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要对症下药
2021-08-16文/李荐
文/李 荐
最近一个时期,国家多个部委联合开展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6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强化校外培训机构市场监管情况,检查发现,15家校外培训机构存在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13家校外培训机构存在价格欺诈违法行为。北京、上海、杭州和重庆等多地也对当地机构存在的违规收费、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行为展开了集中检查和整治工作。
教育部及相关机构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联合整治,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反响,很多家长拍手称快。长期以来,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很多家长不得已把孩子从学校接出,又送到了校外培训机构,巨额的培训费成为家庭开支的主要项目。国家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了三胎政策,不少家庭别说三胎,就是生二胎也有顾虑,原因之一就是对高额的教育费用望而却步。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解决了家长的诸多问题,深得民心。开展对培训机构进行整治以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有的甚至从市场就业和股市市值蒸发的经济角度评价和议论这件事。那么,如何理性看待整顿校外培训机构?
搞清真相,找到关键,对症下药
校外培训机构的兴起,是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据2018年北京市教委、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工商局等四部门联合排查,北京市共有以中小学为服务对象的注册的校外培训机构12681家。其中,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只有1746家。也就是说,将近11000家培训机构虽然以中小学生为培训对象,但是跟教育行政部门不发生任何关系,只是在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就教育业务指导而言,校外培训机构出现了“工商管不了,教委管不着”的业务管理真空地带。所以,当学校大力开展课改为学生减负的时候,校外培训机构依然靠刷题、死记硬背等方式,提高考试分数,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校外培训机构是企业,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违规收费、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助推了校外培训机构的价格飙涨,给老百姓增加了极大的经济负担。课业负担的加重,挤占了孩子的睡眠时间,没有时间玩耍,不能阅读他们喜欢的课外书,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校外教育培训乱象丛生,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多部委联合出手,重拳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今年6月15日,教育部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会同有关方面拟订校外教育培训(含线上线下)机构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人员资质、收费监管等相关标准和制度并监督执行。
教育部推出的旨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及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工作,针对义务教育最突出的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十分突出的现象,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为老百姓看紧“钱袋子”,必将促进校外培训机构健康发展。
直面问题,尊重规律,综合解决
全面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欢迎,但是也有一些家长产生了一丝忧虑:孩子因为各种原因需要课外加码,以保证能够跟上大多数学生的进度,没有培训机构,他们的需求如何满足?
首先,校外培训机构的产生是市场的需求,学校工作再全面、再完善,也不能百分之百地满足老百姓的需求。综合整治是行政手段,只能迅速解决最突出、最尖锐的矛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需要遵循客观规律,统筹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使之形成良性协同互动的新机制,既能解决社会大多数人的问题,也满足少数人特殊的需求。教育部成立的校外培训监管司,从它的名称和职责上就可以看出国家对校外培训的基本态度。监管不是取缔,是用新的机制,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让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发展,形成教育培训的良性业态,应该说这是行政整治与市场监管的综合治理,通过对问题的集中整治,建立长久的监管机制。
上下联动,依靠社团,巩固机制
教育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司成立以后,必将对校外培训出台一些的监管政策。监管司是一个行政机构,对全国各地的情况需要深度了解和把握,对于全国各地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做出政策的呼应,保证监管及时、政策到位、问题解决到位。
参考国际先进的校外培训管理经验,建议教育部校外培训监管司通过联合在社会上具有良好信誉的、规范的学习科学社团,形成政府、学习科学社团与教育培训机构的帮扶与监管互动,助力校外培训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是一个关系社会和谐、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问题,也是一个时代发展产生的新问题,我们一定要遵循规律、创新机制、综合治理才能破解这个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