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何时无芳草
2021-08-14马美玲
马美玲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过: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小心。——题记
本学期初一节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静静地做作业,只有张同学将头抬得很高,注视着另一个同学,我轻轻地走到那个同学的身边,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首诗,我轻声地说了句,可以给老师看看吗?这位同学很不情愿地将那首诗给了我,尔后两位同学对视了一下,张庆昊趴到了桌子上。下课的铃声响了,我心平气和的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我对他说:我们现在只是朋友,能给我说说你的心里话吗?
犹豫片刻后,他终于将自己内心的想法毫无保留的说了出来,这期间我只是静静的聆听着。原来这首诗是他“失恋”后为了发泄内心痛苦而写的。这首诗的原文是这样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本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听完了他的内心独白后,我因势利导,坦诚地说出了我对这件事的看法:你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孩子,聪明有主见,作为班干部在学习上你能起到带头作用,但在行为上更应起到带头作用。成绩固然重要,但做人更重要!男女同学之间因为相互钦佩、仰慕而产生爱慕情愫,这很正常。我也是从学生走过来的,我也有谈得来的男同学。只是我们那时重在比学习成绩,你追我赶,互相激励……
说完这些话后,我又将这首诗拿出来,对他说:“我们将这首诗改动一下,你看怎樣?”他爽快地答应了。我将“天涯何处无芳草”中的“处”改为“时”,第二句则改为“何必非要现在找”,紧接着他又改了后两句:“本来学业就很紧,况且年龄又很小。”读着这首诗他开心地笑了,笑得那样轻松,笑得那样自信。望着他闪烁的眼眸,看着他逐渐松弛的神情,我如释重负。
这次潜隐式教育的尝试,消除了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平复了内心的波澜,学会了情感上的进退自如,使被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终达到了转化的目的。通过这件事,我有以下体会:
一、教育不能没有爱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到夏丏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爱,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远不可能没有爱!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个最富有人情味的人。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过: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小心。不尊重学生的自尊,不仅会给学生带来真实的伤害,也是师爱和师德缺失的表现。连基本的“爱学生”都做不到,还拿什么来 “传道、授业、解惑”呢?
二、教育不能忽视细节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展现自己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如果不拘小节,怎能成为学生的行为楷模。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和眼神,都是复杂内心活动的外在反映。教师要因势利导,善于把握时机进行最佳教育,这样就可能会及时制止一场纠纷、避免一次可能的伤害事故、阻止一次因年幼无知而误入歧途的人生悲剧。
三、要学会精神关怀
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学生合理、正当的学习需求如果不被认可、接受,不但会让他们成长受到挫折,也使学校适应学生发展的功能大大降低。在应试教育还在顽固影响人们选择和学校课程设置过分强调知识技能时,我们尤其要倡导教育的精神关怀。
(1)蹲下来看学生。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学生的所作所为与我们的想象格格不入,于是我们埋怨、责怪学生。其实,距离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站得太高,离学生太远。蹲下来看学生,学生感受到的是尊严。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教育”。
(2)沟通从心开始。教育需要真诚,沟通用心为之。真诚的关怀,是和谐发展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的各个品质都会获得真正的意义。教育上的水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因此我们要真诚地爱护和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教师,学生也乐于学习他,模仿他。
(3)多给学生期待。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领域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成才。教师应据此提供合适的、具有差异的教育,要多给学生一点期待和鼓励,这对学生发展是及其重要的,神奇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