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合理用药致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干预策略分析

2021-08-14陈振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不合理医务人员处方

陈振伟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其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且应用效果较好,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发生的不合理用药事件也逐渐增多,不仅影响患者用药效果,还导致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逐渐增多[1]。为进一步改善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减少患者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以本院收治的219 例使用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并提出科学的、针对性的干预策略,现将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随机抽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219 例使用抗菌药物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男120 例,女99 例;年龄最小19 岁,最大70 岁,平均年龄(35.8±12.4)岁。患者的临床资料齐全,来自于本院的多个科室,包括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 以及普通外科等;排除由于其他药物所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

1.2 方法 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作为主要依据,从以下两个方面划分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①观察患者自身是否有抗菌药物使用指征;②抗菌药物类型、剂量选择、用药时长以及给药途径是否合理[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给药途径,即口服、静脉滴注和肌内注射;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表现形式,即滴注速度过快、给药时间过长、药物联用方法不当、未按规定剂量用药、药物浓度过高、频繁换药以及未进行皮试等;抗菌药物类型,包括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等;不良反应发生部位,即皮肤组织、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呼吸系统。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给药途径分析 219 例患者中,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占比96.35%,口服以及肌内注射分别占比2.28%、1.37%。见表1。

表1 219 例患者抗菌药物给药途径分析(n,%)

2.2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表现形式分析 219 例患者中,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给药时间过长,占比34.25%,其次是滴注速度过快,占比33.33%。见表2。

表2 219 例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表现形式分析(n,%)

2.3 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类型分析 219 例患者中,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类型达到20 多种,主要为头孢菌素类药物,占比35.62%,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占比分别为18.26%、15.53%、14.61%,其他类型的抗菌药物占比15.98%。见表3。

表3 219 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类型分析(n,%)

2.4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部位分析 219 例患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中,主要发生在皮肤组织,占比53.42%,其次为消化系统,占比23.29%;其余不良反应发生部位依次为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其中,引起皮肤组织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引起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大环内酯类药物。见表4。

表4 219 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部位分析(n,%)

3 讨论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增加医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是临床用药工作的重点内容,采用有效的干预策略具有重要价值。以本文的分析结果作为基础,加深探讨,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且提出干预策略。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①患者自身的原因。有的患者对于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不良反应等知识缺少全面、正确的认识,在用药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通常在感觉不适时自主购买、服用抗菌药物,或者在医生开具处方时要求添加抗菌药物,导致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3]。②医务人员的原因。个别医务人员缺少对抗菌药物作用原理、使用方法、不良反应以及适应证等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没有从药代学、药动学角度全面考虑实际用药情况,存在根据经验用药的情况,从而发生用药不合理情况。还有个别医务人员在用药之前没有进行药敏试验,没有明确患者的用药指征[4]。此外,医院药师人员配备不足也是导致抗菌药物实验存在不合理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以上情况,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其合理性的干预措施。①加强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了解对于合理应用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医院可以从医务人员着手,制定培养计划,提升其对抗菌药物的了解,保证用药的合理性[5]。同时,培训结束后通过相应的考核等措施,检验医务人员的学习成果,激发医务人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保证培训效果[6]。②制定并且实施处方评估制度,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规范。重视处方评估工作,了解医院抗菌药物的实际使用情况,保证能够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同时,完善相关的管理方法,对于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进行适当的处罚,以便警示所有医师,提高医师的责任心,使其更为细心的开具处方,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提升其临床应用价值[7]。

本次临床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为主,占比96.35%。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给药时间过长,占比34.25%,其次为滴注速度过快。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中,主要为头孢菌素类药物,占比35.62%,而后依次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喹诺酮类、青霉素类。不良反应发生部位主要为皮肤组织,占比53.42%,其次为消化系统,占比23.29%。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命健康。因此,需要针对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干预策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指导,提高其规范性,进而改善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不合理医务人员处方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人间处方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处方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