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起一簇星火

2021-08-12

国企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兵工厂党组织

支部建在“井岗山革命根据地修械所”、党组织领导建立营利性企业“中华钨矿公司”、香港八路军办事处创办外贸公司“联合行”、官田兵工厂探索“依靠工人,民主管理”……

一个个红色国企雏形,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中诞生。

如果从1927 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办的小型机修所的党建工作算起,国企党建已94 年;

如果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前身,也就是1931年在江西官田村红军根据地成立的中央兵工厂的党建工作算起,国企党建已90年;

如果从华润集团的前身,也就是1938年八路军香港办事处组建的“联和行”的党建工作算起,国企党建已83年……

国企党建开端——支部建在“井岗山革命根据地修械所”

1927年,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以“支部建在连上”为行动轴心进行了整编,形成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党的领导组织机构。自此,人民军队建立起完整的党组织体系,为党领导军队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党支部建在连上”,一簇簇革命火种映红了井冈山。由此,中國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话说起来虽轻描淡写,但过程中的艰辛却难以想象。

同年10月,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后,得知当地有个小型修械所,甚是欢喜。当时,部队中正好有不少坏枪急需修理。经过党组织商议决定,将修械所改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修械所”,并抽调多名懂修枪的战士,以充实枪械修理的力量。

井冈山会师后,湘南农军近万人上山,枪支紧缺的问题凸显。为了能有更多的枪支补充,一批湖南水口山铅锡矿工出身的战士被充实到修械所,并添置了生产设备,正式成立“军械处”。特务营长宋乔生任处长,对生产负责。

随后的日子,军械处的20多名工人昼夜不停,源源不断地把修好的枪支送往部队。同时,他们还扩大生产项目,试造土硝、土炮。虽然一开始并不顺利,几番试验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大家毫不气馁,经过不断摸索,终于造出了一门土炮。工人们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造出了“来火枪”“单响枪”。

整个革命战争年代,类似“机修所”“军械处”这样的公营厂矿,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陆续发展起来。广大党员和全体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和障碍,确保了生产任务的完成。虽然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探索公营经济党的建设条件还不成熟,但是却为后来国企党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国营工厂雏形——官田兵工厂探索“依靠工人,民主管理”

1931年,中央红军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胜利,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此时,枪支和弹药极为紧缺。通过战斗,中央红军虽然缴获了2万多支枪,但是其中有许多零件不全、无法使用。

同年10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开拓我军军械修造工作,组建兵工厂。厂址确定在江西省兴国县莲矿区官田村。

官田兵工厂成立之初,只有4座打铁炉和200多把锉刀、100多把老虎钳,主要以手工修理枪械和复装子弹为主。

1932年9月,党组织从沈阳调来了一批熟练技术工人,充实兵工厂的技术力量。此后,兵工厂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不但能修理步枪、机枪、驳壳枪、迫击炮,甚至可以制造出完全合格的步枪和子弹。

1933年4月,在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官田兵工厂奉命组建三个分厂:一是红军弹药厂,主要负责复装和生产枪弹,制造麻尾手榴弹和地雷;二是红军杂械厂,主要负责打制刺刀和铁器杂件;三是由原枪炮科改建的枪炮厂。

直到1934年5月迁往瑞金,官田兵工厂共修配步枪4万多支、迫击炮100多门、山炮两门、机关枪2000多挺,翻造子弹40多万发,制造手榴弹6万多枚、地雷5000多个,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

官田兵工厂作为第一个由党组织管理的工厂,在生产中摸索出一套“依靠工人,民主管理”的国营兵工厂模式,先后制定了《中央红军兵工厂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中央兵工厂车间生产劳动管理制度》《苏维埃国家工厂支部工作条例》《枪炮科生产进度指标》等制度,在人、财、物等方面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初探,为我党经营管理国有企业积累了经验。

国企“营利”伊始——党组织领导建立“中华钨矿公司”

茫茫白雾绕青山,白墙黑瓦缀山间。走进位于于都县铁山垅镇的江西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回看企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党组织领导建立国有企业的不易。

这家隶属于江钨控股集团的钨矿企业,系由1907年国内首先发现钨的西华山钨矿,以及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成立的“中华钨矿公司”等一脉相承演变而来。

