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精细化设计在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的运用
2021-08-15孙建中
孙建中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
0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们对于快速、高效、便捷的出行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架桥梁在城市中被称为快速路,承担着中心城区对外快速集散功能和沿线地区交通服务功能,促进其与各片区间、重要交通枢纽和高速公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效衔接,在各大中城市交通路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建设用地紧张,边界条件苛刻,地下管线复杂,周边建构筑物多,施工期间交通压力大等难题。加之现代生活和工作节奏快,交通流量大,环保要求高,对于交通组织和施工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在设计阶段需要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和精细化设计,结合现场实际和施工方案,合理选用桥型结构,充分利用现状结构物,做到造价经济,施工便捷,可以尽快发挥工程效益,尽量减少施工对道路交通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本文以宁波市环城南路东段(河清路-东外环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为例,详细阐述精细化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和体现,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1 工程概况
环城南路东段(河清路~东外环路)快速路采用“高架快速路+地面辅道”建设形式。主线为城市快速路,采用双向6~8 车道,设计速度80 km/h,是宁波市中心城区东西向中长距离的快速通道,作为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中心城区“快速环路”,以客运为主,局部路段兼顾货运;地面辅道为城市主干路,采用双向4~6 车道,设计速度50 km/h,主要服务于沿线地块居民出行、货物运输,以及快速路主线的集散通道。工程总体平面见图1。
图1 工程总体平面图
环城南路东段(河清路~东外环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西接东苑立交预留的高架跳水台,自海晏路以高架快速路形式向东,接现状跨铁路桥(落地段抬升改建),跨越盛莫路、盛梅路后落地,与东外环立交衔接,新建改建桥梁约3.5 km。其中K11+805.46~K12+835.46 区段为既有铁路跨线桥改建区段,其余为新建高架区段(标准桥宽25.5 m);工程范围区段共设置3对平行匝道(标准桥宽8.5 m)。沿线跨越河道六处,河道上现状地面桥两侧均须拼宽,以满足地面辅道设计要求。环城南路-东外环立交区域新建两座辅道跨河桥梁(FA 辅道桥、FB 辅道桥)。原环城南路-东外环立交EN 匝道部分梁段位于新建地道上方,对其2 个中墩托换基础以避让新建地道。
2 标准段设计
城市快速路建设要求施工快速、便捷和安全,对道路交通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小,经济合理并能尽快发挥工程效益。因此标准段桥梁设计原则是工厂化制造,机械化施工。
2.1 常规标准段设计
预制吊装是城市高架桥梁广泛采用的一种快速施工方法。受尺寸及起吊重量限制,城市高架一般采用小箱梁预制吊装,预制小箱梁结构简单,设计和施工经验成熟,经济指标较低,结构刚度较大,抗扭性能较好,梁高适中,适应跨径较大(约25~40 m)。上下部结构可以同步施工,所以能在保证桥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短现场占用周期。施工方式比较环保,对现场交通的影响小,是最经济、施工速度最快的桥型之一。工厂化预制的小箱梁质量可控,采用的斜腹板线形美观,符合城市高架的现代感要求。
