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指导课程线上线下混合人才培养实践探究

2021-08-15郭婧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线下专业

文/郭婧

目前,就业指导课程逐渐被高校等教育机构所重视,就业指导课的开设和与实践是提高学生就业技能和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开展情况

(一)教师水平局限,教师结构单一

教师团队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组成之一,教师水平决定着教学高度和质量,就业指导教师应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和就业择业能力,以及一定的阅历和案例为学生提供专业而丰富的指导。但就目前来说,高校中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通常是辅导员、团委或党委相关教师,教师平时的工作较为繁忙,在相关教学中可能难以具有充足的时间做好课前准备,在课下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跟踪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就业指导的时空。同时,许多教师并未经过专业的培训,与校招的用人单位并未进行良好沟通,对当今就业形势和用人需求没有清晰、明确的认知,导致教师就业指导不专业、不具体,往往只是泛泛而谈,并不能为学生提供精准具体的帮助和咨询服务。

此外,当前社会形势瞬息万变,学生就业情况和问题也随之而变,如果就业指导的教师不能及时掌握社会动态,相关知识不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就会造成教学滞后,导致学生无法利用掌握的资讯和知识处理遇到的困难,必然会造成就业指导课程的无效性。如何为学生正确解读当下就业环境、了解行业现状、搜集求职信息是就业指导的重要目标,与代课教师相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明显更具说服力,不过大部分高校会忽略这个途径,使就业指导的实际意义难以显现[1]。

(二)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意义

目前,我国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师知识能力不足,教学资源落后的问题也在逐渐改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已得到一定的拓展和丰富。由于任课教师不专业、设计时间不足、设计深度不理想,导致教师授课方式单一,难以将就业指导的理论知识与当前形势相联系,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职业要求不符,难以满足专业需求。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说教式”教学,以“通选课”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的。在通选课程中,一个班级中的学生通常来自不同专业,教师往往只能讲授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或学校的“王牌专业”的就业形势,导致职业规划和决策只能停留在表面,引用的案例也较为落后和局限,缺乏深入的针对性和时代性[2]。

同时,相关教学主观性强,每天企业职业人员和优秀教学设计方案的支持缺乏实践意义,学生难以成为课堂主体,缺乏对课堂的参与度。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心理,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大学生极度缺乏就业实践能力,不能正确地分析出自身利弊和未来职业的相适性,这些原因直接造成了学生的就业迷茫,而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水平较为单一,通常以理论和知识传授为主,使这些问题都较难解决。

(三)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时效性较强的课程,而且就业指导课程的成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不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就可以掌握的,因此,相关课程的开设时间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就目前来说,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多于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但大学生校招时间通常在大三的9月~11月和大四的3月~5月,部分学生大三课程较多,或是纠结考研与就业,忽略了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从而耽误了及时系统地学习,造成了就业时的迷茫和不知所措。而就业指导课程如果在大四开展,则时间过晚,耽误了学生最佳就业期,无法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

(四)教学缺乏互动和反馈

教学评价和反馈体系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促进教师教学改进的重要参考,也是学生明晰自身学习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教学评教和评学是就业指导的重要组成。但是,完成任务式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普遍,评价方式多以教师讲课效果为主,忽略了学生学习体验和感受,难以实现课程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二、就业指导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培养的必要性

(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学方式已不再局限于课堂上,在国家的鼓励下,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时代已经到来,我国在线开放型课程的建设越来越完善,逐步实现了“好的大学没有围墙”的目标,我国已经有了一批又一批的规范课程走上了开放、健康、优质、高效的路径。2019年教育部明确的工作要点就包括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工作,相关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之一,就业指导课程理应迎合发展趋势,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广泛的教育理念,设计新颖教学环节,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信息共享,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提供更高效和可行的交流互动途径,助力就业指导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提升[3]。

(二)有利于课堂跟踪教学

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方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避免在择业之时面临过多问题,导致一些严重后果的发生。传统线下式教学虽然可以帮助部分就业咨询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服务,但却难以起到良好的监督效果,更是难以统计共通而多发的问题,学生满意度和获得感仍待提升。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却能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观看人数和次数来分析得到学生群体最为关注的就业主题,对学习数据的实施有效监控也能够帮助教师完善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思路,为后续课程的改进提供参考。

(三)便于分类教学和师生互动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需求是各有不同的,如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参考意见是重要要求。因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解决教学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具体化服务,将校园生活和学习延伸到社会、企业等地方,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就业形势的变化和掌握相关详情。线上教学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按照学生需求的不同将课程分为几个板块,让学生自行选择参与,同时线上教学也不会受到人数的限制,学生无须担心抢不到课等情况的发生。同时,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可以令两种模式相互补充、相互互补,达到更高层次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元化的交流互动模式,学生也可以收集到更多自己需要的信息,提高了就业指导的效率和精准度,大大缓解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和迷茫心理[4]。

三、就业指导课程线上线下混合人才培养实践策略

(一)开设全过程管理、增强实践性的线下课程

就业指导课程需要具备高程度的互动性、交流性和针对性,因此线下课程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校方应协同教师共同构建就业指导体系,要将其覆盖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使其能及时适应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转变,为学生解决更多元的问题。要让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涯的全部过程,在大一就要尽可能开展相关课程,帮助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找到就业去向,明确人生意义、实现人生价值。在贯穿四个学年后,也要对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合理划分,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年级和专业设置偏向性不同的内容。例如,可以将课程划分成不同模块:职业生涯的启蒙和探索、实践与实习的参与、提升求职本领和能力等,以时间、逻辑等为特点对就业进行分割,形成独立而连贯的教学思路,使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大学全阶段,切实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同时,也要形成专业的教师团队和备课体系,要设立就业指导教学小组及研究室,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管理,教师要相互学习、相互补充,进行集中备课,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教师也要根据自身所负责的专业对方案进行必要的完善和改良,使之更加适合当代行业领域的需求,及时更新知识、透彻分析形势,帮助学生深刻把握就业、择业的核心本领。

