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航天港:左手星辰 右手大海

2021-08-14巩聪聪通讯员张博禹

山东国资 2021年6期
关键词:海阳产业园火箭

□ 本刊记者 巩聪聪/通讯员 张博禹

从地图上看,地处胶州半岛中南部、濒临黄海的海阳港,与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构成了两个近乎标准的等边三角形,陆海空地理位置优越。伴随着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的崛起,这份优越正愈加凸显。

作为烟台国资系统的品牌工程,以海阳港为龙头、辐射周边腹地的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计划总投资230亿元,总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以“一港三区”为基本构架,致力打造集研发、制造、发射、应用、配套、文旅于一体,低成本、高附加值、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

5月18日上午,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由海上发射母港直通航天产业制造园区的航天大道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这条全长6公里、为火箭输运而特建的超宽大道,是蓄势待发的东方航天港奔向星辰大海的主干道。

深挖“全国惟一”重大发展机遇

2019年6月5日,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海阳港作为发射母港,成功实施我国首次海上发射。海阳港因此成为我国第5处火箭发射基地,也是我国惟一的海上运载火箭发射母港。

海上发射是国际航天界酝酿多年的一种新的火箭发射方式。这种发射方式将发射场设在广阔的海洋上,相较于陆地发射更具安全性。火箭完成任务后,火箭残骸依然会对周边造成很大的威胁,也时有失控事件造成周边居民财产损失。如果选择远离陆地的海洋地区发射火箭,其风险指数可大大降低,也能减轻火箭发射的成本。因此,海上发射除了可以更好完成一些国家航空航天的任务,还具有很大的商用潜力。

“首次海上发射的成功实现,不仅是我国探索航天发射新样式的重大战略举措,也为山东省培育商业航空航天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东方航天港(山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航天港发展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保守估计,未来5到10年,我国商业小卫星的发射需求将超过4000颗。卫星应用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将带来航天发射业务量几何级激增,国内发射场能力急需补强。海阳港位置独立、安全,可满足小倾角、太阳同步轨道等多种轨道卫星的发射需求,具备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天然优势。

2020年9月15日,由海阳港运抵黄海预定海域的长征十一号火箭执行海上发射任务(摄影/李建刚)

烟台市敏锐洞察到了海阳港在海上发射领域的独特地理优势和巨大发展空间,在我国首次海上发射成功后,第一时间提报了关于打造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的请示,意在深入挖掘“全国惟一”重大发展机遇。省委书记刘家义很快作了批示,同意开展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论证工作。随后,省市县三级政府上下联动、超前谋划,成立了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指挥部。2019年8月13日,副省长凌文主持召开全省推进航天产业发展座谈会,积极推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等航天优势机构对接支持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2019年12月,当地政府先行启动海阳港区技术厂房建设工作,该厂房于2020年7月20日交付使用。

大项目需要大资金。为了更好地统筹与保障项目进展,烟台市最大的国有资本投资平台烟台国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2020年3月控股组建了东方航天港发展集团,作为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的运营主体,承担土地收储、基础设施建设、产能指标购买等任务,全力做好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相关产业园区建设、运营、金融等服务工作,以优质国资背景汇聚多方力量,共同推动东方航天港做大做强。

2020年4月22日,东方航天港产业项目开工暨重大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东方航天港发展集团正式揭牌。同年8月,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一期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已被纳入2021年山东省重点项目。

打造“一港三区”商业航天产业新高地

2020年9月15日,黄海海域,一箭九星,随着一声巨响划破太空,海阳港再次闪耀于世界航天舞台。这是长征十一号火箭执行的第二次海上发射任务,也是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启动以来第一次海上应用发射。火箭在东方航天港完成组装测试和星箭对接后,从海阳港运至预定海域实施发射,大大缩短了火箭生产与发射链条。

东方航天港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依托我国惟一的海上运载火箭发射母港,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的发展愿景具有明显的“星辰大海”特色,即以海上发射为牵引,以提供卫星发射一体化服务解决方案为核心,以打造全产业链的产业聚集区域为目标,打造集研发、制造、发射、应用、配套、文旅于一体,低成本、高附加值、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

东方航天港工程现场(摄影/李建刚)

