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创新研究

2021-08-15苏本江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1期
关键词:形势思政防控

苏本江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形势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载向青年学生阐释、解读国家大政方针和特定领域焦点、热点问题的功能。高质量的形势与政策课既是提高青年学生政策理论水平的重要载体,也是强化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于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促进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一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面临的问题

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多种思潮冲击、价值取向多元等挑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形势与政策课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授课任务目前主要由兼职教师承担,兼职教师多数来自教育管理和服务岗位,对与岗位职责联系密切的特定政策掌握较为精准、理解较为深刻。不足之处是受工作性质的限制,对形势与政策缺乏系统性学术研究,师资力量的学科和专业背景也难以涵盖多数领域的方针政策,也难以对大多数领域的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和解读,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青年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认知的需求[1]。

(二)课程体系滞后

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置相对统一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时间安排、教材选择、主题确立和授课方式上有较大随意性,有些甚至出现以班会、就业指导课代替形势与政策课的现象,存在为完成授课任务而授课的趋势。因为缺乏固化模式,形势与政策课自身地位被弱化,导致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一定程度产生厌学情绪。

(三)教学形式单一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多数采用传统授课模式,主要是教师说、学生听,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较少,学生过程参与不多,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被激发。这种教学形式导致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较低,对授课内容期待性不高,有些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堂上背英语单词、写实验报告,甚至早退、旷课,严重削弱教学效果。

二 统筹处理好形势与政策课和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关系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也进行着深刻调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形势与政策课要充分发挥其主要功能,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处理好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关系。

(一)统筹处理好形势与政策课和思政课程的关系

形势与政策课和思政课程就地位而言是不对等的,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政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政课程体系中承担着特定的职责和功能。同时由形势与政策课紧扣时代热点、时效性较强等特点决定,它在思政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有其特殊,主要表现为,形势与政策课主要围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国际等领域热点和焦点问题,体现的是其他思政课程主要原理在现实中的实践。另外一方面,形势与政策课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授课能容,时效性很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他思政课程教材更新较慢的现状。统筹处理好形势与政策课和思政课程的关系,就是要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特定功能,同时利用其他思政课程内容较为固定、系统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在引导青年学生价值观养成、夯实理想信念基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共同筑牢思政课程体系[2]。

(二)统筹处理好形势与政策课和课程思政的关系

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和科学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三全育人”的重要方式和重大举措,深入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是党的教育方针顺应不同时期形势变化,对“德育为先”做出的深刻理论探讨和实践创新。处理好形势与政策课和课程思政的关系,也是要根据其各自特点赋予各自职能。这里重点阐释一下在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前提下如何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创新要注重把握以下两个环节。一是注重科学把握课程思政定位,课程思政是赋予课程以思政功能,并不是要求每堂课都要体现出思政的元素,在充分研究每一门课程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出有价值的思政内容,真正让学生思想有触动、行动有自觉就是好的课程思政。二是注重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这些内容可以是课程发展史、课程起源背景中的感人故事,也可以是这门课程所在学科杰出人物的奋斗历程等等。切忌把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割裂开来,有的教师在课程内容结束后,给学生提一提纪律要求就认为是课程思政了,要加以纠正和避免。

三 形势与政策课创新要注重从疫情防控中汲取鲜活素材

我们要充分清醒地认识到,在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要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这是对社会治理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在这个前提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促进复工、复产、复学。高校师生来源地域广泛,日常学习、生活运作以班级和宿舍为单位,人员集中,人口密度大,疫情防控压力更大。在这个背景下,注重从疫情防控工作中汲取思政元素,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水平,从而持续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自觉抓好自身学习和生活,维护良好的校园生活秩序,进一步把步调统一到国家疫情防控的工作大局中,就显得尤为重要[3]。

(一)把握好疫情防控背景下形势与政策课创新的前提条件

受疫情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是推动形势与政策课创新的基本前提,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根本保障。高校落实疫情防控要注重三个环节,一是把握重点节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基本在校园,接触人员相对固定,日常轨迹也较为简单,学生的疫情防控重点和难点在于开学、入学和节假日放假等关键节点。常态化防控的主要精力和工作中心要放在这些关键节点上,抓住了防控的关键环节,基本确保了校园的安全稳定,也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疫情防控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二是提供高质服务。疫情防控最有效的方式是减少人员流动,避免密集接触,学生的生活轨迹较为简单,活动场所基本上是宿舍、教室、食堂及校园内公共场所。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要大力提高校园服务承载能力,让学生不出校园,也能享受到便捷服务,这就要求学校进一步完善校园服务设施,丰富服务业态,创造高质服务条件。三是促进习惯养成。疫情发生以来,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等防控手段起到了明显作用,但从实际情况看,还有不少人没有养成这些生活习惯,要靠督促、提醒、引导。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要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把落实疫情防控手段作为追求高品质生活方式的标配,从而弱化疫情防控带来生活不便的心理暗示。

