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扶贫扬善 助力民族复兴
2021-08-16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荣幸受邀出席第八届两岸公益论坛,共同与两岸同行交流公益的体会。我们在脱贫攻坚的工作中有自己的一些行动,还有我们自己的一些思考,给大家分享。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首任理事长是成思危先生,基金会在他的指导下成立,并且提出了秉承“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理念,以帮助贫困地区群众为重点,引领和带动民建会员及社会爱心人士参与社会公益。这也构建了基金会的基本雏形。在第二任领导陈昌智的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在原有的基础上明确了教育扶贫、卫生医疗扶贫、社会救助、新农村建设和救灾赈灾五大领域,全方位、全天候、全时空开展扶贫工作。
以顶层设计为牵引,把握公益慈善的总体方向
一是明确了工作重点。在扶贫之初是泛泛资助,不是精准扶贫,之后是从笼统的农村帮扶改为对国家重点贫困地区和农村贫困人口的帮扶。2009年国家确定了592个贫困县进行精准扶贫,原有的基金会设立的10个扶贫计划改为五大业务板块、数百个公益慈善引导项目。正因为此,基金会从成立之初的年均帮扶数万人次,发展到今天年均帮扶超过100万人次,目前我们已经累计资助全国1021个国贫县和省贫县,帮扶困难群众超过1800万人次,其中99%以上是农村贫困人口。13年来,本会募集善款及对接贫困地区农特产品销售达到77亿元。
二是细分慈善项目。目前有五大类200余个项目,包括教育扶贫20多项、卫生医疗扶贫10多项、社会救助70多项、这里面还包括对63种大病救助、新农村建设20多项、救灾赈灾100余项。
三是改进工作方法。过去我们主要是以民建会员捐赠为主,我们改为以社会捐赠为主。从2007年成立之初,我们90%的款项都是由民建会员和民建爱心人士捐赠,2008年逐步走向社会捐赠,当年实现社会捐赠占比达到60%。到了2019年本会社会捐赠就达到了93%,也就是说民建会员企业和民建会员个人的捐赠仅占了个位数。我们从便民公益、指尖公益开展工作,实现了由2007年在网络上捐赠不足100人次,发展到今天近4年每年线上捐赠均超过1亿人次。仅2019年年底,就有6.12亿网民参与基金会的线上捐赠和活动。
四是注重帮扶监管。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非常注重公开透明,因为它是我们的生命力。目前在除西藏以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设有300多个思源工程办公室,连续9年被第三方单位评为全国公募基金会透明指数并列第一。同时我们注重媒体监管力量,我们合作的400多家媒体,将近70%都成为扶贫项目的监督方,起到了很好的社会监督作用。
打破传统公益慈善桎梏,充分运用现代公益慈善理念和手段
一是搭建扶贫先要扶志、扶智的理念格局。基金会搭建了100多所思源学校,3000多个思源电教室、5000多个思源扬帆图书室,130多个思源零钱电影院。
二是扶贫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我们联合时尚芭莎明星慈善夜,这是在华人地区最有名的慈善活动,包括林志玲、蔡依林、安以轩等数百位明星参与了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的公益慈善活动。同时还与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名主播联合开展公益活动。
三是全国公募基金会更应该带动和聚合草根组织成为扶贫帮困的重要力量。2019年全国具有公募资质的基金会只有1200多家,就意味着按照2016年9月1日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有众多的社会组织在开展工作中必须有公开募捐资质的公益组织,合作方可开展。基于此,我们基金会主导建设了“帮帮公益”平台,并得到了民政部的批准和认可。这个平台实际上就是能够为大家提供一站式服务。我们要开展这种公开募捐活动的时候,你可能要找到别的网络平台,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不仅要做好自身的工作,还要为众多的社会组织提供必要的服务。目前这个平台已经帮助190多家公益组织进行了注册认证,有220万人次参与,捐赠总金额近亿元。
四是公益组织只有不断挖掘潜能,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在2018年8月,在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的指导下,本会牵头,联合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知名电商企业发起成立了中国电商扶贫联盟。
坚持集约化扶贫的发展思路,追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一是以教育扶贫为牵引,阻断代际贫困的延续。基金会在2009年开始试点,2012年全面启动思源教育移民计划項目。我们开设了300多个思源教育移民班和思源育才班,让山区的孩子接受教育,帮助受助的贫困人员安置工作,同时联合当地政府解决住房问题,还要恢复被破坏的生态。
二是解决农村卫生医疗急救短板,让生病的困难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救治。2011年本会率先向全社会承诺在2020年底前,向全国592个贫困县每县至少捐赠3辆救护车,2011年提出,2013年全面实施,到2017年底,我们就完成了这个目标。完成目标以后又提出为全国5个自治区所有的乡镇卫生院配救护车。目前我们捐赠了3700多辆救护车,每年为近300万农村群众提供个人帮扶。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为包括湖北等地捐赠103辆负压救护车。我看过一个数字,国家工信部在统计为湖北等地生产负压救护车的数量,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占了1/7。我们为贫困地区捐赠医疗设备,同时让医院减免部分贫困群众医疗费用,积极搞好村级别卫生室的建设,夯实看病群众小病不出村的基础。
三是正确看待贫困地区群众因病致贫的实际,用爱心化解其急难。当前大陆剩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大多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积极引导和带动明星及社会各界对一些大病进行救助,目前累计救助有3万人,仅去年就有5000人。
四是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人人公益的良好环境。通过互联网汇聚了广大的爱心资源和公益力量,拓展了公益慈善的参与渠道。2020年的“99公益日”,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项目有68万人次参与,捐赠了6000多万元,在全国公募基金会中位列第三。
社会组织在自然灾难面前勇于担当
一是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抗灾赈灾不可或缺的力量。
二是社会组织在抗灾赈灾中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在2015年两会上,基金会秘书长李晓林提出了《关于建设国家级跨部门联合应急救援智慧系统平台的建议》。
三是社会组织跨国赈灾充分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共同价值观。可以说大陆的各个社会组织在参与国际救援方面,热情是非常高涨的。在2015年,我们联合厦门蓝天救援队一共组织了20多人到尼泊尔进行生命搜救。特别是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中国红十字会、马云基金会、阿里巴巴基金会在全球6大洲至少104个国家开展了抗疫行动。
大陆和台湾我们两岸一家亲,都是炎黄子孙,我们有着共同的中华民族文化道德传承,也有着凝聚共识、建设美好家园的初心,希望通过本次交流,大家能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为两岸民众共谋福祉,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饮水思源,回报社会,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