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会“事知录”
2021-08-14雷晶晶
雷晶晶
过年,不就是图个热闹嘛!乾隆也是这么认为的。瞧,他的年会风风火火,好不热闹。
众筹办国宴
作为大清王朝的最高领导人,乾隆可谓情商与智商并存。年关国宴上,亲王带份酒水,郡王带些肉菜……身为东道主的他只负责撑住菜品就完美了。
这般的“众筹式”年会,不仅融汇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家常美味,也向与会者传达出另一层深意:江山兴旺,匹夫有责;维系皇权,同心同德。
摆驾重华宫
三进院的重华宫,乍看再普通不过,内设却温暖有加。这种奇妙的感觉当追溯到乾隆的青春记忆:他在这里迎娶到心爱的富察皇后,至其病逝仍旧不能忘,“回响”之举便包括将西梢间布置成俩人共同生活时的俏模样。
情调之外,大概还有个“情绪”潜在里面:为了避免皇子内斗的悲剧重演,所以雍正立弘历为储君时是秘密立的,并让他住在乾西二所,避开了毓庆宫这个不祥之地。继位不久,乾隆便将彼时住的乾西二所升级改造成重华宫。
大抵碍于这些思量吧,乾隆从正月初二至初十间选定吉日,摆驾于此。
特饮三清茶
拒绝酒肉的粗枝大叶,在马背上行走的乾隆,在重华宫开启了“茶宴”模式。
话说当年首场清宫年会上,康熙曾命群臣“笑语无禁”。臣子们可高兴坏了,除了一众“笑语极欢”者,也有很多“沾酒即醉”者。就连康熙自己都不胜酒力,硬是把“恭请皇上御制首句”的大事拖到了第二天早上。
念着前车之鉴,自恃“君不可一日无茶”的乾隆干脆发明了大雅的“三清茶”。这款年会“特饮”挑拣新鲜的梅花瓣作为主料,同时辅以纯净的佛手与馥郁的松子,尔后,以文火熬煮的雪水恣意冲泡……活脱脱一种幽花、两样佳果,香气交盈,清气独具!
茶材高风亮节,茶点自然也不含糊。水果、蜜饯、满洲饽饽……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杯盏中触碰,唇齿间留香,最贴合“茶禅一味”的年度盛景了。
斩获入场券
身为一国之主,乾隆之意不拘于吃吃喝喝,而是寄托着“联情亲贤”的政治目的。
首先,茶宴上的座位数寥寥无几,早年取“登瀛十八学士”之意设十八个空位,后来增加到了二十八个空位,以对应“二十八星宿”之说……数量有限,一票难求,只有素被崇信的皇亲贵族与当朝的股肱之臣才有机会获得“入场券”。
再有,具体的“座次表”更是暗流喷涌。譬如乾隆五十七年茶宴上,和珅与纪晓岚双双入座:前者是常客,位置能到前十;后者官职较低,只能屈在末尾。当然,倘若乾隆龙心大悦,直接招呼某人“到朕身边来”,可能就隐喻着些许升迁荣辱的重要信息了。
兴起作茶诗
如果乾隆也发朋友圈,每天定会保持两首诗的更新频率!虽然水平参差,但也不乏《三清茶》里美妙又典雅的起兴:“越瓯泼仙乳,毡庐适禅悦。五蕴净大半,可悟不可说……”
“自我陶醉”远远不够,乾隆还率众人把这一作风发扬光大:“来,一边啜茶,一边联句赋诗。我出题为首句定韵,你们跟随韵脚和联句!”大到国家兴亡,小到时令节气……“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字里行间带出年终总结的气韵。
御赐岁末奖
毕竟“天恩荣宠”,赶逢过年,诗不能白写!于是,乾隆以评委身份亮相,直接判定众人所赋诗句并分赐奖品。奖品之一是大家各自使用的“三清茶盅”:这敞口斜腹、碗心印花纹、腹部有题诗的器具乃朕亲自“监制”而成,还算不得顶级传家宝?
富察皇后曾仿照清朝先祖入关时的形制为乾隆缝制荷包,乾隆将其佩于腰间,很是喜爱。年会上,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理念,乾隆也没少分赐类似“荷包”:上面绣着吉祥字眼,里面盛滿玉石金银,堪称一份丰厚的“年终奖”。
文绉绉的乾隆,有时也爱才、惜才,且不吝啬宫廷珍藏的古玩字画。这不,凭借出彩的诗作,大臣彭丰年就得到过《风雪杉松图》《送人之阆中图卷》两幅古画,把玩、收藏皆属上品。
热热闹闹才是年嘛,乾隆的年会当真热闹得“有料”又“有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