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思索
2021-08-15李源源
文/李源源
从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存在着许多阻碍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降低,就业路径受到局限,从而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率。本文立足“双创”背景对大学生就业所遇到的问题与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些现实参考。
一、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意义
“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实践中,要以创新为主要基础、以质量改革为目标、以就业服务平台为推手、以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简政放权为主要支持,以此来完善与加快“双创”的落实。基于这一背景,可将“双创”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意义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减轻和解决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近几年,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提高,就业岗位和就业结构等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要把大学生就业问题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因此,在帮助与引导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应从提高就业率和提高就业质量两个角度来推动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与传统就业质量相比较,在“双创”背景下,就业指导已由之前的量化就业向目前的品质化就业开始转化[1]。
第二,作为推进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基础。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高校教育改革问题同样也遇到了瓶颈和压力。社会往往以高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来评价高校的教育水平,这也成为我国考生报考高等院校时的重要选择标准。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国高等院校必须要重视人才培养,设置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加强师资力量,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保驾护航。
第三,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已经由之前的“是否好就业”转变到现在的“就业待遇好不好、专业对不对口”等问题的大讨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不仅可以为民众解决以上问题,还可以增加民众满意度,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满足大学生就业的个人要求,进而促进大学生更好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二、“双创”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表现
(一)开拓了就业渠道
近年来,我国政府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政策。这些政策的推行,可以为大学生建立多元化的就业观念,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创新了就业方式,使大学生实现多路径就业,开拓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解决了高校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与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提高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多渠道就业的途径。
(二)优化就业创业结构
当前,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会选择知名度高、工作轻松的工作。比如到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二线发达城市、福利待遇好的国企单位、知名度高的互联网与金融行业,而西部地区的农林业、养殖业、旅游服务业等行业却无人问津,这就造成了我国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而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许多毕业生会选择二、三线城市去开拓新市场与寻找新商机,这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我国的就业结构,改善了就业方式,提高了就业质量。
三、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就业信心不足,观念落后
针对当前就业形势所做的调研显示,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希望可以去福利待遇与薪资高的企业就业,但这些企业每年的招聘率较低,而用人数量较大的则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招聘时往往都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中小型民营企业与小微企业却是“门可罗雀”,反差非常大。由于大多数毕业生不具备自我就业创业的思想,再加上就业竞争压力过大、家庭父母给予的压力等问题,导致大学生丧失就业信心。
(二)受教育学历与自主创业要求不符合
毕业后,许多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却发现自己的受教育学历与自主创业所需要的要求完全不相匹配。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没有注重人才的专业培养,没有将大学生所学专业与日后的工作相结合,没有将目前社会发展状况与大学生高等教育相结合,从而出现就业中的各种矛盾问题,给大学生自主创业带来极大的困扰,打击了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热情。
(三)就业创业信息不畅通
目前,大学生创业所涉及的管理部门非常多,如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这种情况会导致各个职能部门不能及时共享信息,造成大学生就业创业信息收集不完整、信息收录发生重复,降低了职能部门对就业创业问题的处理效率,使得大学生无法了解与查询到完整的就业创业信息。
(四)地方高校与省直属高校的差距明显
由于受到办学优势、教育水平、生源质量以及师资队伍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省直属高校毕业生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要比地方高校毕业生更具优势,省直属高校毕业生也是当前就业市场上较为抢手的“香饽饽”,而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在与省直属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竞争时,明显处于劣势。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调研的结果显示,省级直属高校以及厅级直属高校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要远远高于市属高校毕业生以及一些独立院校的毕业生。
(五)自主创业难度大
在“双创”背景下,自主创新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表现。当前我国政府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此来帮助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当前创业大军中人数比重最大的群体,据有关人士调查显示,2012年起我国创业大学生在应届毕业生中的占比逐年升高。但由于高校毕业生受到市场、资金、技术以及其他方面因素的限制,只有少量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选择自主创业,而创业成功的毕业生更是少数。
(六)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不符
高校就业率并不代表就业质量,当前一些高校的就业率可以长久地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有的高校甚至可以达到百分之一百,但是如此之高的就业率并不能体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高就业率的背后,是一些高校在就业工作方面的盲目追求数据,将就业率视作就业质量。导致了当前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严重不符的情况,就业质量不高仍是当前毕业生所面临的主要就业问题。
四、“双创”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可行性策略
