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传统美学概念在设计中的体现

2021-08-14刘诗宇

工业设计 2021年7期

刘诗宇

摘要 :当提及日本设计的时候,我们时常能够感受到其简约的外形当中所蕴含的禅意美学,并被它们所传达的意境所打动。而其追求的“回归设计本真”的哲学正是受到了日本传统美学理念的影响,“物哀”“幽玄”与“侘寂”正是其中重要思想内容的体现。文章剖析了日本古典美学在民族文化当中的渗透以及对美学流向变化的影响,并举例分析在设计中是如何通过日本传统美学体现设计者所要传达的心境。呼吁中国设计师要深入了解中华传统美学的气韵并在设计中加以运用,设计出更加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作品。

关键词 :日本传统美学 ;美学概念 ;设计体现

中图分类号 :TB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码 :1672-7053(2021)07-0081-02

Abstract :When it comes to the design, we often can feel its contracted restraint contained in the shape of the zen aesthetics, and was moved by what they convey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and the pursuit of "return to nature" design philosophy is 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al Japanese aesthetic concept, "cry", "mysterious" and "wabi-sabi"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thought, the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Japa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in the penetr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aesthetic changes in the flow, and an example analysis of the design is how to convey through the Japa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embodies the designer's state of mind, called on the Chinese designers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artistically and be used in the design, Design more with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s.

Key Words :The Japa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Aesthetic Concept; Design Embodiment

在东亚文学当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日本文学了,而日本文学最突出的贡献是在美学向度上,物哀、幽玄和侘寂,这也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日本文学是纯粹的文学,文字是没有杂质的文字,而对于美学,亦是如此。传统美学的推动,使得日本独有的审美与民族文化大量融入设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极简主义盛行的背后,蕴含着“回归设计本真”的哲学,而这种追求正是受到了“物哀”“幽玄”与“侘寂”传统美学理念的影响。

1 物哀之美在设计中的體现

“物哀”这一用词最早出现在著作《源氏物语》当中,是由日本江户时代的国学大师本居宣长作为文学理念而提出的 [1]。本居所指的“哀”是人的各种社会情感,是人们对于外界环境的直观感受 [2],或悲或喜的情感均可称之为“哀”。日本美学博士大西克礼认为,“哀”的概念不应该只是一种心理或者情绪,而后便进一步地完善了“哀”的基本内涵,即是将“静观”从特定的对象中延伸到更广泛“存在”的一种能力。这种本身就朦胧模糊的审美意识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渗透到了日本的绘画、戏剧、舞蹈、音乐以及艺术设计当中。而这种由于内心的感动或悲恸所观察到或衍生出的情感是美的,带着不完美的、破碎意境的事物,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具象出“物哀美”。

处于物质资源相对匮乏的地理环境当中,日本的整个民族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危机感 [3],因此他们对于转瞬即逝的美有着一种特别的偏爱,而后衍生出了对于残缺、晦涩的向往,而将这种心境融入设计当中,便表现出了一种悲怆的审美风格。例如对器物进行设计,质感上会用雾面来代替光面,制作上手工多于机器,材料选择上则倾向于自然,造型趋于破碎不完整的意象 ;在建筑设计当中,通常使用水泥或者木料、砂石等不加粉饰的原材料,以反映出自然观 ;而园林设计,则是用枯山水的形式体现出一种枯高、苦行的意境 [3]。

日本著名的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几乎所有作品都可以感悟到物哀之美,其设计最大的特点便是“解构主义”,解构本身就蕴含着分离重组的意向,再加之服装本身的褶皱,共同构成了破碎的瑕疵美感。从颜色上看,三宅一生的服装多偏向于冷色调,体现出一种比较阴郁的感觉 ;在材料选择上多用棉麻这样的天然材料体现出返璞归真的意境,使得服装简单质朴而富有精神性。他设计的 BAO BAO 系列曾经成为一个经典(图 1),在视觉上也是有着极高的认知率。此外,它的形态和大小随袋子里所放置物品的大小也可以自由地变化,携带轻便,折叠也方便。BAO BAO的灵感来源是折纸元素,同时还带有一种建筑结构的美感。造型上使用褶皱元素,用以体现出瑕疵的“物哀美”。

2 幽玄之美在设计中的体现

禅宗在镰仓时代传入日本,逐渐将美的感性深化为精神文化,并产生“幽玄”这一审美意识,歌论家藤原俊成提出了这个概念,进行规范并不断完善,随着大量日本歌论和能乐论的产生,其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与直白、尖锐的情感恰恰相反,“幽玄”更加注重神似之情,目的是引起遐想和共鸣。大西克礼将其总结为 :收敛、隐蔽的审美对象、微暗且朦胧、寂寥、深远而深刻、超自然性、飘忽不定、不可言说的情趣 [4]。而这些词汇往往又不独立显现,而是相互融合的。不难感受到,日本人画月,不是在画月本身,而是月光下的情境,凭借这些线条的勾勒和光感的烘托间接表现出高悬于画外的玉轮。居室之美,也是由昏暗而微弱的光线,柔和无声且短暂的阳光所组成的。日本的传统民居普遍设有障子门,室外光线经障子的层层过滤,降低了室内的入射光线强度。进入江户时代之后,“幽玄”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开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谷琦润一郎所阐释的“阴翳”,同样可以概括出日本人对幽暗、朦胧的审美取向。

