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美丽宜居公园城市阔步而来
2021-08-16胡利娟
文/本刊记者 胡利娟
从“街道似羊肠,满眼老旧房”的老城镇到绿道为脉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绿地率达到39.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89平方米;成都融创文旅城、凤凰体育场等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市政基础设施从“补短板”向基本现代化迈进,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为市民构筑了和谐温馨的新家园;以民生为导向,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建设、“十五分钟公服圈”打造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重点工程正在加快推进……
“让人民拥有美好的生活家园”是四川省都江堰市孜孜以求的目标。自1988年撤县设市以来,随着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砥砺奋进,笃定前行,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涅槃重生 把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
曾经的都江堰,老百姓居住环境窄小简陋,吃水河担井提,出行以步当车,当时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街道似羊肠,满眼老旧房。”改革开放春风起,百业腾飞,经济速增,都江堰的城乡面貌开始了史无前例向现代化转变。然而,2008年的一场大地震让这座萌芽中的城市遭受到毁灭性打击。第一时间,中央指示安排、全国支援、上海援建、都江堰儿女奋力流汗。短短几年,民生、经济的基础越过巨创,以优良、完备、跨越似的建设成就了新的都江堰,这座千年古城在灾难中涅槃重生。
近五年,都江堰市累计建设绿道230公里,新增城市绿地124公顷、立体绿化21788平方米,建成20处小游园、微绿地,完成3处老旧小区绿化改造和10条道路行道树整治,完成园林式居住小区(单位)创建12处,锦江绿道城区段(南桥仰天窝广场)正式开放……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从生态到业态,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实践,都江堰市牢牢把握住了建设公园城市示范片区的时代契机,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全域生态绿色品质跨越提升,城市宜居宜游环境持续改善,产城融合的生态价值高速转化,“公园中建设城市”的脉络特征愈加清晰。
高质量的发展规划,是城市开发建设的灵魂。2020年初,都江堰启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片区——都江堰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规划了近期(到2025年)11处、远期(到2035年)29处公园城市示范片区。计划到2025年,梯次推进11处公园城市示范片建设,市域各级绿道里程达420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9平方米,生态价值多元转化路径不断拓宽,公园城市辨识度不断提高,城市生态价值、旅游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生活价值进一步实现,美丽宜居公园建设实现阶段突破。
一向以山水景致闻名于世的都江堰,正坚定不移地贯彻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探索一条更为绿色、开放的发展之路。
抢抓机遇 把项目作为城市建设的抓手
从古朴的南桥到现代摩登的都江堰成都融创文旅城,不断崛起的城市地标承载着都江堰人的情感和记忆,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书写着这座城市的辉煌。
如果把一个城市的发展视作一个不舍昼夜、跨越赶超的巨人,那如火如荼建设中的重点工程项目,就是这位巨人笔直挺起的脊梁。锦江绿道跨永安大道天桥取意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降伏孽龙的历史传说,桥梁整体曲线流畅,桥身如一条巨龙匍匐在柏条河边,横跨于永安大道两侧,是都江堰城区建成的第一座大型城市过街天桥,满足了永安大道两侧行人过街需要,实现了锦江绿道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的无缝对接,为锦江绿道都江堰段成功佩戴上最美“丝带”。
而仰天广场旅游商业综合体项目,位于都江堰市天乙街、柏条河、走马河及龙角车街围合区域,原规划方案包含交通、文化娱乐、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广场已完善地下一层(自拍熊猫)广场的景观打造与安全设施设置并于2021年清明节前开放,由世界著名艺术家设计的“特大号”大熊猫自拍艺术品雕塑品,成为都江堰城市新地标。
位于成青路旁的“七里诗乡”景区,近年来已成为了市民游客热门打卡地,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这里总是游人如织。曾经备受“脏乱差”困扰的荒芜之地,如今通过建设30公里田园绿道,串联起近30个林盘院落和旅游点,更催生出两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效益显著——游客接待量连年增长,村民尝到甜头,开始主动参与发展乡村旅游。
以城乡均衡发展为目标,都江堰完成了5个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建设、3个成都市级特色镇建设;成功编制聚源镇、青城山镇、安龙镇特色镇规划,建成特色镇起步区“灌区映像”;新规划建设“国际旅游康养小镇”等5个特色镇,成功签约重大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524.3亿元。规划211个重点林盘打造,先后启动6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点位建设,成功创建川西音乐林盘、拾光山丘林盘和灌区映像林盘为代表的4个AAA级林盘景区。
如今都江堰的乡村已成为一道乡村振兴靓丽风景线,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最具获得感的见证。
以人为本 把群众作为城市建设的主体
“手再高一点,摆好姿势……”咔咔咔的拍照声响起,市民李晓梅和朋友正在走马河绿道天府国际凤凰城段拍照留影,此时绿道高架桥上一列城际列车从成都方向缓缓地驶入成灌快铁都江堰站。李晓梅就住在附近小区,这里每天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曾经沿线尽是杂乱无章的滩涂,如今经过改造,河岸边已铺满了整齐的草坪,种上了朴树、银杏、香樟等植物,形成一片片清新宜人的滨水绿地。
近五年来,都江堰市随着全域旅游和公园城市建设工作的推进,52条“上班的路”“回家的路”、城区5.4公里市政道路建设、134座新(改)建旅游公厕,极大地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出行出游,通过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规范化改造及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民生工程,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立日间照料中心176个,基本达到覆盖城市社区100%、覆盖农村社区80%,我市无障碍设施持续完善和优化,市民日常出行、生活和游客游览更加方便,创建工作也得到住建部一致认可,成功被授予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达标市。
“城市建设的核心是‘人’。我们通过认真观察,了解市民和游客的需求。围绕使用者的需求,持续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都江堰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直以来,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密切关切百姓生活的一点一滴,不断以民生工程完善城市功能。2015年以来,大规模启动棚户区改造,连续4年,紧抓政策红利,充分利用国开行、农行贷款,累计投资70余亿元,实施一万余户棚户区改造,惠及群众3万余人,有效改善了棚户区群众的生活居住条件。
除了实施棚户区改造,都江堰还通过城中村改造、老旧院落改造等,助推城市更新升级。“十三五”期间,我市新增配套公服设施162个(处),新建“一站式”社区综合体5个,优化教育设施空间布局,公益性幼儿园学位覆盖率达85%;有序开展44个老旧院落改造,完成棚户区改造8791户、城中村改造233户,惠及群众30000余人。成都地铁S9快线、“三绕”高速、都江堰至四姑娘山旅游轨道交通、M-TR旅游客运专线等一批公园城市建设项目正加快实施。快铁公交化、高速公路、旅游快速通道连接成都主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实现了与成都的同城化发展。
以景观工程扮靓城市形象。依托整体性、结构性规划打造市域绿道,都江堰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528.1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18%,绿地率达到39.4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4平方米,位于成都市区(市)县前列。创建命名了5个“成都市园林式居住小区”,2个“四川省园林式单位”、3个“四川省园林式居住小区”等城市园林精品,打造了布局融创茂、锐丰国学书院等新兴消费场景,改变着城市新生态,不断为城市增添和谐优美的建筑景观,为市民提供了更多憩息、休闲的好去处。
蒸蒸日上的中心城区,蓬勃发展的产业功能区,巧夺天工的城市园林,舒适宜居的安居工程,均让人感受到现代文明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相互交融,体会到建设者们的独具匠心。
发展没有终点,随着一项项城建工程建设成果的日益显现,都江堰市正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大笔书写城市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