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卡脖子”技术也应“建档立卡”
2021-08-13李雪
李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2018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2018年出口控制法案》,对“新兴和基础技术”设置了出口限制。2018年发生的“中兴事件”和2019年发生的“华为事件”,使得集成电路等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上升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我国高技术领域进行打压,使得我国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面临着严峻的“卡脖子”局面。显然,只有走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才能彻底摆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应对“卡脖子”问题的新思路。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这场持续8年的脱贫攻坚战中,针对贫困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实施精准识别、靶向治疗、动态管理到脱贫摘帽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认为要对“卡脖子”技术进行彻底的、有层次的梳理,脱贫攻坚的建档立卡制度非常值得借鉴。
效仿脱贫建卡制可分两步走。首先,对被“卡”的技术进行全面梳理,建档立卡。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把“卡脖子”技术,一个一个找出来,一个一个攻克。有媒体曾连载系列文章,讨论了30多项“卡脖子”问题;多位院士组织撰写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与对策》报告,对集成电路产业中的“卡脖子”技术进行了梳理,凝练出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还有多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都对本领域的“卡脖子”技术进行过梳理。应效仿脱贫攻坚的做法,由中央统筹,汇总形成“卡脖子”清单,以便合力攻关。
其次,对可能被“卡”的技术精准识别,积极发挥战略科学家的战略规划和分析判断能力,从基础研究中筛选可能具有应用前景的关键核心技术,前瞻性地提出将来可能攸关国家经济、政治和国防安全的技术领域,对这些重中之重设立优先级。2019年,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全国300多位各方面的专家对我国基础和前沿技术进行了梳理,找出了需要攻克的底层关键技术,提出了在生物技术、脑机接口、量子信息和传感技术等14个具体领域、方向布局的建议。
最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依靠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國家战略科技力量,合力攻克“卡脖子”问题。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应注重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针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多方合作的重大项目组织模式,形成长效机制,协同创新、合力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