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置作业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策略

2021-08-13高珏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

高珏

摘要:作为“先学后教”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高中思想政治课前置性作业是应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的可行性选择,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前置作业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前置作业  思想政治课  核心素养

前置作业是指,在讲授新课内容前,教师让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储备进行尝试性学习,主要形式包括课前预习、资料收集、小型调查、合作探究等。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的描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根据前置作业在思想政治课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实验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应用策略,即从宏观延至微观进行设计参考,从结果转向过程进行展示评价,从个人拓展到群体进行反思实践,同时避免了学生负担过重,减轻教师的思想压力,增进师生的有效沟通,整合校内外资源。

一、前置作业应用策略理论依据

1.教育心理学理论依据

任何教学模式的提出都需要以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作为参考,前置作业的应用也不例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了解和学习理论的学习,参考最近发展区理论、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发现学习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理论,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前置作业的应用提出相应的方案。

教师要帮助学生避免角色混乱,鼓励青少年进行自我认同,使学生在学校中、家庭中、社会中能够有一致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作为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思想政治课有必要承担起帮助青少年顺利过渡该阶段的责任。同时,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冲突的领地,要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教师就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对知识的认同转化为在实践中的支持,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人格的发展与教育。

2.《新课程标准》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部统一制定的课程实施依据,是借鉴国内外教育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后,由国内教育界专家和学者经过严谨研讨之后的成果。前置作业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使用意义可通过《新课程标准》《实验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来说明。同时,《新课程标准》对前置作业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策略起到指导作用。

二、前置作业的运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作为深入总结课程改革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的改革成果,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修订的新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是现在乃至未来几年思想政治课的指导文件。《新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基本理念的描述包括四点,分别是:第一,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第二,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性学科课程;第三,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第四,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其中,第二点与第三点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前置作业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实践使学生感悟真理。在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这一理念中,《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注重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希望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观点和现实中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果教师充分应用前置作业,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从生活中发现现象,将生活现象与思想政治课知识结合起来,然后再回归到生活中,以此实现在实践中感悟真理的目的。

三、需要正确处理的问题

在思想政治课前置作业运用过程中,学校还要注意处理学生负担过重、教师观念固化、师生配合不佳和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避免学生负担过重,减轻教师思想压力,增进师生有效沟通,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最大限度地使前置作业实现“生有所得”的目标。

1.增进师生有效沟通

师生间的配合程度和默契程度源于师生间的情感,所以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完成思想政治课前置作业之外,还要构建与学生良好的关系。只有当学生信任教师,认为教师提出包含前置作业在内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个人能力时,学生才能真正认真对待。

2.整合校内校外资源

从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向其他科任教师和家长寻求作业帮助的学生少之又少,可见思想政治课前置作业极少与其他学科联系或家庭相联系。为了提高思想政治课前置作业的实践性,教师应更加注重整合校内外的资源。

第一,关于校内资源。首先,学校可以加强多学科的联系。活动型课程是当下各学科都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在前置作业中进行多学科的结合,甚至是校方能在每学期组织一次活动型课程支持多学科融合的实践类作业,将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一大突破。其次,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环境。校内存有很多社会情境,对寄宿制学校开展思想政治课前置作业困难的情况,教师可以尽可能地将前置作业设计贴近校园生活。另外,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展览厅资源、校史资料库等,也是教师在设计前置作业时可以参考和使用的。

第二,关于社会资源。教师应尽可能争取帮助。如让学生调查企业经营成功的案例时,可以寻找资源,对本地成功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又如在教学《实现人生价值》时,教师可以寻求周边社区帮助,安排学生采访具有突出社会贡献的人士。通过前置作业的形式,争取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对社会生活有更加贴近现实的体会。

参考文献:

[1]王锦飞.反映时代呼唤,重塑课程标准权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4).

[2]李晓东.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转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3).

[3]史永玲.“前置性學习”教学模式之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44).

[4]张惠玲.让前置性作业“一站到底”——浅谈前置性作业的“前”与“置”[J].福建教育,2014(34).

[5]李慧.高中思想政治课前置性作业设计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9.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松柏中学)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