的,那就去吧。
2017年下半年,赵雷的《成都》刚开始火起来,就已经有了这种苗头,玉林西路的小酒馆,人明显多了起来,超过了接待能力。有一次和店长交流,恭喜他生意好多了,他说,虽然人气很旺,营业额却没有增加多少——那些排队的,很多都是为了进来拍照片,能买一杯啤酒就算不错了。
市场是敏感的,小酒馆旁边店铺的租金,倒是上涨了一些。最能反映这种“小酒馆效应”的,是它旁边开了一家酒吧,名字就叫“小酒馆隔壁”。这让人多少有些不快,但是在自媒体时代,这种“碰瓷”本身也成为大家拍照的对象,至于是否有人真的进去喝酒,就不得而知了。
让玉林西路火起来的,是一首歌和各种爱情故事。而这些爱情故事,其实还有“前传”:1997年,唐蕾的小酒馆在玉林西路开业;1998年,诗人翟永明揭下隔壁不远一处出租门面房的招租广告,开了白夜酒吧。2017和2018年,两家酒吧先后庆祝了自己的20岁生日,成为中国酒吧中的传奇。
当时,唐蕾和画家张晓刚在一起,而翟永明和画家何多苓在一起。两位老板娘,两位艺术家,这是那个时代玉林西路的“故事”。这两个酒吧,聚集了很多诗人、作家和画家,后来唐蕾发现有些年轻人玩乐队没有场地,就让他们免费到小酒馆去演,那里逐渐成为了中国摇滚乐的基地,唐蕾也因此被称为“摇滚教母”。
这是故事的1.0版本,更动人,但是它的受众是有限的。不管是白夜还是小酒馆,都是文艺小清新路线,它们不断出现在文学作品和有关城市生活的杂志中,已经很有名,但仍然是小众的——换句话说,盈利始终是有问题的。翟永明和唐蕾开酒吧的初衷,都是想为“朋友们”找一个聊天的地方,最终也确实如她们所愿,没有太多“其他客人”。
这样的故事,已经是传奇,但还不足以成为商业,只有在赵雷的《成都》火了之后,才让玉林变成了网红街区。在小酒馆演出过的歌手很多,赵雷一点都不突出,但这首歌却是最红的,有“破圈”的力量。《成都》中并没有摇滚乐常见的批判性,而是一种失去爱情的哀伤,而这种哀伤,却能打动“大多数人”。
故事可以创造未来,一首歌可以带动一个街区,这一切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有好几个城市都想打造以自己城市命名的歌曲,都没有火起来。但是,聪明人懂得如何利用好这样的故事,玉林社区的工作人员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机遇,过去几年,这里新开了很多咖啡馆和酒吧。这种潮流背后,有一双无形的手,也有真正的审美感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