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2021-08-13刘晓庆
刘晓庆
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接受音乐的熏陶,不但能获得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而且能提升音乐素养和艺术修为。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元素,也是小学生音乐学习必须掌握的重点。然而,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师并不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音乐素养,这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不相符。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节奏训练,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通过节奏训练,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会让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导致课堂失去活力,教学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为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可应用节奏训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快速掌握音乐节奏,提高音乐水平。当然,在节奏训练时,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使他们获得更深的音乐感悟。
如在教学《大鼓和小鼓》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亲自示范,用恰当的肢体动作表示音乐节奏,再引导小学生找寻合适的肢体动作来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变化,如跺脚、点头、拍手等。对教学不同拍子的歌曲,教师可挑选《过新年》《小雪花》这两首歌曲,并利用肢体动作表达二拍子、三拍子的区别,帮助小学生有效分辨、掌握歌曲的节奏,激发小学生的音乐探索欲望,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水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
二、通过节奏训练,提升小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小学生想要学好音乐,离不开音乐表现力,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才能准确表达音乐的真实情感,让歌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通过节奏训练让小学生正确表达音乐情感,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如在教学《幸福拍手歌》这首歌曲时,教师可引导小学生自行发挥想象力,利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除了拍手、跺脚、点头之外,也可以通过旋转、伸展、跳跃、扭动身体等方式跟着音乐节奏跳动起来。这样,小学生就能慢慢掌握音乐节奏,理解肢体动作与节奏、音乐之间奇妙的联系,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播放他人利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情感的视频,让小学生了解更多的音樂表达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小学生仔细留意生活和自然中一些声音的特点,如风声、打雷声、汽车声、动物声、鸟叫声、关门声等,让小学生仔细模仿,并利用互联网播放一些包含上述声音的音乐,增强小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力,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三、通过节奏训练,提升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能力是小学生提升自身音乐综合能力的必备条件,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小学生可正确了解音乐表达的思想情感,掌握音乐蕴含的意境,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同时,音乐的感染力非常强,小学生若能掌握音乐的节奏感,便可以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将节奏训练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除了帮助小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和要素,感知音乐的美好之外,还能不断丰富小学生的个人涵养,树立良好的生活心态,促使小学生全面发展。游戏比赛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所以教师可以将游戏比赛融入节奏训练,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证教学效率。
如在教授《拍皮球》这首歌曲时,教师可先让小学生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利用肢体动作进行节奏训练,然后记录每组完成训练所需的时间,完成时间最长的小组可以进行个人表演。这样的游戏比赛,既能让小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又能促进小学生肢体动作与音乐节奏感的配合,在竞争中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增强音乐感知能力。长此以往,便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节奏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水平和音乐素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但在节奏训练时,教师要注重应用方法,如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游戏比赛等方式,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使教学目标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相符合。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新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