就业质量的基本概念相对较为复杂,但是可以从就业与就业质量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简单的阐述。就业是指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劳动者通过有偿劳动换取社会性劳动报酬的经济活动,是当前社会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完美结合的产物。就业可以在满足当前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不断地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并帮助人们充分地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在切实满足个人物质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就业让劳动者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以及自我精神层面的满足。而就业质量的实际内涵就是劳动者通过自身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在从事工作时有效地保障生产资料分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最终达成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就业质量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中包含当前就业率的高低、就业动向、专业对口程度以及就业满意程度等一系列因素,并且涵盖了劳动者在就业后的发展空间、职位晋升机会以及工作未来发展前景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不难看出,就业质量是外延十分丰富的概念。因此,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要最大化地提升当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为其后续的发展提供机遇,必须在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提升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一)政府要积极引导
首先,我国政府职能部门要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积极引导与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问题进行宏观调控。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的就业惠民政策,应用国家有关政策与法律法规,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打造一个公平、良性的政策大环境。同时,各地要建立健全专业的服务平台,以培训、奖励等形式,帮助与引导大学生自主扩展就业渠道和就业领域。在此基础上,政府要优化监督与考核机制,使其由传统的考核就业率向就业质量提升方面进行转变。在做好这项工作中,相关部门不能虚假隐瞒,要随时了解大学生的真实就业情况。政府要开展不定期的突击检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从而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拓展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2]。
(二)高校要积极适应社会要求,进行教育改革
当前,社会评判一个高校的教育水平与师资力量是以该校大学生的就业率高低为标准,进而形成了就业问题倒逼高校教育改革的局面。因此,我国高校要提高大学生毕业职业规划课程的占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将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水平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将当前社会发展与专业所学知识相结合。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引导与指导工作,确定学生就业培养方向与当前社会需求方向相一致。同时,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其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内部可以成立就业创业社团,定期开展社团活动,举办校内知识技能大赛、专业知识竞赛等活动,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在校园内部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创新创业氛围,促进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三)服务机构要发挥作用,及时收集就业信息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创业,建立健全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是关键工作。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政府要发挥服务机构的统筹协调等功能,为大学生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高校要为大学生建立健全专业的就业服务指导平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教育。同时,要与社会上专业的就业咨询企业开展合作,通过网络建立起就业创业信息互通平台,为大学生日后就业选择提供帮助,确保大学生在从学校毕业后可以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
另外,对信息互动平台的信息要及时更新与完善,保证大学生可以查阅准确的、完整的就业创业信息。要引导大学生转变思想,增强对时政新闻的关注,以便采集和记录就业信息,更好地把握就业机会。
(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高校首先要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传统的就业观念加以改革与创新,让大学生对自身情况有清楚的认知,明白自身能力是否达到了其理想就业岗位的要求,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节约不必要的盲目筛选工作的时间。另外,要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判断能力,凸显自身优势,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在此基础上,高校要及时更新人才的培养观念,对教育内容进行优化。专业指导教师要将引导创新创业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方向,对课程加以丰富,加强对大学生个人能力与兴趣爱好的培养。要研究与开发新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积极开展实操练习,定期询问了解大学生日后的职业规划,进一步提高相关课程的水平,增强他们就业创业的热情,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的质量[3]。
(五)加强就业指导部门的建设
为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高校内部要对就业指导制度进行优化。构建健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保证就业信息的正规化、时效化、准确化。政府建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要与高校有效结合、深度合作,共同为大学生建立起一个校内外就业信息共享、就业信息链完整的就业信息网络指导平台。通过构建与完善就业指导部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规划设计、自主择业选择方向、就业方向等问题的指导,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避免就业盲目性。此外,就业指导部门还可以与相关专业对口的用人招聘单位进行合作,让大学生在毕业前就进入用人单位实习,尽早了解其所学专业是否适合自己,为大学生在日后毕业选择就业方向时节约就业选择时间,并为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提供可靠的基础条件。
(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高校必须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与帮助。教师应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讲解,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课程与就业实践相关联,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帮助与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与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为将来更好地就业奠定基础[4]。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科学技术课程的教育,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产生兴趣,从而应用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