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国花鸟画创作

2021-08-15高洁

艺术品鉴 2021年21期
关键词:花鸟花鸟画技法

高洁

一、关于画画的初衷

“为什么画画?”问一百个学画画的人,也许会有一百个理由:1、自己喜欢画画;2、家人希望我学画画;3、受某位艺术家的影响,引起画画的欲望;4、文化课成绩不好,希望通过艺考进入大学;5、真的很希望通过画面表达自己的情感;6、喜欢画画带来的快感……以上的答案存在于广泛的年龄层和教育层,甚至很多人会质疑,我喜欢就喜欢,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是的,如果把绘画当作是一种陶冶性情的兴趣爱好,这是没问题的,但是来到艺术创作领域,这个问题就相当具体且明确。

“为什么画画?”也就是问画画的动机,或者说想做到什么样子,达到什么目的。进入艺术院校的同学,必定是热爱画画的同学,否则,不会有继续深造的念头和付出相当的努力。所以,笔者认为画画的动机应该是在喜欢画画、热爱艺术这个感性基础上更进一步,从理性走进绘画艺术的领域。绘画艺术是自古以来人类表达情感和社会活动的主要手段,中国画历史源远流长,中国花鸟画作为一个完整的分科,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璀璨的过程。历代画家喜爱描绘花鸟题材,不但直接描画花鸟的形色之美,也展现其神韵风采,更进一步赋予含义,以物寄情。同学们都希望笔下是自己理想的景致并与大家分享,也就是说不止写景写物,更是写情。

这一目的,或者说理想,就是“为什么画画”的动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求学阶段除了技法的掌握还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包括对中国花鸟画历史的进行深度的梳理,各种文化对花鸟画的影响及深层次含义,对工笔、写意技法所承载的历史和审美做出认识与判断,了解各画法流派的特点与历史地位。当大家都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时候,也就解答了“为什么画画?”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会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的累积,会再结合个体的际遇而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不可避免,也是有益的,更深层次的。

当然,也有不少学子是希望通过学习得到有含金量的证书,为以后的工作铺路,身处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有这样的想法是能理解的,但这样的想法对于有志于艺术类创作的画者来说是片面的,是脱离学科本质的。作为致力于中国画的艺术工作者,我们还要有弘扬国粹的远大理想,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立足民族从而走向世界。

二、花鸟画题材的思考

在解决花鸟画“画什么”这个问题时,我们有必要回头看看中国花鸟画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等实用器物上的纹饰与刻画方面,大多数来自当时的人民生活和与之关系密切的自然界形象。包括关于动物的纹样,如鸟、虫、鱼、鹿、蛙狗、鸡等,也有关于植物的纹样,如花卉、枝叶等,还有一些纹样是反映当时社会渔、樵、耕等农业生产活动。如浙江省河姆渡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牙雕“双凤朝阳纹”和陶盆“稻穗纹”等。花鸟题材甚受历代画家的喜爱,自古以来以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早在周文王治下,就有皇家花园的建立。英国学者苏立文记录道:“在洛阳,皇宫分布在城市的正中央,宫室之后是一个巨大的花园,花园里修造了人工湖和假山,皇帝因此置身于美妙的道家景象之中。洛阳城外的其他皇家花园规模更为宏大,里面饲养着各种珍禽异兽……”[1]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山水画有脱离人物形象而成为独立画种的苗头和趋势。到了隋唐,以花鸟、山水为题材的绘画创作和表现手法进一步扩大,在花鸟画方面,甚至离开工艺范畴,从实用走向审美,而形成独立的画种。五代两宋绘画进入全面的发展阶段,各种题材的绘画艺术同时得到发展。皇室贵族在宫廷豢养种植的珍禽瑞兽奇花异草为宫廷画师提供不可胜数的题材,随着花鸟画社会地位的提高,在表现手法和技巧上不断得到丰富。北宋的徽宗朝对绘画的热情达到了顶峰,他在宫中设立皇家画院,从而对后世的花鸟画法、风格产生极大影响。回看两宋时期的画论分科,北宋早期的刘道醇著的《圣朝名画评》中,将绘画分为人物、山水林木、畜兽、花木翎毛、鬼神、屋木六门。北宋末年《宣和画谱》的分科更为仔细:即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十门。南宋邓椿著《画继》则列出: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等类别。中国花鸟画在历经唐宋的发展后,已形成完整而独立的科目,与人物画、山水画并驾齐驱。