考虑吊重及运输对沿线道路、既有桥梁的影响,以及与西侧相接的东苑立交快速化改造工程的相互协调性,经技术经济和快速化施工方案综合比选,环城南路东段(河清路~东外环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主要采用30 m 左右跨径小箱梁预制吊装工艺。双向六车道25.5 m 标准桥宽由8 片小箱梁组成,标准断面见图2。双向八车道32.5 m 标准桥宽由10 片小箱梁组成。
图2 标准断面布置图(单位:m)
采用预制小箱梁可以利用环城南路地面道路作为运梁通道,沿线运输条件较好,还可有效利用西侧东苑立交快速化改造工程的预制场地和机具设备。采用架桥机或汽车吊架设,充分发挥其施工快速、便捷和安全的特点,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费用。
2.2 跨横向路标准段设计
主线高架跨越既有横向道路或河道区段,布跨40~55 m,已超出小箱梁适用跨径范围。设计采用简支叠合梁一跨跨越,钢主梁可在工厂制造好后运输到现场吊装,混凝土面板可以利用架设好的钢主梁作为浇筑平台和模板。一则减少了对现状道路及河道的影响,再者钢主梁制造可以与下部基础平行作业,大大缩短施工工期。
叠合梁标准桥宽25.5 m,采用多箱多室横断面设计,共有6 片箱梁组成,外侧面与小箱梁对齐。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控制每个钢结构小箱梁重量在100 t 以下,首选双汽车台吊安装施工。汽车吊站位灵活,场地进出空间要求较小,可适应交通拥挤、对施工环境要求较高的城市狭长道路。大规模采用这种工法后,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体现其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2.3 标准段最大化设计
总体布置的重点是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同时,尽量扩大高架桥标准段的范围:
(1)成对布设上下匝道
上下匝道受渐变段、加减速车道长度的影响,每一个进口(或出口)必然造成高架主线一定长度的渐变段,成对布设出入口可把高架桥两侧的变宽段集中布置,在保证上下出入口数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主线高架的变宽段长度,提高预制小箱梁的实施比例。
(2)合理调整出入口的位置
以平行匝道为例,进口道变宽段=渐变段+ 加速车道,出口道变宽段=渐变段+ 减速车道,根据车道规模的不同,加速车道长度一般比减速车道长80~110 m,即进口道的变宽段一般较出口道的长80~110 m。同时,考虑到地面道路交织的影响,上匝道(即进口道)接地点至平面交叉口距离宜大于80 m,下匝道(即出口道)接地点至平面交叉口距离宜大于150 m。因此,设计时应结合上下匝道交织距离、加减速车道、桥梁布跨等因素,出口变宽段宜布设于进口变宽段范围内,提高预制小箱梁的实施比例。
(3)主线高架布置尽量减少跨径种类,提高工厂化预制效率。
3 关键节点设计
3.1 跨铁路改建段节点
为满足高架道路平纵横设计的要求,既有铁路跨线桥部分区段需进行抬升或拓宽抬升,以与两侧新建主线高架衔接。考虑到尽量减少废弃工程量、降低工程改建费用、加快施工进度、减小对周边环境影响、和施工便捷安全等各方面因素,既有铁路跨线桥改建方案最大程度地利用老桥结构。
部分区段桥宽与改建道路宽度一致,只需抬升以满足改建后的纵断面线形要求。原老桥结构为结构简支桥面连续预制空心板梁,主梁刚度小,连续缝易损坏,整体性较差,考虑到改建后该区段快速路通行重载车辆,对结构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要求较高,将上部空心板拆除,更换为先简支后连续的小箱梁结构。为了减少废弃工程量,跨径布置与老桥空心板一致,以利用老桥桩基及墩柱。此段桥梁改建施工顺序为:拆除上部空心板及盖梁,接高墩柱,新建盖梁,再架设小箱梁,最后施工后浇带及桥面系,其构造见图3。其中老桥西侧1 号桥墩及0 号桥台处需进行补桩,补钻的桩基采用桩端注浆。
图3 老桥改建断面图(单位:mm)
有的区段桥宽及标高均与改建后道路不一致。该段改建需拆除上部结构及墩柱、盖梁,新建预应力混凝土大箱梁结构。其中Pmz26 及Pmz29 号墩与老桥墩位重合,利用原老桥4 根直径1.0m 桩基,再补钻4 根直径1.0 m 桩基,补钻的桩基采用桩端注浆。
为减少工程废弃量,设计结合工程实际,最大限度利用老桥桩基:Pmz25-2~Pmz25-13z/Pmz25-14y、Pmz26 号墩、Pmz29 号墩完全利用老桥桩基,Pmz25号墩利用2 根老桥桩基,Pmz25-1 号墩利用6 根老桥桩基。对于老桥桩基利用与处理遵循原则如下:
(1)对于侵入河道五范围内的老桥基础,将老桥承台及桩头凿除至规划河床底以下0.5 m,以满足后期河道改造需要。
