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进漳记
2021-08-13青禾
青禾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了。对于漳州一般老百姓来说,对共产党的最初、最深刻的印象,应该说是1932年的红军进漳。
89年前,也就是1932年4月20日,由毛泽东同志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东路军由红一军团和红五军团组成。
几十年之后,由当年红军东路军的政委聂荣臻题词的“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高高地耸立在漳州芝山下、市政府大院内,成为漳州红色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1967年,我和同学们为了学习红军长征精神,组织步行串联队到井冈山,就是在这里宣誓出发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的《漳州文史资料 纪念红军攻克漳州六十周年》上这样写道:“20日上午,东征红军大队人马,沿着漳龙公路,排成四路纵队,浩浩荡荡向漳州城开进。漳州一役,红军歼灭张贞之第49师主力,俘敌1600余人,缴获大批辎重、武器、弹药及其他物资。占领漳州后,红四军还缴获了两架敌军飞机。”
红军进漳之后,毛主席住在芝山下一幢二层的小洋楼(原来是漳州寻源中学校长的住处和办公的地方)。现在这座被称为“芝山红楼”的围墙上,写着当年红军书写的“实行土地革命”“欢迎工农子弟当红军”等标语。
红军刚进漳州时,一位红军战士看到一户人家房子很好,院子里养着十几头大火鸡,以为是资本家,就把人家当土豪打了。还有一位华侨,也被错当成土豪,捉走了他家的十几头猪,红军领导得知后,立即赶去阻止,并把东西送回去。
为了提高部队执行政策的水平,毛主席在他住的“红楼”前的草坪上召开红军连以上的干部会议,强调执行政策的重要性。毛主席不但言传,更重身教,有一次,警卫战士裴吉林在教堂附近看到了一只白“洋公鸡”,就捉了。毛主席发现后,要他放回去,裴吉林说:“帝国主义的鸡不吃还吃谁的?”经过毛主席一番说服教育后,战士们明白了政策界线和区别对待的重要性,便把鸡放了。
漳州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打下的最大城市。在漳州,他们第一次看到电影(看的是无声电影《火烧红莲寺》《唐伯虎点秋香》),第一次穿上胶底布鞋,第一次吃上美味可口的小吃……第一次看到栖在地上的飞机,毛泽东当年的警卫员吴洁清在《下漳州》一文中说:“红军第一次用步枪打下一架国民党飞机。到漳州后的第三天,毛主席带了我们去看这架双翅膀、机翼是帆布的飞机。”
小时候,母亲经常把“红军仔反”挂在嘴上,反,是漳州土话,意思是,红军进漳,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样。那时,我父亲刚刚15岁,随祖父从永定山区躲债到漳州不久,他说,红军和别的什么军队都不一样,看到老百姓都笑眯眯的,老百姓又高兴又不习惯,他们分的东西也不敢要。
长大之后,我听说红军进漳已是20世纪70年代。那时,我在福建省汽车运输公司漳州分公司工作。这是国有汽车运输企业,由旧社会的几家私营汽车公司合并而成,有3000多名职工,许多老工人都是以前留下来的老司机和修理工,他们对红军进漳记忆犹新,能讲出许多当年的故事。
福建省汽车运输公司漳州分公司编史办1986年12月编印的《漳州市汽车运输资料汇编》中,《民国时期漳州汽车运输编年大事记》这样写道:“红军攻克漳州,汽车工人派代表到天宝迎接,随即成立汽车工会。汽车工人为红军运送粮、盐等各种军用物资。”
在中共漳州市委宣传部编写的《漳州力量:红军进漳》(海峡书局2016年4月出版)一书中,则讲得更具体:“4月23日,在红军和闽南党组织的支持下,漳州赤色工会成立。汽车工人热情支持中央红军,立即恢复交通运输,源源不绝地把大批战利品、国用物质运到南靖水潮,再由闽西赤卫队、运输队运往中央苏区。”
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20年,从修理工到公司的黨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交了不少工人朋友,他们喜欢把他们的故事和我分享。有一次,一位工友告诉我,他修过飞机,我大吃一惊,他却笑了,笑得很开心。笑过之后,告诉我,是这么回事。
