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遗产廊道视角下的浙东唐诗之路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2021-08-14傅丽

工业设计 2021年7期
关键词:旅游产品开发

傅丽

摘要 :浙东唐诗之路留下了历代诗人的脚步和诗句,是一条传统文化之路。本文立足旅游产品的开发来弘扬诗路文化。通过对唐诗之路旅游产品开发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遗产廊道视角下的浙东唐诗之路旅游产品开发策略。以期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遗产廊道 ;浙东唐诗之路 ;旅游产品 ;开发

中图分类号 :TB4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码 :1672-7053(2021)07-0141-02

Abstract :The road of Tang poetry in the east of Zhejiang has left behind the footsteps and poems of all generations of poets, which is a road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ducts to carry forward the poetry cultu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ducts of the road of tang poet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ducts of the road of tang poetry in eastern zheji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itage corridor. It is expected to sprea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Heritage Corridor; Tang Dynasty Poetry Road in Eastern Zhejiang; Tourist Product; Development

1 詩人笔下的诗路风光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一,饱含着浙江优秀文化的深厚底蕴。经考证有 451 位诗人曾游弋浙东,如东晋的王羲之、谢灵运,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朱熹等 [1]。诗人笔下的景观是多样的、秀丽的,有运河湖泊、高山流水、悬崖峭壁、佛教寺庙等,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诗人们酬唱赠答,留下了 1500 多首唐诗,歌颂浙东的山山水水。这些诗词至今仍然散发出无限的生命力,是浙东地区旅游文化的瑰宝。

1.1 鉴湖风光

孟浩然在《崔十二游镜湖,寄包、贺二公》中写到 :“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不知鲈鱼游,但识鸥鸟情 [2]。”鉴湖水清澈见底,鲈鱼水中游,鸥鸟空中飞的秀美景色。李白在《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中写到 :“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在《送贺宾客归越》中写到“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2]。陆游在《春游绝句》中写到“一百五日春郊行,三十六溪春水生。千秋观里逢急雨,射的峰前看晚晴”[2]。诗句中无不体现鉴湖的水清秀美。

1.2 天姥山风光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2]。李白曾惊叹天姥山的横空气势,可见天姥山气势磅礴,巍巍壮观。

1.3 剡溪风光

“山有天台,水有剡溪”,李白有 26 首唐诗描写剡溪。《别储邕之剡中》“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2]。诗句从问路开始写起,表现了李白对剡中的向往之情。在千古流芳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杜甫在晚年诗句《壮游》中回忆“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2],回忆留恋着吴越之游和剡溪胜景。剡溪留下了四百多位诗人的诗句,剡溪的美景和诗韵墨香相得益彰。

1.4 天台山风光

李白曾二游天台山,三游剡溪。《琼台》是看望隐居在天台山修道的司马承祯时所写。“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碧玉连环八面山,山中亦有行人路。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2]。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孟浩然沿曹娥江、剡溪登天台山,写下了诗篇《舟中晓望》“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2]。《寻天台山》“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2]。处处流露出对天台山景色的向往心情。

2 浙东唐诗之路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

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充满诗意的路。自 2018 年正式提出后,在文化研究上已掀起一个个高潮,各类学术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用唐诗铺就的旅游线路还没有落地,仍然属“阳春白雪”的高雅旅游品 [3]。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

2.1 旅游产品形象缺失

具有标志性品牌效应的旅游产品,是增强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浙江省打造四条唐诗之路,它们的共性是唐诗,浙东唐诗之路作为重点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集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为一体,却没有统一的品牌建设和管理。旅游产品缺少品牌标识、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和整体形象设计,因此缺少旅游产品的视觉冲击力。

2.2 旅游产品体验感弱

浙东唐诗之路作为一条具有高品位和人文情怀的文化旅游产品,以唐诗为纽带,联合成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旅游线路产品,但在旅游过程中唐诗文化的体验感不明显。诗路中具有唐诗文化的体验类产品所见不多。究其原因,除了景点分布位置分散外,旅游体验类产品的“唐诗”特征不够突出,造成产品体验感弱,因此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价值亟待挖掘。

2.3 旅游线路产品之间协同化弱

整条诗路由多个景区组成,覆盖宁波、绍兴、舟山、台州等部分行政区域,旅游线路产品以一日游为主。从协同角度看,这些景区由不同行政区独立建设和管理,各景区之间的线路产品之间联系微弱。诗路内景区空间跨度较大,缺少横跨地区的全线产品开发。

2.4 旅游周边纪念品开发滞后

购物是旅游业的主要收入之一,“购”以纪念品作为首选。浙东唐诗之路上的旅游产品以当地土特产为多,旅游文化产品少,景点的旅游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和个性缺失。产品与景点的结合度不够,沿线相近的几个景点的纪念品相似度较高。纪念品的包装设计缺少景点的特征。纪念品难以让游客爱不释手,因此旅游产品成为诗路发展的“软肋”,更谈不上能对景点起到宣传作用。

