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一重:中国制造业的第一重地

2021-08-12绿绮

新青年 2021年7期
关键词:核电机床总书记

绿绮

桂玉松

刘伯鸣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共和国长子”,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中国制造业的第一重地”。

中国一重,位于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是“一五”期间苏联援助中国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重大装备材料研发中心。

工厂竣工投产后,成功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方坯粗轧机和第一台125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为新中国没有制造过成套重型机械设备的历史画上了句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一重生产了400吨锻焊热壁加氢反应器、2800毫米铝板轧机等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实现了替代进口和国产化。

2016年,中国一重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技术工人刘伯鸣,因为常年工作在一线,技术能力首屈一指而被企业发现,被推举为技术带头人。

中国的核电企业把高难度的核电设备制造,交给了中国一重。刘伯鸣和他的团队经过前期大量的工作,終于找到了锥形筒体在专用芯棒拔长、专用马杠扩孔叠片增减时机等锻造过程的关键控制点,最终,锥形筒体锻造成功,不仅填补了国内锻造技术的空白,同时也彻底打破了核电关键锻件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

2018年,中国一重打通了技术与技能人才上升的通道,刘伯鸣因业务突出,被选拔成水压机锻造厂的副厂长。他带领技术人员进行科学创新,打破国外多项技术垄断。

2018年9月,刘伯鸣作为中国一重的首席技能大师和习近平总书记握手。他自豪地汇报:“总书记,刚刚您看到的所有核电产品,都出自我和我的团队之手,很多产品已经由‘跟跑变为‘并跑,提升了国际竞争力,赢得了国际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你是一重的有功之臣!

被称为“刀客”的桂玉松,“对手”是一个200多吨重的实心钢转子,他要钻通一个长10多米的深孔。打孔不难,但为保证精度,刀具工作时抖动范围不能超过0.02毫米。桂玉松只能停下来,更换强度更高的刀具,调整机床参数搞创新,一次次的失败终于换来了最后的成功。

车间内,几十米高的“天车”在头顶轰隆隆平移,比大腿还粗的钢链吊索,抓着一根直径二米多、长十多米的合金钢转子再次来到机床。刀盘伴着润滑油,探入合金钢内部。机床尾端,带着钢屑的润滑油废液汩汩排出。从24小时深钻10厘米,到如今的8小时钻7.8米,桂玉松的操作中依旧看不见管孔内的刀,只能凭借机床的轻微震动和声响“找感觉”。但是,这些“几秒钟的感觉”,已被他变为数控机床的数据模型,成为每个工友都能干的“教科书”。

2020年,“00后”小伙子周杰,荣获黑龙江省多轴数控技能大赛第一名,第九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五轴联动加工技术赛项学生组一等奖,他来自中国一重技师学院。

中国一重,因为有无数勇于在百吨锻件上“绣花”的大国工匠,荣获“中国第一”也就不足为奇。它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28项,7项“卡脖子”技术已完成3项攻关任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6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编辑·李泽一)

猜你喜欢

核电机床总书记
机床展会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2019,中国机床变中求进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基于通用机床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轮对旋修
机床挤刀装置的控制及应用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