(二)注重从疫情防控中汲取形势与政策课的鲜活素材

疫情全球爆发的背景下,各国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经济基础都在经受考验。我们很自豪地看到,我们的党和国家在疫情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从疫情防控的视角,从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文化背景等方面选取一个角度,都是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的鲜活内容。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进一步强化民族凝聚力教育,全国人民在疫情面前,同心协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守望相助,表现出空前的爱国热情。要通过多种形式,以抗击疫情期间涌现出的鲜活案例为素材,不断强化学生民族意识。二是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教育,在战“疫”现场,党员干部、医生和普通志愿者等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和使命。要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自觉把自己的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连接在一起,承担起社会责任。三是进一步强化法纪教育,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从武汉封城到全国人民居家隔离,中国人民以全民遵纪守法维持了特殊时期的社会稳定运转。要引导广大学生切实增强法律和纪律意识,认真遵守和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以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作出应有的贡献[4]。

(三)融入疫情防控背景下“三全育人”体系

因落实疫情防控措施需要,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亟须改变,推动“三全育人”实践比以往更加迫切。要进一步推动形势与政策课融入“三全育人”体系,需要全员形成合力加强思政教育,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学校要统筹运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思想教育,家庭要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承担起学生停课居家期间的学习和思想教育任务。疫情防控形势下,对全过程育人提出更高要求,需要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结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翻转课堂多种载体,推动教学方式变革,让每一个环节的育人功能都充分调动起来。疫情期间,学生中间出现的一些思想和学习上的问题,也暴露了传统思政教育中的一些短板,比如,思政教育内容较为单一。疫情防控背景下,要积极开展生命健康教育、价值观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围绕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开展多方位学习指导、思想引导、心理辅导。各课程、各学科之间也要协同发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5]。

四 形势与政策课创新路径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关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创新,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更加规范、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

(一)完善保障机制

规范有力的保障机制是推动形势与政策课创新的基本前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创新保障机制应该涵盖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在学校层面成立形势与政策课指导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主要负责人任主任委员或组长,负责总体协调推动全校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创新工作。二是学校党政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带头走进课堂、走上讲台,就某一领域热点重点问题向学生作辅导报告,开展形势与政策分析、阐释、解读,从而带动全校各级领导干部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研究创新。三是加大经费投入,中央和国家层面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文件,要把中央部署要求落实到位,尤其是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进修培训、丰富教学载体等方面加大经费投入[6]。

(二)丰富教学内容

思政教育内容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容结构,主要由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组成。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宣讲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其时效性的特点。其教学内容处于不断调整、变化和充实之中,当前要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丰富教学内容。一是立足新时代新阶段,聚焦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政策层面的重大调整、变革,深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背景、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二是围绕高等教育的重大改革,聚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进行深入解读和阐释。三是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聚焦某些行业重要会议和文件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宣讲,比如中医药院校可以把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以及《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精神纳入形势与政策课授课内容[7]。

(三)拓宽授课形式

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更是多元,特别是受疫情影响,包含形势与政策课在内的授课方式亟需变革创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一是注重线下线上相结合,网络以其信息量大、快速便捷的特点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要统筹运用线下线上两种手段,不断延伸形势与政策课的触角,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电脑、手机随时随地了解国家形势与政策。二是注重整合授课资源,授课形式的改革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要充分利用红色教育基地、文化博物馆等平台的育人功能,让青年学生在参观、考察、实践中接受教育,拓宽视野,提升素质。三是注重调动主体意识,形势与政策课授课过程中要充分激发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从听众、看客转变为参与者、主导者,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模式,多组织结构化研讨、主题发言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8]。

综上,我们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角度,认真分析形势与政策课面临的问题,不断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创新研究,进一步激发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不断推动思政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形势思政防控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