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析《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2021-08-12杨柳

参花(上) 2021年8期

摘要:扬·范·艾克的油画《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一直是人们所喜爱的作品,本文全方位地解读《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了解它背后真正表现的世界及表达的意义。

关键词:《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物体的摆放 光的表现

一、作者简介

扬·范·艾克(Jan van Eyck)生于马赛克城,他是一位弗兰德的杰出画家。扬·范·艾克是早期尼德兰画派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15世纪北欧后歌德式绘画的创始人。[1]

尼德兰,位于如今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北部的一部分区域,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尼德兰的文艺复兴运动要比意大利更晚一些。而尼德兰的封建主义思想根深蒂固,这就使得尼德兰的发展受到束缚,人们接受新观念较为缓慢。[2]但在地理上,尼德兰处于莱茵河、马斯河和些耳德河流的交接位置,贸易运输发达,新观念、新事物更易于流入尼德兰。[2]这也就使得文艺复兴最繁盛的地区除了意大利以外,就是尼德兰。正是如此背景下出现了扬·范·艾克和他的哥哥两位著名的艺术家,而扬·范·艾克在油画的上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二、创作背景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讲述了意大利美第奇家族在布鲁日的代言人阿尔诺芬尼结婚的场景,阿尔诺芬尼是扬·范·艾克的好友,扬·范·艾克参加好友婚礼所绘画的此作品,属于木板油画。

三、画面内容

画面中最直观的两个人就是阿尔诺芬尼夫妇,画面上的左边身穿裘衣的男子便是商人阿尔诺芬尼,他戴着黑色大礼帽,目光略显呆滞,神情几乎看不出喜乐,身穿一件棕色毛绒大衣,圆领无袖,露出里面黑色的上衣,黑色上衣是竖着的V领,两个袖子类似我们现在的灯笼袖。右胳膊弯曲,手放于胸前,松弛地张开呈祈祷状,左胳膊微微前伸,左手扶起左边妻子的手。下身由于大衣很长的原因被遮挡而看不清,脚上穿着黑色长筒靴子,右脚向前,左脚向着妻子的方向,呈现出放松而挺拔的站姿。画面上的右边身穿绿色衣服的女子,即阿尔诺芬尼的妻子,她头戴白色布子,布子边缘露出一些白色线头,表现出白色布子很厚的质感,右上方白色布子没有遮挡的位置露出女主人精心束起的发髻,她的头微微向下低,眼睛却向前满含爱意地注视着阿尔诺芬尼,脸部略显圆润,脸颊晕出淡淡的粉红色。她身穿绿色礼服,领口、衣袖与阿尔诺芬尼的大衣相似,米白色的圆领,均无衣袖,而衣服在肩膀处向下开一个巨大的袖口,垂落下来达到女主人臀部以下的位置,均用米白色绒布装饰。下拉的绿布又做了精致的褶皱处理,不难看出衣服的华丽。绿色的礼服长长地垂落地面,一根棕色的束带在女主人胸前束起,并将胸前的绿衣高高束起,使服饰呈现出前面略高后面拖地的时尚效果。她的腹部微微隆起,左手放在男主人手中,右手抚上微微隆起的肚子,袖口以及衣服下摆处露出的蓝色打底可以看出她里面穿了一件蓝色长袖且很长的衣服。在画面右侧有一扇窗,右边的窗户向里打开,窗外的光线通过窗户照射进来,依稀可以看到窗外有些郁郁葱葱的树木,上方的窗户像是有防护网,可以看到有网状装饰在上方,下方的窗户由木板和透明玻璃拼接而成,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窗外有一个很精致的围栏,挨着围栏在屋内的位置放着一个苹果。窗户下方放置一个木桌子,桌子上摆着几个橘子,被窗外的阳光照射得格外突出。画面的左下角放着女士的一双拖鞋,在光线中的亮度使它成为屋内格外亮眼的一部分。画面中间的上方,挂着一个欧式吊灯,六个蜡烛台左右对称,而只有左侧前方有一个蜡烛在燃烧。而画面中心是屋子后面的墙面,墙面上挂着很精致的凸面镜,凸面镜上方有画家扬·范·艾克的签名,凸面镜的旁边有一串挂饰。而最有趣的是,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整个屋子呈广角试画面,扩大了整个屋子的视野,整个屋子的画面又从凸面镜中倒射出来。我们将镜子放大的话,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扬·范·艾克本人的自画像。凸面镜下方摆有红色的沙发,红色的抱枕柔软的质感也被画家刻画得十分逼真,沙发的下方几乎注意不到的位置还有一双红色的拖鞋。地面铺有木制的竖形地板,画面的中下方画有一只长毛小狗,在阿尔诺芬尼的影子里,由于光线的昏暗,已经看不出這只小狗是因为光线的昏暗还是自己本身比较脏的问题,毛色的亮部呈土黄色,暗部呈黑灰色,却给人一种白色小狗的感觉。在画面右边,女主人身后是一张红色的大床,床头呈比较深的咖啡色,在床头柱子上还挂有一个同色系颜色更深的小包,红色的纱幔围绕着床上红色的枕头和被子。在视觉的这方纱幔呈拉开的状态,而纱幔上挂有一个红色的布袋,里面装有重物,使整个布袋的布褶呈垂直向下的状态。红色的床单被女主人绿色的礼服遮挡,在颜色上不显得突兀。

四、艺术分析

(一)《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的背景及其表现的哲学、政治、宗教层面的关系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所描写的内容是阿尔诺芬尼结婚的场面,但根据时间记载,扬·范·艾克于1434年所作该作品,但阿尔诺芬尼的妻子在前一年已经去世,所以该作品的写实性还有待证实。

