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老人的健康公共服务利用情况分析
2021-08-13熊萍王利娟
熊萍 王利娟
摘 要: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人口迁移过程中的流动老人日益成为关注的群体。尽管我国出台多项政策以保障人人免费享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但流动老人仍存在建档率低、健康教育覆盖率低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包括流动老人健康意识薄弱、流动性强不便管理、社区工作难以落实等方面。基于此,从国家、社区、个人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流动老人对健康公共服务的利用率,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流动老人;健康公共服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8-0024-03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虽然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已经连续数年下降,但2019年年末仍达到2.36亿。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的健康发展问题,不仅关系到流动人口自身生存发展、社会参与和家庭幸福,也关系到健康中国建设。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不断增强,家庭化迁移比例增加,在流入地的公共服務需求不断增长。然而我国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相关公共健康管理与服务的供给不足、质量不高,流动人口的健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流动人口获得医疗卫生资源的渠道与健康管理资源相对有限,也没有足够经济能力进行相关健康培训、定期检查和自我养护,加上健康意识薄弱,生活习惯不佳,流动人口职业相关疾病和伤害发生的风险较大[1]。流动老人由于年龄因素,身体健康状况更加受到关注[2]。2019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指出要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等在内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当前流动老人对健康公共服务的利用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提高流动老人对健康公共服务的利用率?研究以上问题对我国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流动老人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一、流动老人的健康公共服务利用现状
本文使用2017年国家卫计委组织实施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调查总样本量为169 989个,研究对象为60周岁及以上的流动老人,有效样本为6 478个。其中,男性占58.2%,女性占41.8%。受教育程度为小学以下的占16%,小学31.7%,初中30.2%,高中15.6%,大学及以上6.5%,样本结构比较合理。从流动老人的健康状况、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慢病随访、健康资源、医疗保险参保情况等方面,对其健康公共服务利用状况进行分析。
1.大多数流动老人健康状况较好,但对疾病不够重视。总体而言,流动老人的健康状况较好,42.7%健康,38.5%基本健康,17.6%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1.2%生活不能自理。但这些老人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生病首选自己吃药。数据显示,53.2%的流动老人最近一年有患病(负伤)或身体不适情况。当身体不适时,首先选择去本地药店的比例最高,占30.5%,其次是本地综合/专科医院占22%,本地社区卫生站占18%,本地个体诊所占13.3%,哪也没去、没治疗的占14.6%。
2.健康档案建档率较低。健康档案有助于医疗卫生机构快速方便地调取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做好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医疗或康复等服务,也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卫生政策的参考依据。《“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指出,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要达到70%以上,但2017年数据显示,仅有32.6%的流动老人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与规划目标70%差距较大,还有32.32%的流动老人没建也没听说过,21%的流动老人没建但听说过,14.2%的流动老人不清楚。该规划还指出,2020年,流动人口目标人群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覆盖率要达到90%,但调查结果显示,流动老人中仅有56.6%(3 209人)听说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且其中仅有57.4%(1 841人)建立了健康档案。
3.健康教育覆盖率较低。健康教育是帮助人们掌握基础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的重要方法。数据显示,流动老人接受过控制吸烟、慢性病防治、突发公共事件自救、心理健康、性病/艾滋病防治、职业病防治的比例分别为43.3%、40%、32.8%、29.1%、25.5%、22.3%,反映健康教育覆盖率较低。
4.教育方式日益多样化。健康教育方式日益多元化,通过社区短信/微信/网站这一方式接受健康教育的比例为26.7%,可能由于流动老人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方式不太熟悉,所以比例相对较低。目前仍以宣传资料、宣传栏等传统方式为主,宣传资料(纸质、影视)占比81.8%,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占70.6%。流动老人参与互动式教育的积极性较高,健康知识讲座占51.7%,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占50.5%,个体化面对面咨询占32.7%。
5.慢性病患者随访服务有待加强。流动老人中有35%(2 270人)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其中45.9%的流动老人在过去一年中接受过本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免费提供的随访评估、健康体检等服务,54.1%的流动老人没有接受过。《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的数据,2017年我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为50%。流动老人的这一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个百分点。
6.医疗服务机构可及性较高。《“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提出,2020年要打造30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调查显示,2017年流动老人从居住地到最近的医疗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居医务室、医院等)需要15分钟以内的占75.7%,15—30分钟的占21.2%,即30分钟以内的共占96.8%。这反映出我国医疗服务机构的可及性较高,医疗基层公共服务的能力较强。
7.医疗保险参保率较高,以新农合为主。流动老人中99.7%参与了医疗保险,其中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比例最高,为48.1%;26%参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2.5%参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7%参与公费医疗;6.1%参与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从参保地来看,在户籍地参保的比例均在57.3%以上,在本地参保的比例皆低于41.7%。
