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2021-08-15刘婵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3期
关键词:创新型中华人才

文/刘婵

创新型人才具有先进的思想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对行业发展、国家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进入21世纪后,国内各个领域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国内各级学校开始将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而部分教育机构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急于求成,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创新更应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上,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要深入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元素,做好人才培养内容之间的融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养水平的同时,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1]。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中华传统文化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大部分产生于古代,但却仍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且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所以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比如,过去虽然饱受战争、疾病等各种灾难的困扰,但中华民族却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涌现出一代又一代坚定不屈、逆流而上的人,为保护国家、保卫人民而不断奋斗。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让各个领域的人才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以史为鉴,摒弃陋习,大胆挑战,敢于创新,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应具有以下优势。

(一)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思想理论源泉

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坚持固有的思维方式,将无法很好地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坚持创新,才能在困境中谋发展,并在相应领域内有所建树,从而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尽管中国在历史上经历多次变迁和改革,政治体制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在文化和艺术等诸多方面却留下了斐然的成绩,显示了中华民族先辈无穷的智慧。受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的影响,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开始未知领域的探索,同时也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一系列创新和发展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包含着勇于尝试、不怕失败、艰苦卓绝的内涵精神,正是这股精神,推动着中华民族儿女不断奋斗。奋斗和创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核精神,可以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思想理论源泉,让人才培养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二)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价值目标导向

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经重重困阻,五千年的奋斗史包含着无数的血和泪,同时也展现出一代又一代先人不畏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中国才迎来发展,作为后辈的我们也才能拥有富足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文化生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太多的人生哲学,包括“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奋斗精神,这些人生哲学对塑造人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价值目标导向,让人们在坚持创新的过程中,内心依然可以有所坚守,有所信仰。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发展速度惊人,随着网络的普及,当代青年思想开始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当青少年在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思想的过程中没有做好辨别和甄选,一旦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其价值观就容易发生扭曲。在思想上不求上进,在生活上不思进取,甚至为了金钱和利益,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盏明灯,发挥其价值目标导向的作用,让学生在心中树立一座人生的标杆。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增强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人生奋斗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3]。

(三)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正确思维方式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让他们对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保持自己独立的思维、清醒的头脑,不要人云亦云,同时还要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正确的思维和方法,帮助人才形成辩证思维,他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更具优势。比如,西施一笑,风情万种;而东施效颦,则是丑态百出,就很好地阐释了创新的内涵,不管是知识还是智慧,都不要照抄照搬,再比如,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扭转败局;而马谡凭借孤山,逞匹夫之勇,结果是全军覆没,看待问题,要客观全面地考虑,切不可一意孤行,逞匹夫之勇。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确思维和方法,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突破和质疑,打破传统,挑战权威,为追求真理不断奋斗,而只有为他们提供一个正确的思维和方法,他们的学习之路才不会索然无味。

(四)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人文环境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在华夏大地上开花、结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智慧结晶。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力量。现代教育倡导“以人为本”,而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感染学生,正是以人为本这一先进教育理念的深刻体现。通过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并在培养和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消除他们的顾虑,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中,刻苦钻研,不断思考,形成与时代发展相符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人文环境包含诸多要素,比如,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所体现,比如,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这一古代哲学思想阐述了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只有坚持人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发展相统一,才能真正地实现和谐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创新型人才,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时代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

(一)助力教学理念的创新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理念中,尽管有些内容可以继承,但显然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面临全新的育人要求,各个院校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可以实现教育理念的创新以及教学机制的改革,而且还可以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内在潜力。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各级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经据典,积极向学生介绍我国创新成功的案例,激发学生创新激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屠呦呦,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其在医学领域,不断进取,敢于创新和实践,不怕失败,最终获得了世界公认的荣誉。国内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比如,詹天佑、袁隆平等,这些人物虽然所属领域不同,但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中获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他们的成功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成功的背后,却都有着鲜为人知的辛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伟人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体会成功来之不易,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并敢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不怕失败,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拥有更多的勇气面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助力教学内容的丰富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蕴含了非常丰富的人文知识,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所有的文化知识都传输给学生是不现实的。作为教师,要做好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知识,确保所选择的内容贴合创新教育。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无私奉献和崇高理想,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雷锋为人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周恩来小小年纪励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品格,助力其全面发展。再比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瑰宝,在创新教育中,也要深入挖掘其中可以利用的元素,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在创新人才教育中适当引入,都可以很好地培养人才的家国情怀,助力人才全面发展。同时,作为教师,在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注重做好知识、思辨、价值等方面的整合,选择中华传统文化合适的角度,塑造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为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注入强有力的力量。

(三)助力优质教育环境的创设

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越发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纵观国内青少年,普遍存在创新意识薄弱、创新精神缺失以及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教育机构在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优质教育环境的创设,没有正确认识优质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缺乏对创新的正确认知,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入,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华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尊重自然和敬畏自然,只有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两者的发展才能实现双赢。所以,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利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元素,创设优质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化。发挥显性教育环境和隐性教育环境的载体性作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心中始终有一座灯塔。

(四)助力高效课堂建设

一直以来,各级教育机构都在不断探索如何建设高效课堂,尽管引入了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但传统的课堂讲授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却是无可替代的。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各级教育机构也要充分利用好这类经典的教育形式,发挥理论课“易学习、好接受”的特点,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通过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各种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线上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网络,保证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对当代青年来说,通过新型学习渠道为他们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变得更加直观和有效,学生接受和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学生拥有超前的意识,而网络信息的传输更加高效,是人才获得一手信息最为有效的途径。所以,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高效课堂时,要结合好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帮助人才储备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经验。

(五)助力文化自信的形成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时空的角落永不失色。中华民族历经五千余载的奋斗和发展,已形成了古老的、灿烂的中华文化,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也有义务学习、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满足人才的精神需求,而且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各级教育机构每一位教育者都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各级教育机构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将我们国家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发挥出来,增强人才民族荣誉感,助力人才文化自信的形成。目前,世界各个领域竞争都非常激烈,特别是意识形态方面,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利用各种方式向国内青少年渗透不良文化,旨在改变青少年的意识形态,达成他们某些政治目的。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教育机构不管是出于对青少年的保护,还是出于对国家的保护,必须与西方不良文化的渗透做斗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他们心中,只有这样,在面对纷纷扰扰的文化时,人才才能秉持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定力。

(六)丰富课外活动主题

不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是创新精神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循序渐进的积累和不断的实践才能实现。仅借助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各级教育机构要定期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围绕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各院校在培养和教育中要深入探索,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效结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光大,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猜你喜欢

创新型中华人才
人才云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