顶层设计在这种重大工程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东方航天港发展集团聘请航天科技十二院、兵器五院完成了东方航天港产业园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基于“前港后厂、相对集中、区域联动、特色鲜明”的原则,东方航天港产业园区规划了“一港三区”的空间布局,“一港”即依托海阳港的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三区”包括航天产业制造园区、航天产业配套园区、航天应用文旅园区。

其中,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是整个东方航天港产业园区的龙头,规划面积1550亩。按“一港两用”的规划,满足发射保障的同时,兼顾通商通航能力。在这片区域,东方航天港产业园公司联合中集集团,打造火箭技术准备、星箭对接、码头合练、远控测发、测控通信、出海转运等功能模块,使其具备“冷热兼顾、固液兼容、军民商共建共用”的常态化、规模化保障发射能力,逐步建设成为全国首个、世界一流的海上发射母港。

“航天产业制造园区规划面积12000亩,以垛山南侧为轴东西配置,东部定位为航天动力制造专属区;西部定位为火箭、卫星智能化AIT中心,承担火箭、卫星智能总装、系统集成、智能测试等功能。”5月18日,东方航天港产业园区展览馆内,讲解员指着项目沙盘向记者介绍,按照“专业协同共建、功能趋同共用、创新成果共享”的思路,航天产业制造园区统一规划、分区建设,压缩产业链条,整合空间资源,努力打造流程优化、要素齐全的智能化星箭AIT中心。

东方航天港指挥大厅效果图

规划至海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航天产业配套园区面积1300亩,将汇集数字化机械加工、新材料研发、电子产品集成、配套设备集成等航天高端配套产业,融合刚性制造与柔性业态,打造星、箭、发射支持等全产业高端配套中心。目前,东方航天港产业园公司已经联合鲁东大学成立了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聚集行业龙头和高端人才,打造商业航天配套产业新业态。

“三区”中面积最大的航天应用文旅园区规划面积2150亩,与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功能互动、区域联动。园内配建商业航天产业资源交易平台,打造集卫星数据、卫星应用于一体的“航天+”创新中心。同时,该园区的诸多文旅元素设置将助力海阳市成长为集发射观礼、航天科普、文化娱乐、休闲运动、健康疗养、航天育种产业化于一体的中国首个航天文旅休闲城市。

从产业逻辑看,“一港三区”空间布局从最稀缺的发射资源切入,以发射优势导入火箭的总装总测,进而引进固体运载火箭的动力及高端智能配套产业,打造集星箭研造、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孵化、航天数据应用等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从而有效带动航天技术和海洋工程产业的融合发展,迅速崛起商业航天产业聚集新高地,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产城融合发展、相得益彰。

全力招商蓄势待发

“目前,我们正在全力推进产业园区的招商工作。”东方航天港发展集团招商工作负责人初娜介绍,“按照‘重点先行、全链布局,先固后液、陆海联动’的推进思路,我们确立了国有和民营‘双通道’的商业航天招商模式,坚持开放式合作、商业化运营。本着立足有效性、突出针对性、富有前瞻性的原则,我们推动烟台市制定了《推动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设的若干政策》,为招商合作提供政策依据。”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东方航天港产业园区已签约项目15个,其中已开工项目2个,分别为商业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项目、东方航天港指挥大厅项目。在已签约项目的合作方中,不乏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中集集团、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业内领航单位。

据悉,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在海阳市注册成立的山东长征火箭有限公司将主要从事火箭集成发射与高端装备制造业务,采取商业化运营模式,形成年产20发运载火箭制造能力。同时,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作为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的战略合作伙伴,将发挥品牌、技术优势,帮助地方政府吸引火箭动力、卫星制造、卫星应用等上下游及产品配套企业快速落地,构建商业火箭新型产业联盟,形成集群优势。中集集团牵头成立的烟台宇航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海上发射服务公司主营商业卫星海上发射,集中承揽海上卫星发射和相关任务,可满足不同类型火箭高频化、常态化的海上发射需求,抢占海上卫星发射市场先机。同时,着力进行火箭回收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等工作。

此外,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在海阳注册成立的海阳空天信息研究院,主要建设浮空器系统研究发展中心海上飞行试验事业部、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遥感卫星数据中心、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阳遥感应用事业部等板块,同时开展中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应用服务,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猜你喜欢

海阳产业园火箭
海阳核电2号机组完成调停检修顺利并网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海阳地雷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海阳大秧歌为例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透视奇妙的火箭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
超酷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