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点明确 论证深刻

2021-08-13朱云蕾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事例论点庄子

名家引路

说 勤

林家箴

中国有句俗话,叫作“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有关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女知识青年曹南薇,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聪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但是,他不气馁,不灰心,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雨雪风霜,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我国宋代学者朱熹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元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与日俱增,后来终于“无书不读”,成了一个博学之士。这说明,即使有些天资比较差、反映比较迟钝的人,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也是可以弃拙为巧,变拙为灵的。

实践证明,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的知识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唯有勤奋者,才能在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酬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这就是说,只要我们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能得到真知灼见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意的。

(选自《箴言集》)

技法提炼

1.明确主论点,开篇直入题

开篇引用俗语和韩愈的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作者在开头直接亮出自己的观点,彰显了文章主旨。在第二段用五个“勤于”层层递进,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对“勤”进行深入分析,点明中心论点。

2.巧设分论点,层次更清晰

文章在每段的开头直接点明分论点“勤出成果”“勤出智慧”,分论点间相互独立,很好地回扣了中心论点。

3.巧用论证法,论证更深刻

(1)举例论证,点例和繁例的结合使用。“点例”是具有本质关联,且材料之间具有相似性、逻辑性的一组概括性事例;“繁例”是在阐述观点、分析论证时,用作事实论据的一两个富有代表性且较为具体的事例。作者在论证“勤出成果”时,使用了一组点例: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司马迁写作《史记》、歌德写作《浮士德》、陈景润攀登数学高峰、曹南薇自学考上高能物理研究生。在“勤出智慧”的论述中,又运用了繁例,用富有代表性的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和福州陈正元的例子,论证了“天资比较差、反映比较迟钝的人也可以通过勤来改变”。繁例与点例结合使用,定点挖掘,横向拓展,使文章详与略、面与点、深与广兼顾。

(2)道理论证,名家和名言的引用使用。作者在文章开篇引用了俗语和韩愈的言论,在结尾段又引用了高尔基和卡莱尔的言论,无一不在论证“勤”这一论点,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

(3)对比论证,正反事例的比较运用。在结尾段总结点题时,作家使用了正反对比,把“懒惰者”与“勤奋者”相对比,使文章更深刻,论证更有力。

4.回扣分论点,观点更明确

作者在使用点例和繁例之后,及时回扣观点。如第三段,举出五个事例之后,运用“可见”一词,点明“勤”的重要性;第四段举出两个事例之后,运用“这说明”一词,及时地回扣论点,使观点更加清晰明确。

5.首尾需呼应,总结更有力

结尾“一个人的知识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与开篇的中心论点“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相呼应,使内容更完整,结构更紧密。

学子佳作

放弃偏见

许树瑶

塞缪尔·约翰逊说:“心存偏见的总是弱者。”这说明,偏见对于人生没有益处。

偏见之于看风景,是大有差异的。风景没变,但倘若看风景的人带上了有色眼镜,景致也就大不相同了。看人也一样,如果带上了有色眼镜看人,那么对方就会变成“眼中钉、肉中刺”。

偏见容易影响人的判断。在《傲慢与偏见》一书中,伊丽莎白在舞会上认识了达西,但听闻他为人傲慢,所以对他心生排斥,这就是一種偏见。经历一番周折后,伊丽莎白解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放下了傲慢,有情人终成眷属。电影《哪吒》中,哪吒生来便与众不同,世人一直对其带有偏见,不愿了解他的本性。人们依据片面的谣言,带着偏见判断。但最后,哪吒靠着自己的努力消除了这种偏见。《庄子·秋水》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惠子在梁国当宰相时,非常害怕庄子取代他的位置,而庄子告诉他:“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庄子以凤凰自比,意思是:凤凰非梧桐树不落,非竹子的果实不食,非清泉不饮,我庄子又怎么看得上这世俗的官职呢?惠子带着偏见看待庄子,才发生了这样一出闹剧。可见,偏见会让人的判断出现误差。

偏见往往会对事情的发展产生破坏性的结果。三国时期,关羽因为对刘备的养子刘封抱有偏见,认为其“后必生乱”,导致刘封的不满。当关羽遇险时,刘封拒绝发兵救援,最终关羽兵败麦城,惨遭杀害。偏见猛于虎也!在封建社会,世人对女子大多存有偏见。杜十娘悲剧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普遍贬低和固有偏见。

偏见会影响一个人对他人的态度。有偏见的人往往会轻易对他人“盖棺定论”,而无偏见的人评价他人时往往能够客观而全面。偏见让人们内心变得丑恶,使人心胸狭窄,使人际关系陷入紧张。梭罗说:“放弃偏见永远不会为时过晚。”让我们一起努力,消除无知的偏见,学会宽容,学会尊重他人。

点评

作文在引用塞缪尔·约翰逊的言论后,亮出了中心论点“偏见对于人生没有益处”,又用两个分论点“偏见容易影响人的判断”“偏见对事情的发展往往会产生破坏性的结果”,运用《傲慢与偏见》《哪吒》的点例和《庄子·秋水》的繁例,以及关羽、杜十娘的点例来论证中心论点。在分论点中和作文结尾处,又及时回扣观点,使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朱云蕾/供稿】

猜你喜欢

事例论点庄子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例”后有“析”方可取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庄子说》(十五)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