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现“可持续性”为目标全过程通盘考量
2021-08-16冯为为,陈向国
“山林掩映场馆群”是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山水文化内涵和传统山村美学的完美展现。“一方青山绿水”作为最大地标,建筑因环境而变,不夺山景不夺生态,中国式的“内敛”在这里汇聚;突破“零起点”,生态可持续性冬奥会将在这里绽放光芒……延庆赛区从规划伊始就注重低碳管理,关注工程建设中的节能减排、环境改善、生态保护等,注重全过程的“可持续性”,打造场馆与山林的完美相融。
落实105项任务
可持续性问题首先在工程建设过程,其次在活动及管理过程,涉及的事情特别复杂。梳理中国与国外的“可持续性”经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简称“北京冬奥组委”)制定了一套适用于场馆可持续性的政策和工作标准体系,包括承诺落实、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等。赛区建设中按照这套政策标准去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同时同步落实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管理问题。“以政策的形式来表达”,让延庆赛区各项“可持续性”任务都得到落实。
“可持续性”贯穿北京冬奥会场馆设计规划、建设、运行和赛后利用全过程,不是将国外的可持续性标准直接搬到中国,而是明白冬奥会场馆建设全过程“这事为什么这么干、如何干得好”。从2016年开始,场馆从设计规划开始延展至工程建设、使用及后续的所有环节都以“可持续性”为目标。
延庆赛区可持续性规划设计要落实105项任务,包含生态环境保护、场馆设计、碳排放管理、赛后可持续性利用等方面。为将“特别复杂的事”融入到赛区“可持续性”,设计单位在做延庆赛区可持续性设计前,就把北京冬奥组委对延庆赛区的可持续性要求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在赛区场馆规划设计时就把污染排放问题处理好,将105项任务有序严谨地落实。
坚持生态优先
延庆赛区依托海坨山而建,在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中建设难度最大、生态环境最为复杂。海坨山最高点是2198米,从山顶到山底有4个垂直生态群落,并且每个垂直生态群落里的植物很难在山外种植、存活,外来物种也很难在山里种活。不能因为工程建设把生态环境破坏了。场馆建设过程全面做到“可持续性”,对海拔高且生态环境特殊的延庆赛区而言,面临很多考验。
延庆赛区通盘考量赛区建设全过程,坚持生态优先,坚决执行“尽量减少破坏”“能不动的就不动”的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保证赛区“可持续性”各项工作顺利。对高山草甸、泉眼、天然次生林、重点野生动植物实施就地保护、近地保护、迁地保护等措施,完善生态环境、水资源保护等措施,让建好的赛区与原有的生态环境实现融合,场馆设施与自然景观和谐共生。
生态保护“步步精心”
延庆赛区特有的生态环境及海拔气候,让赛区规划设计及建设者们在实现其“可持续性”方面“步步精心”。赛区山上土比较薄,一颗不是很粗壮的树,最少也经过60多年的生长期,而其他树种在那里也不宜存活,栽种新树非常不易。针对此种情况,在进行延庆赛区可持续性设计时,这样的树能保护和保留的就保护、保留,“能让它活多长就活多长”。如,某一个地方需要有树木作为景观时,设计者们发现那个区域上有原生树木就会给保留下来,但在画设计图时,这些树却给设计人员出了一道难题——那些需要保留的树都长在赛区的高山上,特殊的自然气候,使这些树不像平地上长的那样直,树木的形状和弯度各式各样,无法无误差地画在设计图上。为了保留这些树,设计人员只好到现场把要保留的树木系上绳子做标记,并登记拍照,让甲方、建设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在内的四方都签字确认。类似的细致工作还有很多,延庆赛区“可持续性”的工程量、劳动量非常大,且“工程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