3 遗产廊道视角下的浙东唐诗之路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目前,作为一项重要的申遗项目,浙东唐诗之路的保护与开发处于无序的状态 [4]。因此引入了遗产廊道的概念,旨在对浙东唐诗之路的旅游产品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3.1 建立旅游产品形象

弘扬传播诗路文化的首要任务是创建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化旅游品牌。抓住浙东地区独特的山水特色,充分挖掘唐诗和山水文化的内涵,设计具有浙东唐诗之路个性的旅游文化品牌形象。统一产品标识、产品包装设计。强化旅游周边产品的视觉冲击力。注册统一的商标品牌 IP 地址和官方平台,如同故宫 IP,在旅游业界已产生较大的影响,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和文化品牌的知名度。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老的故宫一如既往地承担着传承历史责任的同时,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宣传及自身价值的再创造。如微故宫、故宫淘宝官网,利用新媒体技术,跨越时空,传播故宫文化。诚然,浙东唐诗之路是否也可以打造成唐诗 IP,把历史和正式感形象转化成通俗和时尚的形象,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进行形象的创新设计。从浙东唐诗之路的各个景点中选取重要人物,打造统一风格的卡通人物形象作为品牌的形象设计。

3.2 深化体验类旅游产品

浙东唐诗之路是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融合的文化宝库。从市场和产品的角度,开发可以深度参与各种体验式的旅游产品。

体验类旅游产品不同于传统旅游项目,它需要融入互动环节,增加文化附加值,提升游客的心理愉悦感,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体验 [5]。因此如何深化旅游产品的体验感是值得开发者思考的重点。借鉴杭州宋城的建设,以文化作为宋城构建的灵魂,在山水景观、园林建设、民俗风情、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中融入两宋文化的气息。因此诗路建设以唐诗为契入点,建设情景化旅游产品的途径 :(1) 打造一批唐诗中著名的景点,如《王子猷雪夜访戴》中王子猷雪夜拜访在剡县戴逵 ;山水诗人谢灵运在剡溪游憩和垂钓之处 ;李白想循着谢灵运的旧径上天姥山,找寻“谢公宿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6]。这些景点作为体验游产品的景观创设,并用唐诗作为产品的文化符号进行统一标识。(2) 设计不同的唐诗主题产品,如唐诗大会、唐诗吟诵赛等具有仪式感的活动,让游客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氛围感。并推出印象诗路的文艺表演,进一步加强旅游产品的文化体验。(3) 打造唐诗游学等形式的旅游产品,把自然景点、典故传说、诗词三个维度进行整合。

3.3 加强区域内旅游产品协同化管理

加强浙东唐诗之路行政区之间的协同性,从诗路保护的主旨出发,合理规划旅游线路产品,提升行政区域间的共管、共建能力。以全线近 200 公里的旅游产品规划为例,景区的名山、名人故居、宗教胜地、沿海岛屿等以统一主题展开产品布局设计,把沿线各行政区的景点串联组合成旅游产品集成体。侧重不同的文化特色――民俗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书法艺术等。加强区域产品之间的联系,开发各具本地特色、且共建共管的旅游线路产品。

3.4 创新旅游产品设计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周边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选择纪念品的目的是唤醒旅游体验,因此旅游纪念品应具有旅游景点的特色。可以推动旅游产品的创新发展,开发具有“浙东唐诗之路”特色的纪念品。在彰显诗路文化的同时,还需要体現旅游纪念品的时代性和个性。摆脱老、旧、板的设计理念,结合现代人喜欢的轻松、活泼、趣味的特点,设计符合时代特征的纪念品。高端产品和普通文化创意纪念品相结合,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产品可以在景区线下销售,也可以在官网以网络形式销售。旅游产品的销售,也推动了景点文化的宣传。

4 结语

浙东唐诗之路是浙江传统文化的一张金名片。把“浙东唐诗之路”与浙江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重新审视诗词之美与浙东山水、民俗民风的文化价值,作为文化振兴和产业发展的平台。积极推进浙东唐诗之路的旅游产品开发,围绕“诗画”“山水”“佛道”“名人”旅游主题建设,凝练彰显“诗心自在”的文化内涵。加快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品质发展,凸显浙江文脉、浙江元素,推进浙江文化的建设。

本文系 2019 年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遗产廊道视角下浙东唐诗之路的旅游活化研究》理论成果(课题编号 :Z20JC075)。

参考文献

[1] 邱德玉.基于浙东“唐诗之路”的剡溪山水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3(06):67-71.

[2] (清)彭定求等.全唐诗(专著)[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

[3] 娄欣星.诗路遗产与魅力廊道――浙东唐诗之路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J].台州学院学报,2019,41(01):17-19.

[4] 章琳,邢益,俞益武.遗产廊道视角下的唐诗之路遗产保护 [J].建筑与文化,2015(09):134-135.

[5] 张苗荧.“体验旅游”新潮流倒逼业界创新 [N].中国旅游报,2019-07-29.

[6] 俞海萍.浙东唐诗之路上的古镇新篇 [J].新昌年鉴,2019.

猜你喜欢

旅游产品开发
森林公园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理念与路径选择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羌族地区纺织品类旅游产品设计思路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