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民政厅匠心描绘新时代民生发展蓝图
2021-08-13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广东全省民政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脱贫攻坚、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深入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切实发挥兜底性、基础性作用,以“专精细实”的工作作风,着力推进民政领域“大救助、大养老、大儿童保障、大慈善、大社会治理”五大工作体系建设。
从老有所养到弱有所扶,再到众有所帮,广东民政步履不停,让群众暖意融融,奔向幸福小康生活。
成绩单暖人心多项重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十三五”期间,广东民政交出了一张张温暖人心的民生成绩单。
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位居全国前列,福利彩票总销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
多项创新工作在全国推广,广东社工“双百计划”进阶为“双百工程”,打造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新模式,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创新城乡社区协商,越来越多的“广东品牌”在全国打响。
为解决好群众关切的“为难事”,深化“放管服”改革,紧扣“三项落实”,聚焦“五大体系”,成立厅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出台“谁执法谁普法”实施意见,制定普法年度计划和责任制清单,统筹推进普法工作。仅通过社工开展政策宣传一项,直接受众近300万人次。广东建设“智慧民政”,建成并推动省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等多个系统广泛使用,107项民政服务事项进驻“粤省事”民政专区,开通12349民政服务热线,有效提升了民政系统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服务保障大局成效显著,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牢牢守住“民政服务机构不发生疫情”“民政服务对象不因疫情影响而挨饿受困”两条工作底线,有力保障民政服务对象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完善“五大体系”建设
眺望前方奋进路,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广东民政描绘出一幅民生保障发展蓝图。
据了解,《广东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下称《规划》)科学谋划“大救助、大养老服务、大儿童保障、大慈善、大社会治理”五大工作体系建设,设置了25项具体量化指标,推动实施14项建设工程项目,计划修订或出台10个地方性法规或省政府规章,全面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大救助体系方面,“十四五”期间,城乡低保标准年度增速不低于居民上年度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到2025年底,农村低保标准占城市低保标准的80%以上,查明身份信息流浪乞讨受助人员接送返回率100%;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特困人员全自理、半自理和全护理照料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2%、30%和60%。
养老服务方面,到2025年底,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以上,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60%,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数量达到20万人次。
儿童保障方面,“十四五”期间,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增幅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幅,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与孤儿享受同等社会福利保障政策,到2025年底,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达到50%以上。
构建大慈善体系方面,到2025年底,慈善信托数量达到110个,志愿服务站点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的覆盖率达到80%,福利彩票销售网点达到1.15万个。
构建大社会治理体系方面,到2025年底,每百户居民拥有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达到32平方米,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数量达到18人;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达到2000个,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15万人,“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覆盖率达到100%;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70%,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实施率、县级城乡公益性安葬(放)设施覆盖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均达到100%。
走访慰问精准发力让特困人员住上“安乐窝”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东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解忧暖心传党恩”专项行动以及省民政厅“智慧救助惠民生”行动,聚焦特殊困难群众,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发动全省民政系统党员、干部以及“双百工程”社工力量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开展全面入户核查,并对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群众进行结对帮扶、走访慰问。
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武东村80岁的特困独居老人区伯,在今年民政干部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对特殊困难群众走访后,住进了区民政局帮助他改造的宽敞明亮的新房,并且用上了适老化设备。
江海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和社会组织股工作人员杨镇财在探访慰问区伯时发现,区伯居所室内墙门窗残破,没有厕所和厨房,甚至连煮水用具都没有,冬天只能洗冷水澡……于是,江海区民政局将区伯的居所改造纳入了区“共建一个家”贫困家庭旧房改造第三期项目和市“民生微实事”项目。通过市、区、街、村“四级慈善”联动援助机制以及民政补助,筹集了35400元改造资金。今年4月底,区伯的居所完成改造。改造后的房屋室外地面修饰平整,上房顶的楼梯安全稳固;还新增了厨房、厕所,家中还安装了智能适老化设备。
此外,民政部“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开展以来,省民政厅结合厅“智慧救助惠民生”行动,在全国率先研发手机APP入户调查小程序,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开展入户核查工作,对特殊困难群众实施结对帮扶,提供“送政策、送温暖、送帮助”的贴心服务,协调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截至5月底,全省民政党员干部共入户核查低保对象、特困人员24.9万户,入户完成率达30.4%,主动掌握困难群众生活实情,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政策性问题96个,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解决困难群众个案性问题5502个;走访慰问成功结对帮扶的特殊困难群众3.6万人次,资助资金330万元。
引入优质服务资源推动养老服务综合体镇(街)全覆盖
《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60%。其实,在珠海,镇(街道)一级养老综合服务体已实现100%全覆盖。
珠海市三灶镇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自2020年11月建成开放。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心以长者需求为导向,发挥示范功能,整合引入各种优质为老服务资源,为长者提供日间照料、营养配餐、医疗保健、康复理疗、健康评估、心理咨询及上门服务等服务,直接服务长者逾1.3万人次;同时,作为镇街级平台,为全镇下辖的8个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培训、督导、评估的服务,实现了社区“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圈在全镇8个村居全覆盖,筑起老人温暖的社区之家。
三灶镇老人张姨(化名)去年底中风,经治疗出院后仍有走路不稳、口吃不清等症状。张姨家距离三灶镇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走路约15分钟路程,听说中心有康复服务,她马上报名。通过评估,张姨被评定为“照顾需求三级”。为此,中心主管组织康复师、护理员及社工共同制定了“以康复为基础,心理辅导+社交活动相结合”的服务计划,从身体机能康复、心理慰藉及个人护理方面为张姨服务。
于是,张姨每天早上8时准时到中心接受治疗,中心社工还协助她释放心理压力,邀请她到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经过一个多月的康复训练,张姨的个人生活已能够完全自理,还能做简单的家务以及接送外孙女放学。“我的身体好了,心情也好了,我和家人真的很感谢你们!”她说。
据悉,珠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截至目前,珠海建成24个镇(街)居家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306个村(社区)居家养老设施,配建235个长者饭堂,全面完成十件民生实事任务,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100%城市社区、90%农村社区的目标。
(广东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