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定阳,接续“禾下乘凉梦”
2021-08-14陈皓
陈皓
袁定阳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袁隆平的小儿子、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袁定阳在悲伤中,坚定不移地担起袁老“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两大梦想,继承父亲衣钵,研究杂交水稻技术。
跟随父亲,跳入“农门”种稻
袁定阳1970年3月出生于湖南,他出生时,父亲袁隆平正值不惑,杂交水稻育种进入攻关阶段。冥冥之中,袁定阳与杂交水稻结下不解之缘。
小时候,袁定阳最开心的事就是跟着父亲下田,每当在父亲指导下从稻田里找到样本,得到父亲的肯定,袁定阳都会感到十分自豪。在他眼里,父亲是个会变魔术的英雄,自己长大后也要成为他那样的魔术师。
袁定阳20岁时参加高考,考试一结束,就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跟着父亲走进稻田。那年气候异常,袁隆平辛辛苦苦种的粮田大面积绝收,育种事业遇到挫折。袁定阳看着憔悴的父亲心疼不已,想安慰几句,又不知如何开口。袁隆平明白儿子的心意,语重心长地说:“干这一行,失败是常有的事。做一百次试验,如果能成功一两次,就算幸运了。有的人在科研道路上探索一辈子,仍然没有成功。如果你选择走科研这条路,就得有不怕失败的准备。”袁定阳一直把父亲当作学习的榜样,听父亲的这一席话,更加坚定地填报了广西农学院农学专业,跟随父亲跳入“农门”,决心把杂交水稻研究作为自己的事业。袁隆平看到事业后继有人,很是欣慰。
大学期间,袁定陽学习成绩优秀,担任学校科研小组组长。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实验任务,他还利用课后时间自学农业知识,带领科研小组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实验,对水稻培型有了自己的见解。他对农业科学充满热情,不分昼夜地在实验田里钻研,常常顾不上吃饭,同学们很佩服他。
毕业后,袁定阳来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担任助理研究员,负责各类水稻研制培育实验。随着工作的深入,袁定阳有了自己的研究课题,感觉到知识储备的不足,迫切希望学到更多先进知识,便一边开展研究,一边报考湖南农业大学,攻读作物遗传育种学硕士。2001年,袁定阳考取香港中文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为“东方魔稻”走得更远不懈努力。
杂交水稻,再添“神雕侠侣”
1997年7月的一天,袁定阳发现实验田里多了一名女性的身影。
一次晚饭后,袁定阳和父亲聊起工作进展的情况,父亲告诉他,新来的女同事叫段美娟,比袁定阳小4岁,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是个好苗子。袁定阳有些奇怪:“这不大符合你的选才风格吧。”他知道父亲一直想招聘几个能吃苦耐劳的小伙子充实团队。
袁隆平说:“我曾跟她强调过,水稻育种研究是个苦差事,需要长年累月在室外工作,可段美娟表明自己不怕苦累,还针对杂交水稻研究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袁定阳关注起段美娟,看她整天扎进试验田里,一边在野外寻苗,一边做田野调查,为水稻栽培生理研究课题需要,起早贪黑地收集测量数据,心里有些疼惜。
段美娟进步很快,不久后便加入袁定阳的科研团队,开展对水稻关键光合功能因子的研究。长期一起工作,两人互生情愫。袁定阳觉得段美娟不寻常,长相柔美却不娇气,遇到挫折不退缩,是研究道路上的好帮手。段美娟欣赏袁定阳低调朴实,不夸夸其谈,是个实干家。共同的事业让两颗年轻的心迸发出爱情火花,成为杂交水稻界的“神雕侠侣”。
袁定阳和段美娟有两个可爱的女儿,袁隆平给她们取名袁有清和袁有明,分别代表雨水和阳光,有了雨露、阳光,杂交水稻才有希望。
“禾下乘凉”之梦,后继有人
袁定阳与段美娟结婚后,袁隆平对他们的要求比以前更高、更严格。袁定阳夫妇生怕辜负了父亲的期待,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压力更大。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办公室,或者是家里,都成为他们的科研现场。
当时,第一代杂交水稻研究已经有了进展,但是个体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从基因研究的角度,给出严谨的调查结果。袁定阳夫妇决定挑起这副担子,填补我国在相关方面的空白。
袁定阳先后参与多个科研重大课题,主持了863计划重大项目 “水稻智能不育系的创制与应用”的子课题项目“第一代水稻智能不育系的生物安全评估与育种应用”,带领研究团队成功选育了一系列两系和三系杂交稻新不育系。他将两系和三系的新育种成功培养成为适合各地区环境的新组合。成果应用到实践,不仅高产,而且在抗虫、防寒上表现优异,全面推广后,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袁定阳和段美娟共同参与了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高产转基因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课题。他们在袁隆平的带领下开展研究,寻找能够提高水稻二氧化碳同化效率的关键基因。夫妻俩擅长的领域是光效育种,在植物光呼吸系统中取得进展,通过人工干预,加强水稻光呼吸,提升水稻二氧化碳同化率,促进水稻增产。
经过二十余年的历练,袁定阳如今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研究员,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段美娟也成为杂交水稻专家,研究的领域是植物基因工程和水稻遗传育种,先后主持了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项目。她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产、抗病、抗虫、抗逆水稻新品种选育。她用长江中下游稻区的水稻进行抗虫转基因新品种的培育,取得水稻抗虫新进步,为袁定阳在两系和三系新育种培育研究提供了大量帮助。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带着未竟的梦想去世,一家人悲痛万分。但袁定阳夫妇很快振作起来,因为季节不等人,他们接过“接力棒”,朝着袁隆平制订的“高产、更高产、超高产”的目标继续努力奋斗着。
袁定阳与袁隆平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