日本国宝级工业设计师喜多俊之,第一次尝试将日本传统技艺融入设计中,TAKO 灯的灯罩用纸制成(图 2),由于纸质厚重,经由漫反射之后,灯光变得柔软而温暖,这种微暗朦胧的效果正是反映出之前所说的幽玄之美。这不仅仅是从材料上进行了突破,也同样是将灯具所展现出的光影效果、所呈现出的氛围意境提升了一个高度。灯具的设计发展已经不单是为了满足照明的需要,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在其中表达出对于生活的感悟和独特的美学理解。

三宅一生为意大利灯具品牌 artemide 所设计的“IN-EI”灯同样体现出了幽玄的审美思想(图 3)。在 2012 年米兰设计周上展出的这款可折叠灯具,其名称是从日语进行音译翻译过来的,“IN-EI”的意思包含着“遮蔽”“阴影”和“变化”,和“阴翳”一样表现出“幽玄”的意境。这种灯具通身采用折叠织物加工而成,展开之后具备完整的灯罩轮廓。通过织物的褶皱构成层次的变化,进而形成一种微黯的光影效果。好似在水墨画中常见的留白与隐秘,寥寥几笔便可以勾勒出浓厚氛围,借此来激发观者的想象力,留出大量的遐想空间,继而投入到设计者的创作中。

3 侘寂之美在设计中的体现

同样以禅宗美学为源头,追求空寂、朴素和自然的日本逐渐形成了美学意识中另一重要的核心思想――侘寂之美 [3]。在日本近乎一切与审美有关的事物都会被侘寂这种审美意识所影响,在文学、茶道、花道当中均有体现。但真要解释起来,却又无法明晰地进行阐述,侘寂之美更多的像一种对于逐渐消逝和生活的接纳,摒除不必要,抛下分别心,专注于自己的本真,越朴素的事物反而会变得更加高贵,这点和现代简约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十分相似。侘寂美学的本质是一种残缺美,这与物哀有着融合相似之处,它既是一种审美,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心态。

侘寂(Wabi-Sabi),是顺应自然流动的结果,是一种强调本质的素朴之美。侘,是“虚无”之美,它源于对美的世俗和普遍意义上的否定 [5] ;寂,指的是时间的自然演进,庄严而又优雅地面对老去。侘(Wabi),原指的是哲学上的空虚感 ;寂(Sabi),是人性上的寂寞感。简而言之侘寂是一种空虚寂寞的枯淡美。侘(Wabi),是简朴 ;寂(Sabi),是古旧。前者是豪华的对立面,超越外在 ;后者是崭新的对立面,挑战时间 [6]。

1957 年米兰设计大赛上获得金奖的蝴蝶凳(图 4),是日本现代工业设计开山者柳宗理的代表作之一 [7],整体采用两片完全相同的弯曲木板对称而放,连接处以螺丝和铜棒固定,以形似蝶翼而得名。这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作品却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充分体现了侘寂美学。在日本战后经济恢复的背景下,这款椅子以一种宁静淡雅的造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简约亲和又不失稳妥包容,可以使人体会到一种禅意的质朴以及浓郁的关怀与慰藉。而柳宗理本人的艺术设计理念,不僅符合现代科技技术和对其功能的应用要求,同时也符合日本的美学和道德伦理观,具有当时日本的设计风格,深受侘寂美学所浸润的柳宗理作品正完美地体现了他的艺术设计哲学 [8]。

4 总结

最近几年风靡全球的极简风格掀起了一股狂热的浪潮,而所谓的极简风格按照被大家所熟知的流派又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以宜家为代表的北欧极简风 ;另一种便是以无印良品为代表的日式极简风。北欧极简风多受包豪斯主义的影响,而日式极简风则是源于以上所讨论的根植于日本民族文化当中传统美学的影响。传统美学的推动,使得日本独有的审美与民族文化大量融入设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极简主义盛行的背后,蕴含着“回归设计本真”的哲学,而这种追求正是受到了“物哀”“幽玄”与“侘寂”传统美学理念的影响。我们时常能够感受到日本设计简约的外形当中所蕴含的禅意美学,并被它们所传达的意境所打动。这种我们能深切体会到的日本民族性格或者设计本身的明确标签,都是传统美学的映射。而类似的,中国人擅长表意,这一点如果我们也能够合理的运用到我们自己的设计当中,深入了解中华传统美学的气韵,在作品中灵活运用,就能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林梦艺.“物哀美”与三宅一生的艺术设计 [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2(11):35-37.

[2] 孙娜.“物哀”与“幽玄”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J].住宅与房地产,2017(30):236.

[3] 隽雪艳.日本人的美意识与无常思想 [J].日本学刊,2008(04):109-118.

[4] 王向远.论日本美学基础概念的提炼与阐发――以大西克礼的《幽玄》、《物哀》、《寂》三部作为中心 [J].东疆学刊,2012,29(03):1-7+111.

[5] 陈析西.源于禅生于简――浅谈日本“侘寂”之美 [J].艺术科技,2017,30(01):246.

[6] 顾蓉,穆宝宁,李珂,等.产品设计中的 wabi-sabi 美学风格探究 [J].包装工程,2016,37(06):67-70.

[7] 张琼月.向简而繁,至臻至禅――由现代产品设计看日本侘寂美学 [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2(09):98-100.

[8] 柳宗理.那些美好设计背后的文化脉络 [J].工业设计,2016(10):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