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年的蝉声

2021-08-12谢子蝉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檐下醉人蛋炒饭

谢子蝉

蝉声轻卷着盛夏的云朵,微风裹挟着秧苗的喜悦,溪水流淌着孩童的呓语。灰墙红瓦,素雅的屋子在风中矗立。这是我的家,确切来说,是我儿时的天堂。在我六岁以前,我和爷爷奶奶住在这里。小村不大,不过几十户人家,稀稀落落地散在树前溪后。

重回故乡,我坐在儿时常坐的小板凳上,思绪随蝉鸣飘飞。

夏日的清晨,我躺在竹床上,耳畔传来欢快的鸟叫声及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我懒懒地伸着腰,却被突来的犬吠声惊走初醒的蒙眬。翻身下床,我赤着脚踩过清凉的水泥地,踮脚站在灶边,看着奶奶挥动锅铲做我最爱吃的蛋炒饭。我咽着口水,贪婪地闻着饭香。

“丫头,饿了吧?快穿上拖鞋去漱口。奶奶给你盛蛋炒饭。”奶奶满脸宠溺地看着我,手上翻炒的动作未停。

“奶奶,别忘了放葱花呀!”我准备去漱口,又不放心地叮嘱记性有些不好的奶奶。

“还要放酱油。丫头喜欢的奶奶记得,都记得呢。”奶奶笑呵呵地应着,丝毫不为我的话生气。

吃过早饭,我把小板凳搬到屋前的柚子树下坐好。奶奶便让我依偎在她怀中,一边唱着我听不懂的小曲,一边给我梳小辫儿。

“奶奶,我们今天去东头还是西头呀?”这一向是我关心的大问题。因为奶奶给我梳完头会带我去田间干农活,村东头的是水田,可以捉小蝌蚪,得带小木桶;村西头的是菜地,可以摘菜花,得带小篮子。小木桶和小篮子都是当木匠的爷爷为我特制的。

“丫头别走远了,小心点儿。”无论在哪边干活,奶奶都会隔一会儿就抬眼找我,同时重复这句话。

“哎——奶奶,我在这儿呢。”我顺着声音的方向挥舞着满是泥巴的小手。要是正好与奶奶四目而对,我便会夸张地咧开嘴冲她龇牙,然后在她輕嗔的一声“傻丫头”中继续乐不思蜀地玩耍。

偶有闲暇,奶奶便会带我去赶集。那个时候我并不懂什么是赶集,只知道那里有很多好吃的,所以特别向往。每每赶集,我都会蹦蹦跳跳地抢在前头跑,一路细数等会儿要买的小零嘴,惹得奶奶总在后面紧张地喊我“慢点儿”。

傍晚是我最喜欢的时候。我早早吃完晚饭,坐在檐下。钟声敲响了日落,天边酡红如醉。迎着醉人的晚霞,奶奶会为我讲故事,顺便等做完工回家的爷爷。那些故事我听了一遍又一遍,却总也听不厌。华灯初上,星辰布满天际,奶奶抑扬顿挫的讲述便成了轻轻浅浅的摇篮曲,不远处的灌木丛里传来的蝉鸣则成了伴奏,温温柔柔地将我催入梦乡。回到家的爷爷会帮着铺好小竹床,然后将我抱上去。他的动作总是那样轻柔,似是怕惊扰了我童年的好梦……

一阵凉风吹来,让我禁不住打了个激灵,飘远的思绪骤然被拉回。此时一轮残阳正缓缓落下,半边天都被映成了梦幻的颜色,像儿时坐在檐下听奶奶讲故事时那般醉人。只是此时檐下已不见奶奶的身影,奶奶的讲故事声也被风吹散。四周一片寂静,只有院前灌木丛中不时传来的几声凄凄切切的蝉鸣……

(指导老师:龚梅花)

关于故乡的记忆总是那么美好,那里色彩缤纷,声音此起彼伏。文章的描述画面感极强,也饱含深情。小作者用彩线穿珠的方式,将记忆中的美好往事用“蝉声”穿在一起,让深沉的情感自然流淌在细腻的笔触中。如果能在中间部分也把“蝉声”很好地穿上,文章就更加完整自然了。(黄静丽)

猜你喜欢

檐下醉人蛋炒饭
一起来做蛋炒饭
燕子建新家
蛋炒饭的哲学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老爸牌蛋炒饭
蛋炒饭助力脱贫
檐生情
自然语言
冬日
红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