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材单元内容“整体性”教学策略初探
2021-08-15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勤惜实验小学校吴苏文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勤惜实验小学校 吴苏文
教材就像一本大百科全书,展示和总结着那些最重要的内容。它们通过专业的知识,向学生输送着必需的营养,而教师如果能够善加利用,无疑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本是最高密度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参与性地、有深度地学习课本知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经之路。
一、统编版教材“单元重点提示”的内容
在我们统编版的教材内容中,每个单元可能选用不同的文体,从不同视角描述有共同规律的内容,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单元教师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在教材的单元内容之前,都给出了明确的重点提示,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的“单元重点提示”为例:
序号 单元 重点提示内容1 第一单元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2 第二单元1.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2.学习写读后感。3 第三单元1.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2.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3.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4 第四单元1.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2.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5 第五单元1.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2.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6 第六单元1.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 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综上所述,每一单元的“单元重点提示”,已经给出了教材最核心的内容,我们必须围绕着这些内容设计目标以及完成目标的学习范式。以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安排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四篇文章,《古诗三首》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这些文章共同的规律是描写了童年生活,虽然年代不同,描写内容也各有特色,但都将“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作为“单元重点提示”。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设计教学,训练的重点就是“文章如何通过重点部分表达思想感情”,这是学习重点,也是学生写作此类文章的写作重点。只有深切地抓住“单元重点提示”,才能有的放矢。
二、指向“单元重点提示”的“整体性”教学策略初探
为了确保完成单元教学的目标,我们架构单元“大概念”,并完成基于这些概念的学习迁移。因此我们要保证学习过程是整体性的、连贯的,而不是孤立的一篇一篇的,增强学习的意义性,获得可持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科学使用“单元重点提示”的几种策略:
(一)明晰单元目标
学生很少会去关注教材或单元的学习目标,这无可厚非,毕竟这是师者应该研究的范畴。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要理解“学习”最终要求他们做什么,这是基本的要求。只是知道主题、要阅读的篇目、学习内容的说明,或者光凭结束时的测试是不够的。在单元或课文的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早地了解他们在课程结束时要掌握的核心问题或具体内容。这意味着,对单元的学习任务和最终的学习目的,学生必须要有清晰的认知。
(二)围绕单元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对基本的问题,可以在单元开始就提出,或者在轻松愉快的基础阅读中解决。为了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可以将新颖的理论甚至反对意见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除了探究的欲望,保持神秘也能激发学生探知欲,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描写金字塔的内容,同时使用文艺性说明文《金字塔夕照》和平实性说明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两种文体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行文风格,让学生比一比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学生会对《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中描述金字塔的一组组数据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会对《金字塔夕照》中描写的夕阳下的金字塔的景象产生情感共鸣。这就完美契合了本单元“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和“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的单元目标,由此展开对文本的解读,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供必要的“梯度”完成单元目标
1.建立个人联系
当学生有机会与学习建立个人的联系,或者对某件事有过体验,就能对学习的内容更具参与度。比如,在教学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时,我们的学生因为大多生活在古城苏州,对苏州园林包括对四大名园的了解比较多,也许就生活在拙政园附近,也许每天会路过留园,也许对沧浪亭、狮子林、网师园耳熟能详,如果研究这样的文化遗产,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感可抒,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既往经验
当单元整体目标建立以后,如果以知识目标为核心展开单元教学,显然这条单行道是行不通的。如果学生只是围绕目标,开展线性的学习,而不去回顾已有经验,不去正视生成的问题,那么学习就不能成为动态和双向的行为。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必要前提是在回顾中学习新知,在学习新知中巩固旧识,因此单元和每篇课文的学习必须是动态生成的,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要根据每天每时的学情对知识不断进行重新思考和修正。
(四)及时反馈效果
记得这样一句话:“渔夫出海的时候,并不知道鱼在哪儿。”这用于学习前非常合适,但是在学习中和学习后,要求我们积极地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形成性评估,对教学任务中的表现、完成进度进行“掌舵”,找准方向。这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必由之路,对过程性的评估能够帮助学生找出真正理解的证据,确定学生是真正理解了,还是短时记忆,不懂装懂。只有合理评估后,才能确信学生独立使用这些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常用的评估手段有:知识卡片、三分钟随笔、交流信箱、小组提示,或者思维导图……用可视化的、可听性的外在表征,定期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再根据反馈做出必要的教学调整。这些方法说明,教学不仅仅是单向的传授,它也需要持续关注学习过程,理解就是学习者不断尝试并越来越成功的学习尝试。
(五)内化为自我需求
学生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单元目标进行再次解读,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最终接受单元内容的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遨游汉字王国”为主题,只编排了《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两份学习资料,学生如要全面感知汉字的神奇与美丽,了解汉字源远流长的历史,就需要学生自己再解读、再策划,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制定个性化的活动,完成这个单元的目标。在学习“描写”这一单元主题时,学生先从课本中学习关于描写的概念体验,然后慢慢内化,获得关于描写的能力。在学习和写作中,学生要学以致用,学会延伸,进而发展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在整体把握上,学生不仅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观点,还要能够采取假设或者批判的态度,对单元内容有独立思考。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如《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这一组单元课文,不但在内容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而且是不同角度的思维方式的呈现,最终归结为“面对特殊情况时,要冷静观察,沉着思考,选择最恰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就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范畴,更是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启示,学会多种角度看问题,考虑问题,选择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要将教学内容设计得有目的性和有连贯性,需要我们对教材重新理解,重新架设,这才能脱离一知半解式的灌输式教学,强调基于问题的学习。考虑教学时,也不应该把一篇篇文章割裂开来,而应该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安排。我们必须把有衔接、有序和整合这些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整合学生过往知识与新授知识,扩大认知的广度和深度,达到进一步的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