此外,要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作为具有重要实际教学意义的通选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必须要起到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技能的作用,也必须要帮助学生培养相应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的作用,因此课程中既要包括职业规划理论知识、政策相关理论,也要加强实践作业的地位。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写作技能、简历编写以及面试技巧等途径来提高课程的实践性,从而深化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探索程度,提高学生的实战经验,促进学生生涯规划和决策能力的发展,使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成效不仅停留于表面功夫。

(二)建设开放、优质的线上课程

线下课程具有多方面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借助线上课程的优势来打破教育的壁垒,提高教学深度,拓展教学内容和范围。学校有必要开展一门或多门卓有成效的优质线上课程,要在基于线下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其能够尽可能地完善教学不足,进一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精准的就业知识。线上课程的设置需要以关注学生生涯规划和实习实践意识为主,针对性地解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问题。

一方面,需要邀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职场人士参与到相关教学中,使授课教师不再局限于辅导员、行政人员、教师等群体,提高教学的专业性和实效性,改善教学内容不精、知识落后等现状,专业的职场人士更具有对社会形势和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清晰认知,有助于学生对自己人生做出正确的规划和决策。同时,由于线上课程不容易受到时间的拘束,教师等教育者可以通过线上录制的方式完成教学。因此,设计时间更为灵活,能够避免由于设计时间有限、教学时间紧凑等原因造成教学质量问题,这种特点也大大提高了专业人士进行授课的可能性,解决了时间冲突带来的麻烦。

另一方面,线上课程的打造可以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各大高校可以进行联合创作,通过师资资源的整合来优化教学设计,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线上课程可以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分为多个模块,而每个大学都有其最擅长的领域,各个大学的专业教师可以发挥所长,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整合。这是教学方式的重大突破,也是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同时,线上课程也可以弥补教师线下授课的表述缺陷,通过线下企业实拍等方式将授课内容形象化,为学生展现一个更加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到未来职业生涯的氛围,从各类对比中衡量轻重,做正确的决策和规划。

(三)建设线下指导“第二课堂”

为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性,完善线上课程虚拟的不足,高校可以开展线下就业指导课程的“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就业指导和参考,使其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实现求职技巧和规划能力的培养,在交互促进的形式中,完成学生正确就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第二课堂的活动建设是对线上线下的第一课堂的拓展和补充,因此,第二课堂的设计需要基于两者之上,要在具有理论基础的情况下来开设,唯有学生具有相关基础能力,第二课堂的实践作用才能被充分发挥。可以将“就业指导月”“企业模拟训练营”“投简历模拟”“面试模拟”等话题作为活动主题,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共同体验就业模拟全过程。利用这些活动来营造良好的就业学习环境,在负责教师的带领下,完成评委、环境等外在条件的布置,为在校学生打造真实的虚拟就业场景。此外,还可以通过微信等公众平台加强宣传,每季度选出几名企业模拟比赛中的明星人物,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借助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学校也需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沟通合作,在保证秩序与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大学生预实习计划”,让表现积极的学生有机会切身实际地体验未来职业,提升其实操本领和规划能力。

(四)充实师资力量,优化教育能力

目前,许多学校的就业指导教师水平有限,并不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并且其投入教学的时间和进度十分有限,教学方案设计不专业、不全面,不具备创新教育的能力,难以保障教学质量,无法完成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融合。因此,要想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深化其教学意义,就必须首先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教师队伍,保证就业指导课程稳定开展。要针对线上、线下教学进行分别设置模块。

对线上教学来说,应对教师能力水平的要求更加严格,这些教师的时间可能较为不灵活,只能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来参与课程中,可以邀请高校权威专家和影响力较高的职场人士进行线上课程的录制,如此一来,便可以保证这些教师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课程设计,避免就业指导线上课程的内容空泛,且形式化、任务化。

对线下课程来说,学校需要建立专职教师队伍,教学深度和要求可以相对较低,通常负责各学院职业生涯引导、就业问题收集以及课题研究等工作。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案,要进行交互式教学,做到教学相长。此外,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身,及时更新知识,掌握当前的形势和局面,并进行集中备课,确保课程内容的正确性和优质性,切实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缓解其在职业道路上的迷茫和焦虑心理。

(五)完善课程评价和反馈体系

就业指导课程需要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交流性,唯有如此,才能够高效满足学生需求,深化教学作用和意义。因此,学校与教师必须要在线上、线下两个维度完善教学评价和反馈体系。除了抽样调查学生就业心理和认知以外,还要开展就业咨询及需求的相关服务,及时倾听学生的真实需求。每期课程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使学生可以通过评分和评价两种方式反馈体验,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教内容来及时反思课程设计不足,总结本期课程的优缺点,及时纠正不足,发挥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此外,校方还要组织学年课程分析活动,相关教师共同参加,加强事后讨论,精准分析对策,集思广益,改革创新教学方案。

线上课程可依托平台设置学习交流讨论区,实现师生与个体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讨论,充实并开拓自身视野和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监控评论区,来获得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疑惑和困难,延伸教学广度。

四、结语

就业指导课程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和焦虑心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就业观和人生观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要开设良有成效的线上线下课程,使两者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完整闭环,通过第二课堂和教师队伍的建立进一步升华效果,并依托于先进全面的教学评价和反馈体系对课程进行创新与完善,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教学指导,促进就业指导课程的进步和发展。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线下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