纵观古今的花鸟画家,不论工笔还是写意,不论来自宫廷还是民间,花鸟作品离不开各种花卉、草木、鸟兽,而且不论四季,不论兴衰皆可入画。翻开一本《中国传世花鸟名画全集》,仙鹤祥云、双兔文竹、晚荷雨露、海棠戏蝶、双喜墨竹、芙蓉锦鸡、葡萄草虫、鸳鸯戏水、黄菊飞蝶、碧桃水仙、杏花松泉、梅兰竹菊、芭蕉紫薇、牡丹金面……似乎我们现代人和前人画的题材内容都是一样的。没错,咋眼看上去,都是那些动植物,那么,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又该如何寻找新的题材呢?在这里,笔者觉得花鸟题材需要分两个方面,第一,是客观对象,第二是由客观对象引申出来的现代社会属性,也就是说要画当代的花鸟画。

首先讲客观对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游走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找寻到我们以往在身边没能见到过的动植物种类。笔者曾到访多个全国和外国的植物园,感受颇深。在澳大利亚皇家植物园,由于当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以朱顶兰为例,会比国内的朱顶兰来得茂密而又相对矮小,散养在公园内的“垃圾鸟”不会怕人,没有普通鸟类的惊恐感和带给观鸟者的惊喜感;新加坡植物园里有世界上种类最多的兰花品种,当地天气多变,雨水随时而至,使其兰花长得较壮实和艳丽。内蒙古呼和浩特植物园由于受气候影响特别大,在秋冬季节看不到繁花,但满目是倔强的枝干。云南昆明植物园四季分明,春天来临,黄金茶花会显得比其他省份的茶花更加灿烂、金黄。可见我们在描绘客观对象的时候,除了描绘其形态色彩之外,也要注意其生长环境特点,做到有出处,有内容,经得起推敲。

其次是由客观对象引申出来的现代社会属性。自古以来,画家都有外出写生的传统,除了皇家花园和私家园林之外,大多花鸟走兽散布在山野乡村,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肆意生长之自然天真感。在今天,大棚种植花卉是常态,我们可以到各大小的花鸟市场买到心仪的花鸟,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各式各样的花草,然后坐等快递上门便可舒舒服服地安坐家中描绘自己喜爱的花卉,甚至把不同生长环境的植物搭配一起,产生别样的美。这样的不受风吹雨打与蚊叮虫咬,使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画面,思考人与艺术的关系。这一切在百年前是想象不到的,在十年前也做不到,但是在今天,伴随着我们国家的进步,我们的艺术工作者们都有着不一样的自豪感与幸福感。社会在进步,国家在持续发展,我们在享受着国家发展红利的同时,一定不能浮躁。……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大凡伟大的作家艺术家,都有一个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

三、技法的使用

在艺术创造中使用技法,俗称“怎么画”。中国花鸟画从技法上分为工笔和写意,工笔细分为淡彩工笔和重彩工笔,写意花鸟,比人物、山水,分类更多、更细。我们通常接触到的,没骨法、凹凸法、撞水撞粉法、小写意、半工意、兼工带写、大写意等等。[2]近年来,有相当部分的花鸟画家致力于新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方法,主要有撒盐法、水冲法、水捞法、用矾法、喷涂法、拓印法、背衬法、蜡笔法等等。目的在于是画面有别于传统花鸟画面目,在视觉上显得更为新颖,层次丰富,甚至做到某种程度的逼真,是毛笔所不能及。但是,我们在这里要注意,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要进行的是中国花鸟画创作,不是技法创作,特殊技法可以在局部使用,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如果通篇注重于技法就会舍本逐末,失去了中国花鸟画的特色与传统,得不偿失。所以,不论我们在使用何种绘画技法(传统技法或新技法)的时候,必须是要有足够的绘画基础及对中国画有足够的认识,包括技法认识、理论知识认识和修养。而且要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手中的工具,笔下的技法,都是为了画面表达的需要,也就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画画的初衷和题材。只有我们清楚明白了前面的两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就迎刃而解。进行中国花鸟画创作,要求我们在自己对技法掌握的基础上,根据所描绘客观对象和感情需要,选择适合的技法进行创作。

在笔者读研究生的第一堂课,导师就抛出三个问题:“你为什么画画?你打算画什么?你想怎样画?”。而“怎么画”是“为什么画”和“画什么”的最后实现步骤,中国花鸟画创作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又回归到感性的这样一个过程,也是每一位艺术工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必须面对的问题,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梁如洁教授在第一天上课就让我清楚明白艺术的初衷与内涵,并伴随我继续在艺术道路上前进。

猜你喜欢

花鸟花鸟画技法
写意花鸟
论20世纪琵琶“轮指”技法的演变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工笔花鸟画
手绘技法表现
卓尔不群——顾光明花鸟画欣赏
花鸟卷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