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选穴规律*
2021-08-13时明伟李海平薛聪马鸿祥田丰
时明伟,李海平,薛聪,马鸿祥,田丰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一般认为是由于拇长屈肌肌腱发生增生、粘连等变形或变性,导致腱鞘狭窄,压迫行走其中的肌腱,引起局部慢性无菌性炎症[1-4]。本病好发于哺乳期女性及长期从事手部劳动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约为6∶1,是临床常见疾病,且随着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我国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5-8]。针灸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疗效显著,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针灸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相关研究中,对于取穴规律及共性的研究尚不完整。因此,本研究对针灸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研究进行收集、检查和汇总,以求找到取穴的共性和规律,为临床上针灸疗法治疗该病提供相关的选穴依据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收录的针灸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研究文献,以主题词加关键词的检索方式对以上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词为“狭窄性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针刺”“针灸”,初步筛查得到相关文献84篇,进一步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39篇,其中,包含18篇非针灸疗法,例如针刀疗法、穴位贴敷疗法、封闭治疗等,13篇综述,8篇非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所收录穴位,最终得到4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
1.2 资料分析对45条针灸处方中所涉及的穴位、归属经络和所属部位的频次和频率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使用IBM SPSS Clementine12.0中Apriori算法对45条针灸处方中所涉及的22个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使用IBM SPSSStatistics 21.0对22个腧穴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进行分析。
1.3 文献纳入标准文献中明确诊断疾病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治疗方法以针刺或针灸疗法为主;文献中有明确治疗穴位;所选穴位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所收录穴位;文献中临床样本量大于15例;内容重复的文献仅纳入1次。
1.4 数据提取及整理将纳入的文献名称、作者、腧穴、归经、部位以及针刺方法使用Excel 2019软件构建针灸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腧穴数据库。本研究探讨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选穴共性规律,文献中以针灸为主要治疗方法。
2 结果
2.1 描述性分析
2.1.1 穴位频次分析 对纳入的处方穴位进行频次分析,共22个穴位,总使用频次152次,将使用频次大于10次的穴位进行筛选排序,使用频次排名前3位的穴位依次为阿是穴(33)、合谷(23)、列缺(20),见表1。
表1 频次为10次及以上的穴位频率分布情况
2.1.2 经络及分布部位分析 对22个穴位依据《经络腧穴学》中穴位归经以及所属部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表3,其中,以手阳明大肠、手太阴肺经最常使用,腧穴分布部位以上肢肘关节以下部位最常用。
表2 穴位归经分布情况
表3 穴位部位分布情况
2.2 关联规则分析使用SPSSClementine12.0对纳入的45篇文献中的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筛选频次≥4次的穴位,使用Apriori算法设定最小支持度10%,置信度90%,最大前项数为5,结果显示,共有20条关联规则。置信度表示在前项腧穴出现条件下由关联规则计算出后项腧穴出现的概率,支持度大小表示该腧穴集合在总腧穴项集中出现的概率。对置信度和支持度排前10位的腧穴规则进行展示,见表4。
表4 关联规则分析
2.3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目的是对在相似基础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使用SPSS Statistics 21.0对数据库中频次排名前10位的腧穴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见图1。结果显示,一类为“阿是穴”,一类为“列缺-阳溪-合谷”,另一类为“鱼际-温溜-太渊-外关-曲池-手三里”。
图1 上穴聚类结果图
3 讨论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属于中医学“伤筋”“筋结”范畴,“经筋”一词,最早见于《灵枢》[9],“诸筋者皆属于节”“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筋者也,所以束筋络骨,绊肉绷皮,为一身之关纽,利全体之运动者也”。《灵枢·寿夭刚柔》言:“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10-11]。阳气和肝血温煦濡养诸筋,阳气不足、阴血亏虚导致诸筋失去滋养,不荣则出现筋痹,《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者……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12]。中医认为,该病机为气血阴阳亏虚,局部气血瘀滞,经络不通。《素问·宣明五气》云:“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行伤筋”指出过度行走、劳累引起筋膜组织的慢性劳损是造成经筋疾病的首要病因。根据经筋理论[13],该病病位主要为手阳明经筋所属的筋肉、关节。因此,针灸治疗该病多选用手阳明经穴,治则为舒筋止痛、疏经活血。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于肌腱与腱鞘反复摩擦劳损使组织和细胞发生无菌性炎症,进而引起局部血管扩张,腱鞘内滑液渗出,致使腱鞘充血水肿压迫肌腱,从而引起疼痛,在炎性因子的刺激下,腱鞘内肌腱发生增生、肥厚以及粘连等变化,使局部关节产生功能障碍出现屈伸活动受限。若不加干预勉强使用,当关节进行屈伸运动时,水肿的腱鞘挤压增生、肥厚或粘连的肌腱会出现疼痛,可伴有弹响声[14-18]。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9-21]:①慢性劳损:关节长期重复过度屈伸运动,肌腱之间反复摩擦,或手腕长期处于负重状态,使腱鞘不断遭受压迫,从而产生炎症。②解剖位置:该病变解剖部位是肌腱与腱鞘的起始部位,为相对狭窄的骨性纤维管结构,最容易发生压迫产生疼痛,引起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文献统计结果显示,阿是穴、合谷、列缺、阳溪、手三里、曲池是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最常用的穴位,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为最常用经络。从穴位置信度和支持度分析结果来看,临床最常使用的穴位配伍为“列缺-阳溪”和“手三里-列缺-阳溪”。聚类结果显示,阿是穴为针灸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主要穴位。《千金方》云:“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即云阿是,灸刺皆验。”阿是穴以痛为腧,乃气血临时聚结之所,是邪气由表入里的传输点、疾病反应点、治病的最佳刺激点,针之可引邪外达,消散聚结之气血,从而缓解疼痛。大量研究表明,阿是穴有局部镇痛效应[22-23]。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阳溪为手阳明经经穴,手三里为手阳明经腧穴,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手阳明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者,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手太阴肺经出于中焦,朝百脉,主一身之气,助心行血。肺与大肠经相表里,一阴一阳,互根互用,刚以束骨,柔以维合,刚柔并济,阴阳平衡,以维持关节灵活运动[3,24]。从统计结果来看,针灸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主要以局部选穴(如阳溪)为主,配合远端取穴(如肩髃),体现了腧穴主治作用中近治作用及远治作用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常用穴位进行归纳分析,一定程度上为针灸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选穴提供了依据。但本文所纳入的文献数量偏少,文献质量不高,在将来的研究中,将进一步通过对数据库程序的编辑和纳入文献质量评价来进行完善。此外,临床中应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提高针灸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证据等级,筛选出针灸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科学和规范的选穴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