当年红军进漳,缴获了一架停在南门溪对面沙滩上的飞机,可是这飞机不能飞,红军就派了刘科长到汽车公司找工人修。刘科长到公司和工人们在一起,问寒问暖,像兄弟一般亲。当他提出要请几位技术较好的师傅去修飞机时,工人们没修过飞机,不敢去,他鼓励说:“去试试看,动动脑筋准能修好。”于是,这位工友就和几个胆子大的师傅一起去了。他们经过仔细检查,发现飞机的推进器上少了一颗螺丝钉,便到石码的一家工厂赶制了一颗符合规格的螺丝钉装上,终于试飞成功。
听说,当时红军曾用这架飞机散发传单。漳州人从来没见过从空中飘落下那么多彩色的纸张,雀跃欢呼,终生难忘。小时候,母亲还向我说起这件事。记得读小学时,我曾和几个同学到南门溪对面的沙滩上看飞机,据说,那架飞机就是当年红军在漳州散发传单的飞机。
我听说过当年毛主席的一些故事,那是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我上的是漳州一中(漳州一中是百年老校,红军进漳时叫省立龙溪中学),听一中图书馆的人说起当年毛主席到图书馆借书的故事。
毛主席爱书如命,不能一日无书。他走到哪里书就带到哪里,床头桌上都是书,白天黑夜都要看书。到漳州后,他听说他住的红楼隔壁省立龙溪中学图书馆藏书很多,就想来看看。有一天,公务之后,他抽时间来到图书馆。他看到图书馆里果真有很多藏书,喜出望外,看一本,爱一本,一下子就挑了几十本,有社会科学,也有自然科学的,连代数和英文的教科书都不放过。可是图书馆管理员听信传言,都跑了,他怎么借?没法办手续,又不能违反纪律,私自把书拿走。只好摇摇头,空手而归。
那说故事的是一位女老师,说着说着,便自己笑了起来,笑得很开心,仿佛这不是她听来的,而是她亲眼所见。
在学校里,我还听一位历史老师说过一个关于毛主席向陈嘉庚道歉的故事。
20世纪30年代,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在漳州开设一家胶鞋店。红军进漳后,通过商会向工商业家进行募捐,一般只捐财产的1%左右,多数都乐意接受。可是这个鞋店的经理听信敌人的谣言,逃跑了。负责筹款的同志没有办法,只好撬开店门,将店里的胶鞋一部分拿来抵捐款,按当时市价折价,拿到够捐款的数额,其余的还给封存起来。红军战士原来都穿草鞋,哪里想过这么漂亮的胶鞋啊?这一回每人买了两双,还舍不得穿,放到背包里。1940年,陈嘉庚应邀到延安参观,毛主席亲自接见,还为当年取走漳州店里的胶鞋,主动向陈嘉庚先生道歉,说,对不起了。陈嘉庚连声说:“您太客气了,红军做得对,这个经理太糊涂,红军应该这样。”
这位历史老师讲完这个故事时,还说了一句话,“这就是共产党得天下的一个很好的注解。”当时,老师的这句话,深深地印进我16岁的脑海里。
20世纪70年代,我所工作的汽车运输公司,管辖着漳州地区(当时叫龙溪地区)下面各县的汽车站,有一次,我出差到龙海的石码车站,听到一个这样的故事:红军进漳的第二天,便打下闽南商业重镇石码。红四军一进石码就向群众进行革命宣传,发动群众打土豪,向工商界筹款,发动广大青年参加红军。但是由于语言不通,工作遇到了许多困难,甚至出现了偏差,生活上也闹出了不少笑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红军在石码四处寻找会讲普通话的进步人士当翻译。当时,在石码镇严厝巷内住着一位清朝末年的秀才,姓连,是一位开明绅士,由于擅长画梅花,自号“梅仙”。红军就请他当翻译。有了翻译,红军的工作就很顺利地展开了。当时,我很想见一见这位红军的老朋友,车站的同志笑着说,他要是活着,现在有100多岁了。我也笑了起来。
在石码车站,我还听到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位姓林的进步青年,在一天夜里,和他的表兄蔡来喜,带着一班人马,到蔡来喜家开的米店,向蔡的父亲宣传红军的宗旨和政策,动员他支持红军。老人深明大义,表示乐意支持红军。于是,他们就开着几条小船,把米店里的米全部运到红军那里。后来,这两个小青年也参加了红军。姓林的青年还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第三连的政治委员(即现在的指导员)。
红军在漳州还进行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扩红”,也就是扩大红军。听说在漳州参加红军的人数将近1000人,还有几个南山寺的和尚也参加了红军。
