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中的法律风险管理
2021-08-16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在21世纪,在创业过程中的所有风险,法律风险是排在靠后的位置。因为它和其他的专业技术一样,是一个狭义上的法律风险,排位比较靠后。创业中,很多最后体现为法律风险的东西,更多的都来源的是可能导致严重法律后果的其他风险。比如说,对于青年人的创业,是不是那么的鼓励,应该不应该在这句话之前加很多的定语,加很多形容词来说?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样的青年创什么样的业,用什么手段去创什么样的业?因为我们会发现,经常发生的风险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专业上的法律风险,而是因为他没有社会的经验,没有基本的常识导致了最终的所谓法律风险。
一是关于运营模式的法律风险管理
有个典型的案例,是关于3D打印义肢。在2014年左右,有一个项目“折翼的翅膀”,在寻找投资。他们讲有很多的小朋友,可能由于电击,或者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缺失了前面的小臂,但是手肘还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为他做出一只手来。因为这个义肢,在我们中国是一个比较贵的东西,当时的市场调查是说,孩子的一个义肢在1万多块钱,但是孩子在不断地长,不断地长高长大,所以要不断地换,这个东西花钱是比较高的。还有一个,义肢做得不太好看,光秃秃的样子,小朋友也不太愿意戴。
当时有3个小伙子,他们原来是做建筑设计的,他们对3D打印技术非常擅长。所以就提出来要用3D打印的方式,为孩子们打印这个手。这个手可以让孩子吃饭、写字、拎书包等都没有问题。而且做出来看起来特别炫酷,像钢铁侠的手,以至于正常的孩子看到了会惊叹为什么我们没有这样的一个手。
他们向我们申请的时候,我们当时眼前一亮。这里面,没有知识产权的问题,因为是一个开源技术。当时我们的一个伙伴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好的一个事情,我要不要去资助它?当时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们这3个合伙人,是否清楚义肢在中国是按照什么法律进行管理的?也就是它是否属于医疗器械?在当年,他们所有的合伙人对这件事情都不确认。我们当时提出的问题,义肢是不是属于医疗器械?如果属于医疗器械,那一定不是在现阶段就可以做的,那一定是需要资质。这几个小伙子说,我们没有想一定做成医疗器械,我们就想帮这个孩子。不是医疗器械,没有关系。那你是什么?就说是玩具好了,能用就可以。玩具还会有一个什么问题?玩具上市的时候,对它的材质是否有要求呢?不是随便拿什么都可以做的。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这3个小伙子当时就蒙了,那么他们就说,好吧,我们就把这个项目做成纯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有很多的大的企业,会让自己的员工,每人可能300块钱、500块钱,通过在线的方式来远程为很多的残障儿童提供这样的一个小的帮助,但是没有办法去做大规模的扩展。也就是说这3个孩子,并没有创业成功。
国家这两年,非常明确地规定了义肢不属于医疗器械的管理范畴。而且我们现在,国家在倡导社会资本用更丰富多彩的方式来制作义肢,来参与到这样的一个产业中间来。其实运营模式,我们是觉得很多的商业模式的选择,首先应该是要去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的。
剛才所说到的这个小的案例,我们也考虑到,在今天,有很多的这种“我想做”的项目,其实很难去区别它是一个盈利性质,还是一个非盈利性质。
二是关于执行团队的法律风险管理
第二个例子,非遗的商业化。唯品会每年给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捐很多的钱,也包括其他的基金会。其中做的一个,就是把我们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非遗的东西,把它拿来进行国际化、进行品牌化,让它能够走上国际舞台。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基金会,其实都在做这样的项目。
但是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很大的问题,我国的《慈善法》非盈利会计制度等等对我们进行了一些限制,这些限制,导致我们没有办法,也不能扶上马再送一程。我们说扶上马就可以了。非遗的精准扶贫,促进在某一个贫困地区的妇女组织,他们可以把当地的一些民族文化形成产品,形成一个可能成为产品的这样的一个公益项目。但是,等它一旦可以真正走上国际舞台的时候,一定要嫁接我们的盈利模式,就应该进入到商业的领域去做了。
所以,我们有很多想做非遗商业化的,我想给青少年创业一些建议,就是我们这样的一些项目,是完全可以在他不盈利、看不到盈利前景的情况下,先用公益架构来做。等到他开始有可能变成一个有价值的、有商业价值的这样一个产品的时候,开始转入自己的商业模式。当然在这个中间,应该要和我们的基金会来做好一个有效的切割。
我们想说的是,他们想做的事情是不是好事?是非常好的事情,而且有非常多的创新。但是要考虑的是,在我们目前的法律规定,以及监管框架下,应该用什么样的模式去实现。
最后,企业家的素质是什么?第一是创新,第二是责任,我们不应该只有创新,而忽略了责任。创业是什么?是为了突破自己,更是为了改变世界。创业不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而是应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