钨是重要的战略物资,金属钨可用来制造白炽灯中的钨丝,钨钢更是制造枪械的重要原材料。

1921年,铁山垅钨矿区开山。之后的近十年,矿产资源被资本家、山霸疯狂劫掠,矿工利益被层层剥削。1930年,工农红军驱逐了资本家,打倒了山霸,接管了山场和开掘点,设立了“公营铁山垅钨矿”。

经过一番深入调查研究,上级指示四县边界特委要以矿山为重点、以矿工为骨干开展工作,并撰写、编印了《仁风山及其附近》小册子,下发到各基层党组织,进行指导。

1932年,“中华钨矿公司”在公营铁山垅钨矿的基础上正式成立,这是党组织领导创建的第一家国有营利性企业。当时,除公营铁山垅钨矿全体采矿红军官兵和工人参加成立大会外,较远的公营白鹅(又称赤鹅)洗砂厂和仁风山、上坪、庵前滩等矿场,都纷纷派代表参会祝贺。

在公司迅速扩大的过程中,领导层从基层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红军、矿工骨干,充实到干部队伍中,并在每个生产中队增设了一名指导员和工人长,形成了一套权力集中、运行民主的协作监督机制。

从1932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钨砂贸易总计创造了620万元的财富,有力地支持了苏区政府的运作和红军的发展壮大。

红色电信启动——缴获“一部半”电台种下电信事业基因

1930年,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红军首次缴获到敌师部的一部电台,但发报机已经损坏,只能收报。报务员王诤、刘寅等也在此时参加了红军。

随后,在东韶(芍)战斗中,红军又缴获了一部完好的电台。

作为红军的第一批报务人员,王诤和他的战友们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开办无线电训练班,靠着缴获的“一部半”电台,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无线电通信事业。

“一部半”电台,还不能实现无线通报,主要就干两件事:抄收新闻和收听敌军情报。

1931年1月6日,在红一方面军总部所在地的江西省小布赤坎村的“龚氏家庙”,王诤等人首次架设起无线电台。5月,经过20多天的日夜侦听,他们终于截获到了敌方动向——

“我现在福田,明晨出发。”

“去哪里?”

“东固。”

这是无线电台首次配合红军作战,取得了歼敌公秉藩师大部和47师一部的重大战果。

一步步发展壮大的无线电通信,在解放战争中成为党中央运筹帷幄、掌控全国战局的关键力量。仅三大战役中,发给党中央的各野战军电报就达1000余份。毛泽东更是为通信刊物《通信战士》题词:“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截止到1940年,华北各战区有电台160余部,华中、江南各部队有电台近60部,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多個无线电专用网络和各级无线电通信网。

如今,在万物互联的新时代,我国5G专利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网络通信实现全球引领。作为“红色通信”的传承者,中国电信正大力实施“云改数转”战略,为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红色外贸发轫一一香港八路军办事处创办外贸公司“联合行”

从战争时期作为党的重要贸易机构,为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和军需物资;到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贸易总代理,架起与世界经济沟通的桥梁;再到改革开放后,发挥出促进国家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华润集团始终在传承红色基因中锻造企业生命力。

1938年1月,为了妥善保管募集到的物资和资金,并顺利送往抗日前线,党中央在香港设立了八路军办事处,并派杨廉安(原名秦邦礼)注册成立了一家合法的经营公司“联和行”。

“联和行”的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将世界各地捐款兑换成国内流通货币,送到延安;二是接收、转运慰劳品,采购前线需要的西药、无线电器材、交通器材等;三是安排许多到香港看病和养伤的革命军人和民主人士。

1941年,日军攻占香港,“联和行”失去了与上级组织的一切联络。杨廉安毅然决定回到内地,重新与党组织建立联系。穿着亲手缝制了“特殊”马甲,把联和行所有的资金卷成小卷,藏在内侧的小口袋里,杨廉安乔装成难民、乞丐、和尚,经过6个月时间,穿越了8千里战区,终于把资金一分不少的交给了党组织。

1948年,“联和行”改组扩大,更名为“华润”。这段时间,“华润”重点打通了世界与中国的贸易通道,为解放军采购了大量的军需物资。如果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百万支前民工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小车里装的许多军需物资则是“华润”提供的。“华润”的货轮将这些物资从香港运抵大连、天津、青岛,再装上小车,由百万支前民工运到前线。“华润”还为解放区的城市运去了大批的粮食、棉花、煤炭、机器、印钞纸、新闻纸,有效地恢复了当地生产、平抑了物价。

