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利萍:数控铣工织梦航天

2021-08-13武竹青

科学导报 2021年53期
关键词:数控铣编程航天

武竹青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开启了中国人在太空生活3个月的美好旅程。

翱翔于苍穹一直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走进新时代,为了实现飞天梦想,众多科研人员默默奉献、刻苦钻研、努力攻关,为我国实现航天梦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就有这样一位技术能手,她曾是一位普通技工,但工作的劲头,正如这如火的7月天气,热情、精进、卓越,给所有谋面的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名字叫韩利萍,是山西航天清华装备的一名数控铣工。

1、数控菜鸟练就过硬技术

作为公司第一批数控编程操作工的杰出代表,她刻苦钻研,努力攻关,将很多传统设备难以完成的产品,在数控机床上一一成功实现,突破了一个个不可能,使公司数控加工能力产生了3个乘数效应。她加工的关键零件,相继用在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平台上,稳稳地将“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送上了太空,为实现中国航天梦想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普通女工到技术大拿,韩利萍的成长之路并不一帆风顺。30年前刚刚高中毕业参加工作的她是机械加工行业的门外汉。“那时我真的很笨,最头疼的就是看不懂零件复杂的内部结构图”。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家做饭,突然想到“为何不利用家中的土豆、萝卜切出零件模型呢,这样不就可以很直观地帮助自己消化理解图纸了吗?”从那一天起,韩利萍家中的餐桌上便多出了一道不明形状的特殊的“菜”。就是靠着这样的台下苦练以及永不言败的执着,她迈出了技能成长第一步。

从此,她在这条路上不断给大家带来惊喜。在数控加工领域,她从三轴、四轴到五轴机床,每一个操作系统、每一台数控铣床、每一种编程软件,她都要上手先去琢磨,从一开始生搬硬套、照猫画虎到反复的实际操作,直至最后的融会贯通,说明书都给翻烂了;从逐字逐句写指令代码到程序应用再到系统变量开发,数控加工技术的“神秘面纱”被一层一层地揭开了;她先后掌握了发那科、大隈、西门子和海德汉等多种数控系统编程技巧,以及CAXA和UG软件编程应用技术,凭着对岗位的热爱和一股永不服输的劲头,让她从一无所知的数控菜鸟逐渐成长为一名精通操作、编程和工艺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第一次参加数控技能大赛就凭借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技能功底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山西省选拔赛数控铣职工组第二名的好成绩,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届数控技能竞赛中,作为唯一的一名女选手,她技压群雄,力拔头筹夺得了数控铣第一名,成长为航天领域技能人才的带头人,被大家誉为“蓝领院士”。

2、毫厘不放攻克精密难关

“航天无小事,毫厘定成败。”韩利萍深谙此理,所以她在工作中一直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在生活中1°的误差好多人可能选择忽略不计,但对火箭发射平台而言,那小小的1度也是致命的。”韩利萍负责加工的四通均流阀体是长征七号发射平台控制支撑臂调平精度的关键控制件,在不足200毫米见方的工件上分布着各种规格的70余个的阀孔,在腔体内部相贯交错,每个阀孔的加工精度都必须控制在0.02毫米(相当于头发丝1/3)公差之间,工艺复杂、加工难度很大,最初一次交验合格率仅为20%。

此后她认真消化技术文件,反复调整加工策略,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历时3个月,经过几十次方案选择、上百次的切削试验,总结出“阀体复杂孔系五步操作法”,有效解决了长征七号发射平台阀体孔系公差边界范围窄、冗余空间小的难题,实现了对整个工艺过程的精准掌控,使发射平台控制支撑臂调平精度的关键控制件一次交验合格率由原来20%提升到100%,保证了产品状态稳定质量可靠,实现了火箭精准入轨,为我国圆满完成空间实验室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韩利萍名字命名的班组(数控铣班组)是公司具有现代化先进数控加工能力的精加工班组,主要承担航天运载系统和型号产品发射、运输等地面设备的關键件、重要件的数控精密机加任务,为企业精密加工专业工艺技术中心。她先后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宇航发射和型号产品飞行发射试验任务,在型号产品生产中自觉践行“零缺陷、做精品”的理念,形成“质量为相关方创造价值”的共识,树立了“用高质量的装备诠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的质量思想。

3、师徒结对甘做赋能人梯

2012年,以韩利萍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成为了企业“攻坚克难的基地、技术交流的平台、人才培养的摇篮”。工作室是依托韩利萍班组组建,吸纳企业数控高技能人才、工艺技术人员和专家为成员的工作团队,主要承担宇航和国防产品零部件关键件、重要件的数控铣削攻关任务。多年来,工作室积极参加劳模大讲堂传授绝招绝技,参加双带活动,工作室成员每年都以“师徒结对子”的形式承担带徒任务,采取“量身定制”的培养模式,针对每个徒弟的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制定带徒计划和传授内容,结合岗位上具体的产品零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指导,有效提升了徒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室总结形成的“师徒结对子五步工作法”还在企业工会开展的双带活动中获得重点嘉奖。截至2020年度,工作室成员共带徒70人,目前均成长为生产骨干,其中5人晋级为高级技师,32人晋级为技师。

韩利萍时时处处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三尺铣台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她先后获得“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特级技师”等众多荣誉。

猜你喜欢

数控铣编程航天
数控铣削精确定位加工方法在起落架修理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效加工技术在数控铣床中的应用实践
玩游戏学编程,Blockly Games上手玩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逐梦航天日
编程屋完成数百元万天使轮融资
学编程,先画画
“我与航天有个约定”征文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