我心想,南山寺的和尚参军,会不会与著名共产党人陶铸在漳州的地下活动有点关系?1929年春天,陶铸受党的委派,到福建从事地下工作。1930年,中共闽南特委遭受敌人的破坏,为了重建闽南特委,中共福建省委派陶铸到漳州。陶铸到漳州后,借住在漳州南山寺左厢房。当时的南山寺,有五个大和尚,十多个小和尚。陶铸和其中一位大和尚交上朋友,成了南山寺的“俗家弟子”,进而使南山寺成为地下党的一个活动点,红军进漳后,便有7个和尚脱掉袈裟,参加了红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时参加红军的和尚,有一位成了广东省兵役局局长,一位当了上海生物研究所的党委书记。
说到陶铸,我又想起他的夫人曾志,曾志也是一位老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志曾经在井冈山跟随朱毛红军转战赣南,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调厦门从事地下工作,任中共厦门中心市委秘书长。
红军进漳时,中共厦门中心市委的领导听说红军攻克漳州,便派曾志到漳州与红军联系。为了抓紧时间,曾志化装从厦门坐粪船到石码,辗转到漳州。曾志到漳州后,得到毛主席等红军领导人的接见,老战友重逢,自然有许多话可说,当毛主席知道她是坐粪船到石码时,风趣地说:“你的胆子真不小,21歲的小姑娘却骗过国民党的大兵!”
当年在红军“扩红”中参加红军的,有的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的考验成长为我军的高级将领,比如苏静,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又比如李兆炳,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
杨成武上将在《熠熠生辉的漳州战役》(《人民日报》1992年4月19日)中指出,“漳州战役对巩固发展中央苏区根据地,粉碎国民党第四次‘围剿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由于国民党在军事上对苏区根据地进行‘围剿,经济上进行封锁,造成根据地内财政经济巨大困难……漳州战役胜利后,红军在长汀举办了‘金山银山展览会,并建一熔银厂,把在漳州筹到的银圆重新熔化制成苏区货币,不仅鼓舞了群众,重要的是稳定了苏区金融。红军还把在漳州筹到的一批图书运回瑞金,办了一个中央图书馆……总之,源源不断的物资运回苏区,为苏区根据地政权建设、组织建设、军队建设、经济文化建设打下了物质基础。”
这就是富饶的漳州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红军进漳时担任红十五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纪委常委的唐天际将军在1987年11月回忆红军进漳时说:“红军要离开漳州时老百姓依依不舍,希望红军再回来。”
我想,“希望红军再回来”,就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1932年,红军在漳州虽然只停留了一个来月,却给漳州人民留下深深的印象,成为漳州人民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让漳州的老百姓明白,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人民领袖。于是,一个新的期待在漳州人民的心中滋生。
红军进漳17年后,漳州解放——当年的红军回来了;又30年,漳州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89年前“红军进漳”在漳州人民的心中种下对美好社会和幸福生活期望的种子。现在,这颗种子已经开出美丽的花朵。当时光跨入21世纪,历史给漳州新的机遇,漳州人民在辛勤劳动的同时,对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文化昌盛、人民安康的现代化漳州又有更多的期待。
责任编辑陈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