(2)对于不予利用且侵入地面道路内的老桥基础,将老桥桩头凿除至设计路面以下4 m,以降低老桥基础对地面道路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3)对于保留利用的老桥桩基,在承台凿除时需加强保护,避免对桩身造成破坏。仔细凿除老桩顶端部分,直至露出密实的混凝土表面,保证凿除后的桩顶面嵌入新建承台底部150 mm。割除部分露出的桩钢筋,保证割除后的桩钢筋伸入新建承台底部的长度不小于1 000 mm,并且掰成喇叭型。保证桩与新建承台稳固连接。
(4)对于利用老桥桩基并进行补桩的基础,在小箱梁架设完毕后应搁置一段时间再进行体系转换施工,以降低新老桩基不均匀沉降影响。
3.2 老桥基础托换节点
原环城南路-东外环立交EN11~EN15 为4×30 m 单箱单室整体现浇连续箱梁,桥宽8.0 m,下部为Y 型独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部分梁段位于需新建的地道上方,其EN13、EN14 两个中墩须拆除以避让地道,设计采用托换基础的改建方式,即在不影响上部结构的情况下拆除现状独柱式中墩,改用门墩型式(横向跨越地道)支撑上部结构,见图4。
图4 基础托换断面图(单位:mm)
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在于整个基础托换过程中,原老桥标高的监测与控制。设计要求梁体变形控制值为3 mm,报警值为2 mm,老桥桥面标高控制目标值为比原桥面高3 mm。基础托换主要控制工序如下:
(1)施工新建桩基、承台和立柱。
(2)利用原桥墩承台搭设顶升支架。对顶升支架进行预压,消除支架间塑性变形。
(3)在顶升支架上,箱梁腹板下安装千斤顶,进行第一次梁体顶升,原结构支座脱离,拆除原支座和挡块等。
(4)在顶升支架上,箱梁腹板下设置临时支座,千斤顶回油卸载,梁体回落后支撑于顶升支架的临时支座上,要求墩顶处桥面控制点标高与原桥面标高一致。
(5)拆除原桥墩立柱。
(6)施工新建门墩盖梁和支座垫石。
(7)新建盖梁强度达到100%后张拉盖梁第一批钢束。
(8)在新建盖梁上设置千斤顶,进行第二次梁体顶升,顶升支架上临时支座脱离。
(9)在新建盖梁上安装永久支座,支座进行临时固定。千斤顶回油,梁体回落支撑于新建盖梁的永久支座上。
(10)张拉盖梁第二批钢束。
(11)新建盖梁上千斤顶再次顶升,调整墩顶桥面控制点标高(控制目标值比原桥面高3 mm),并最终固定永久支座。
(12)拆除原桥墩承台及桩基,新建地道。
3.3 跨河道悬浇梁节点
主线高架跨越河道常规采用简支叠合梁,由于河道七河口宽度超60 m,且现有一座地面桥梁,一跨跨越河道和地面桥的跨径超70 m,采用单跨简支叠合梁已不适用。综合考虑本工程桥梁总体布置、施工和造价等因素,设计采用45 m+73 m+45 m 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梁高1.8~4.0 m,按二次抛物线变化,结构外形轻盈,线条优美。采用挂篮悬臂现浇、对称逐段施工,先边跨合龙,再中跨合龙,最终形成连续体系。该方案施工工艺成熟,可避免在河道中搭设支架,对河道以及地面道路影响小。
3.4 分合流剪刀叉节点
为兼顾高架道路与地面道路两者交通要求,在海晏路与河清路之间设置“剪刀叉”两对平行匝道,其断面见图5。在平面上并列布置,上下匝道错开布置,避免高架道路车流的短距离交织运行,同时也使地面交叉口最多只面对两根匝道,减轻了地面交叉口的交通负荷,改善了运行情况及服务水平。
图5 分合流点剪刀叉断面图(单位:m)
4 结语
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是当下城市交通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桥梁的设计优化逐渐成为实际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桥梁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极为广泛,需要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精细化设计。除了桥梁自身的结构与性能要求外,还要综合考虑总体布置、桥型选择、施工工艺技术与要求,综合管线设计及迁改、施工期间交通组织,与周边绿化及建筑物的协调融合等多方面因素,根据规划和现状条件,因地施策,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使桥梁结构不仅安全可靠而且经济美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