二、流动老人健康公共服务利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流动老人的健康状况较好,健康教育方式多样化、医疗服务机构可及性较高、医疗保险参保率高,但存在健康意识薄弱、建档率低、健康教育覆盖率低、慢病随访服务有待加强等问题,以下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层面来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1.健康意识淡薄,主动性差。流动老人的健康意识比较薄弱、主动性差,对公共健康服务的利用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由于流动老人的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是初中及以下的文化水平,对健康知识的获取不够,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健康素养难以提升。其次,流动老人健康教育参与度不高,不足45%,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覆盖率仅有22.3%。再次,社区提供的免费建档、免费体检等服务,流动老人担心要花钱、怕麻烦、拒绝配合,殊不知定期体检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后,流动老人对城市的融入感较低、社会参与度较低,社区发布的各项服务通知,即便是与自己健康息息相关的事情,他们不主动关注,也不积极参与。这些主观因素导致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难以落实到位。
2.流动性强,服务难度较大。调查显示,流动老人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型(家属随迁、照顧小孩的比例高达22.8%和15.6%),这部分老人的子女孙辈由于工作经商、升学就业、居住生活的流动性强,因此老人的流动性也较强,不便于社区机构贯彻落实流动人口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型流动的老人占比37.2%(务工经商),其中大部分从事批发零售业、家政、保洁、保安、维修等服务业,工作稳定性弱,不仅社区服务难度大,而且面临医保参保方面的问题。尽管流动就业人员医保转移接续制度早已出台,但各地参保对象、缴费水平、补偿水平等各不相同,流动人口想要跨地区转接医保关系仍然存在许多困难。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服务有待完善。第一,流动老人的健康建档率较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政策宣传、普及,提高流动老人的知晓率和建档率。第二,健康教育的内容未能与流动老人的健康需求相匹配,大多数流动老人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时间过长,工作负担重,不仅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甚至患上某种职业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大力增加家庭护理、职业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第三,健康教育方式要采取更加便捷、更主动和更直接的方式,吸引流动老人的兴趣,提高流动老人的健康意识。第四,慢性病随访率低,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管理工作主要由兼职人员进行,卫生技术人员不够,导致健康服务落实不到位。
三、促进流动老人利用健康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
针对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要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流动老人切实做好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慢病随访等工作。
1.国家层面。为实现健康老龄化,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各部门、各企业、医疗机构都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用多种宣传方式使流动老人认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在医疗服务机构可及性较高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健康管理人员、设备和资金等资源,提高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流动老人医疗保障水平。
2.社区层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有效整合辖区资源,建设基层健康服务网络,加强服务能力。落实流动老人健康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以流动老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如专家义诊、露天科普电影等),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建档率和健康知识普及率,使其方便快捷地享受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基于电子健康档案,以流动老人的健康需求为导向,提供与之匹配的健康教育知识和健康服务内容。通过系统、规范的培训工作,提升基层服务人员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3],提高慢性病随访率,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增强流动老人与社区医院的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如微信、电话等)丰富交流方式,提高服务效率。
3.个人层面。第一,流动老人应增加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主动吸收科学的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第二,及时更新健康档案,有利于社区健康管理工作的落实,通过监测、预防、评估和干预等措施改善流动老人健康状况。第三,提高生活稳定性,便于社区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和慢病随访服务等。第四,积极参与社区管理,承担社区志愿者角色等,以言传身教的形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接受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王培安.把握新时代人口流动趋势,推动流动人口研究繁荣发展[J].人口研究,2019,(2):3-5.
[2] 周长洪,刘颂,毛京沭,刘越,葛芳,刘佩丹,韩青松.农村50岁以上独生子女父母与子女经济互动及养老预期——基于对全国5县调查[J].人口学刊,2012,(5):57-63.
[3] 杨素雯,崔树义.流动人口社区健康服务的现状及对策[N].中国人口报,2016-08-05.
Analysis on the Utilization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s for the Floating Elderly
XIONG Ping,WANG Li-juan
(School of Economics,Chongqing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Chongqing 401320,China)
Abstract:The aging degree of Chinas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deepen.The Floating Elderly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group of concern.Although China has introduced a number of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everyone can enjoy the national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 free of charge,the floating elderly still have problems such as low filing rate and low education coverage.The main reasons include weak health awareness of the floating elderly,high mobility,inconvenient management,and difficult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ty work.Finally,it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rom the national,community and individual levels,so as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floating elderly on health public services and promote th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Key words:floating elderly;health public service;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
[责任编辑 文 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