辽沈战役后,东北局实行了统购统销政策。收购的当地物资,通过“华润”控制的货轮运抵香港并转销海外,换取的外汇则用于购买军需物资。这种在战时形成的贸易模式,在解放后推广到全国,成为计划经济时代内地与香港贸易往来中的重要形式。

不仅如此,“华润”还先后把蔡廷锴、章伯钧、沈钧儒、郭沫若、许广平等350多名民主人士由香港安全送抵北京,保证了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顺利召开。

机电工业根基——地下党组织周密部署保住湘潭电机厂

1936年,在“工业救国”“实业救国”的时代背景下,湘电集团前身——中央电工器材厂(后更名为湘潭电机厂)在湘潭下摄司选址建厂。不久后,全国便进入了艰苦的全面抗战。

在那个最困难的时期,中央电工器材厂工人坚持生产电机、电线、灯泡等产品,极大地满足了战时军需和发展国内工业的需要。

1948年,全国解放的曙光已然显现。国民党在撤离时对重要的工业设备采取要么破坏、要么迁走的措施。当时,从国外引进的全套技术资料、图纸和先进的机器设备均存放于中央电工器材厂。此外,还有78名留美归国的技术专家也聚集在此。

为了更好地保护珍贵的图纸和设备,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在中共中央南方局以及湖南省工委、湘潭城市工委的领导下,工厂的工程师蓝毓钟和卢荣光、样具钳工陈光、绕线工李集发等地下党员立即行动,组建了以党员、进步青年职工为骨干的护厂队。队员们全副武装,白天打靶演习,自制手榴弹;晚上则在厂区及生活区站岗放哨,流动巡逻。

操练的喊声,打靶的枪声,手榴弹的轰隆声,壮大了护厂声势。一时间,震慑住了国民党地方保安队。但是,仍有敌特分子不死心。他们组织40多名土匪,扛着2挺机枪、4支美式冲锋枪、30多支步枪,直奔厂区而来。

情况紧急,地下党组织立即做出部署。一方面组织工人摸清虚实,掌握动向;一方面加强巡逻,严阵以待。同时,联系党领导的地下武装进行支援。因为信息反馈及时,行动十分迅速,当天傍晚,就解除了土匪的全部武装。

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湘电人用护厂斗争的胜利,保住了中国机电工业的根基。

1949年8月15日,长沙军管会、湘潭地区工矿接管处、湘潭电机厂军事接管联络组顺利接管了工厂。

新华制药成立——胶东抗日根据地炮制“丸、散、膏、丹”

一提到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产品,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新华制药。作为我国重点骨干大型制药企业,新华制药是我党、我军创建的功勋药厂,它的红色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

1943年前后,山东战事频繁。胶东军区与日军作战达975次,平均每天两次以上,部队伤病员不断增多。因为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分割、封锁和“蚕食”策略,所以军需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极为紧张,甚至连战场急救的药棉、绷带、酒精都已用完。建立制药厂成为胶东根据地的当务之急。

1943年11月,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亲自谋划,从军区卫生部所属单位抽调了18名医务人员,在牙前县后垂柳村成立了制药小组(即新华制药厂的前身)。

制药小组成立之初,一无资料,二无设备,只能用锅碗瓢盆和农家用具代替仪器,采取“土办法”进行药品的研制生产。最初的产品,是就地取材炮制的膏、丹、丸、散、酊、露等中成药。

随着部队战地救护需求增大,消炎和麻醉药品一类的化学药品不断告急。为此,制药小组全体人员以缴获的日本药学书为教材,边学边干。很快,他们利用盐滩的卤水和纯碱,制成了碳酸镁;将棉花纱布脱脂消毒,制成了药棉、绷带和裹伤包;用烧碱和油脂制成各种肥皂和消毒用品。

一批批药品送到了前线,使大批伤员得到了及时救治。

仅仅5年时间,新华制药就发展成为拥有700多名职工、6个分厂和一室一部的大型制药厂,生产的药品占部队需要的70%,有力地支援了鲁中南、济南、淮海等重大战役。特别是在淮海战役前,新华制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仅用4个月时间,就生产出各种急救包96万个、纱布25万米、脱脂棉5000公斤。

在不断发展壮大中,新华制药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山东境内唯一能够生产制剂的制药厂。

猜你喜欢

兵工厂党组织
“一心”抗疫,党组织“疫线”展现力量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美国富兰克林兵工厂F17—L半自动步枪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
浅谈如何激发医院基层党组织工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