在哲学上,扬·范·艾克对油画进行改进,发明了新版的调色油,使油画更容易上色,新的调色油使艺术家可以层层渲染画面,画面更为细致生动。扬·范·艾克对光线的表现以及透视关系上(由于是凸面镜的表现)也很值得研究,都体现出他将技法与科学相结合,艺术精神与哲学精神相互辉映,成就了他对画面整体的把握。

在政治上,扬·范·艾克当时深受菲利普三世重用,画坛上的地位显著,尤其是他对细节的处理和光的表现,对后代艺术家在作品上的影响深远。阿尔诺芬尼是一位贵族,画面中的细节无一不体现着这个家庭的富裕,大到男女主人的衣着配饰,小到通过他们的服饰断定他们所在的季节,而这个季节屋内还摆放着橘子的家庭在贵族中也是为数不多的,由此也可见扬·范·艾克所绘画面的精细程度。

在宗教上,该时期是文艺复兴的启蒙时期,在画面上可以看出它已经不是早期画家所表现的神话人物,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中的人物。人们的思想已经开始解放,艺术家的画面开始逐渐进入现实生活。扬·范·艾克有的作品还在表现圣母,有的作品却已经走入生活,而这幅《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表现的就是现实中的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艺术进步。

在道德上,美国哲学家帕克认为:“善的形式与美的形式是同一的。”劳伦斯甚至说:“艺术的基本功能是道德的,没有审美,没有装饰,没有娱乐和消遣。只有道德。”[3]这两种观点虽然显得有些狭义,但归根结底艺术是离不开道德的,而我们观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画面中的女主人含情脉脉地望着男主人公,画面整体充斥的温暖色调,无一不体现着爱的味道。

(二)《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画面场景的寓意

扬·范·艾克的绘画具有各种象征意义,画面中每一件物品都有其象征意义,而世人认为该画面所表现的是阿尔诺芬尼夫妇结婚的场景,女主人微隆的肚子代表她已怀身孕,吊灯上的蜡烛表示了通往天堂的道路,小狗体现了两个人的忠诚。桌子上的苹果预示着平安,墙上挂着的串珠预示着赎回原罪,左下方的拖鞋体现了女主人融入男子生活。女主人头上戴的白布寓意着女子的圣洁,身上绿色衣服寓意着新生命,红色床单代表喜庆等……[4]然而,结合历史记录会发现,扬·范·艾克创作该作品时,阿尔诺芬尼妻子已经去世,那么这幅画面本身就是一个现实不存的画面,而头上的蜡烛只有男子上方的点燃了,女子头上的蜡烛并没有点燃,而女子真的是怀有身孕吗?[5]根据史料记载会发现,在当时的尼德兰盛行的女子礼服样式几乎与画面中的女子服饰相似,可见该女子并没有身孕,結合人物的衣着特征可以推断出该画面所表现的季节,而这个季节的尼德兰没有几个贵族能买得起橘子。

扬·范·艾克对画面的精致把握,已经到了我们把凸面镜放大可以清晰地看到画家本身的样子,如此精细的画面,镜子中却没有狗的倒影,扬·范·艾克对细节的刻画精细程度,证明镜子中没有狗的形象是画家刻意为之。在西方,狗代表着忠诚,那镜子没有狗的形象,是否是对画面中男女关系的一种隐喻呢?

另外,扬·范·艾克对光的刻画尤为看重,屋内的物体光源都和窗户照射进来的光一致,唯有一点比较突兀,那就是左下角的那双女士拖鞋,如果说那双拖鞋是画家随意摆置,结合扬·范·艾克的绘画特点,我想并没有什么人相信,那双拖鞋的光源来自画面之外,那未入画的位置定是有一扇窗或者一扇门。而画面并不是描写现实本身存在的场景的画,那么画面出现的内容一定是有着它本身存在的价值,这双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突兀的拖鞋,是否也向镜子中的哈巴狗一样隐喻着他们二人的不忠呢?

(三)《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营造的意境及艺术欣赏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画面整体呈现暖色调,第一眼给人一种和谐温暖的恋人的感觉,整体大面积用红黄棕等颜色渲染,即便女主人穿着一身绿色礼服,在画面中也显得十分和谐,扬·范·艾克对每一件物体的刻画都十分精细,并且也着重表现了在阳光照射下的屋内光线变化,这在当时是一个史诗级的进步。如此高超的技艺,铸就了扬·范·艾克艺术生涯的不平凡。

五、结语

扬·范·艾克笔下的《阿尔诺芬尼夫像》有着太多深沉的含义,如果单纯地被他表现得温暖的画面所感染,那就大错特错了,了解一个人的作品要结合他所在的年代及他绘画的特点,扬·范·艾克早期绘画还是在宗教题材上,他所在的年代是文艺复兴刚刚开始的时间,如果让他瞬间摒弃宗教系列的绘画特点断然是不可能的,并且女主人早已经去世,那么画面中每一个出现的物体,都是需要我们深思熟虑的,其都有画家自己的用意,而画面中红色的沙发、沙发下红色的拖鞋、红色的床幔以及床上用红色布帘倒吊的物体,它们出现的用意到底为何?还是需要我们不断通过历史去推敲的。而正因为这幅画面不同寻常的隐喻,成就了它在画坛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左吉龙.《镜子般的真实自然——扬·凡·艾克绘画中的自然含蓄美》[J].美与时代(中),2018(07):70.

[2]徐笑笑.用色彩构成理论解读当代工笔画作品[D].天津大学,2017.

[3]陈晶写,洪玲.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4]马慧.物·语—《易碎的联系》系列作品的创作实践与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9.

[5]邓佳丽.解读《阿尔诺芬尼夫妇像》[J].美与世代(中),2018(10):68.

(作者简介:杨柳,女,硕士研究生在读,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级,研究方向:油画)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