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圣杜甫的忧与醒

2021-08-12辛上邪

同舟共进 2021年4期
关键词:玄宗长安杜甫

辛上邪

十年困长安,麻鞋见天子

天宝六载(747)前夕,杜甫入长安,准备参加制举考试。

天宝六载的这场由李林甫主持的制举考试,是开天盛世的“大笑话”,也预示着盛世的落幕。不学无术、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担任宰相后,嫉贤妒能,迫害正直的官员。玄宗要设制科,李林甫无法阻挡,但他做手脚令无人上榜,并上表恭维玄宗说,无人上榜表明“野无遗贤”。杜甫、元结等都是这次政治闹剧的犧牲品。

干谒不顺、生活艰难是杜甫在长安十载困境的主旋律。在这样的境况下,杜甫仍在不懈地为了求仕而努力。他未再参加常科、制科,而是采用了向玄宗献赋的方法。天宝十载(751)元月,玄宗连续三天祭祀玄元皇帝、太庙、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这次献赋引起玄宗的注意。宰相出题,令杜甫在集贤院写文章,“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按照唐代守选三年的规定,即使玄宗非常满意,也很难立即授官。此次献赋结果亦如是,考察后判定名实相副,便“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杜甫只能等待。

其后,杜甫再献《雕赋》。在《进〈雕赋〉表》中写到“惟臣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奔走不暇,只恐转死沟壑,安敢望仕进乎?伏惟明主哀怜之。”其声哀哀。

天宝十二载(753),李林甫终于亡故,政局却没有清明,杨国忠继续为非作歹。但杜甫仍满怀希望,次年上《进封西岳赋》,请封西岳华山。也许是一次次献赋的促动,也许是轮到了机会,天宝十四载(755),杜甫终于被授官为管理兵甲器杖、从八品下的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上任后不久,杜甫前往奉先(今陕西蒲城)去探望寄居在那里的妻儿。一路上,他虽然感受到大厦将倾、风雨欲来的社会激烈矛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回家看到了小儿被饿死的惨状,“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仍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但仍不想放弃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

然而,命运仿佛总是要戏弄杜甫。就在当月,安禄山起兵范阳。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攻下潼关,十三日,玄宗一行人仓皇出逃。杜甫携家眷逃亡时,听说太子在灵武(今宁夏灵武)继位,便将家人匆匆安置于鄜州(今陕北富县)姜村,自己只身去投奔肃宗。

路上杜甫被叛兵捕获,所幸未发现其官员身份,只是将其押解回长安,而没有被抓去东都。在长安时,杜甫有一定的人身自由,目睹了京城生灵涂炭的惨状,写下《哀江头》《哀王孙》《春望》等“诗史”,咏黍离之悲。当听到房琯兵败陈陶时,哭出“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的哀音。寂静无人深夜时,又不免对妻儿的思念,“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返回到凤翔(今陕西凤翔),“长安人闻车驾至,从贼中自拔而来者日夜不绝”。杜甫也于四月从长安金光门逃出,结束了长达八个月的西京之困,一路潜行至凤翔,“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华州弃官,客居蜀地

杜甫一路亡命奔逃至凤翔投奔肃宗,肃宗见了相当感动,至德二载五月十六日,授予杜甫八品的左拾遗。天宝十四载至次年,杜甫在东宫担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虽是闲职,但也随太子每日上朝,经常出现在太子身边。杜甫的才华不凡,太子自然有所了解。

可惜这种君臣间的旧谊很快瓦解。授官当月,杜甫为房琯说情。前一年十月,房琯在咸阳的陈陶、青坂被叛兵大败,全军覆没。兵败与房琯的军事能力有关,也与监军宦官的乱指挥分不开。杜甫听说兵败后作了《悲陈陶》《悲青坂》。玄宗出逃时,房琯半路追上,跟随玄宗入蜀。听说肃宗灵武继位,玄宗要派人去正式禅让,房琯自告奋勇。房琯传太上皇圣旨后,便留在肃宗身边。陈陶斜之战是房琯主动请缨挂帅。兵败后,房琯肉坦谢罪。

肃宗要处置房琯,并非单纯因为兵败之故。真正让肃宗对房琯心生厌恶的是贺兰进明拜谒肃宗时,指出房琯参与了玄宗制定的让诸皇子分领各道的计划,“此于圣皇似忠,于陛下非忠也”。玄宗安排好的四路皇子中,只有永王出兵,于至德元载(756)十二月起兵,并于次年二月被镇压(李白受此牵连下狱)。永王的出兵让肃宗切实感受到了来自太上皇的威胁。从三月起,肃宗陆续罢免了从玄宗那边过来的辅臣。房琯于五月被罢官,理由是他的门客、琴师董庭兰贪赃涉政。

杜甫最初显然没有领悟到肃宗的这些深意,他以董庭兰的错误为“细罪,不宜免大臣”为由,进谏劝阻肃宗对房琯的处理。可能是受到儒家“杀身成仁”思想的影响,杜甫进谏的方式比较激烈,他欣赏汉代朱云的折槛进谏的忠心和坚持,“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因此在数人为房琯说情时,唯独他被肃宗迁怒,要予以刑罚。幸好新任宰相张镐等人为其美言,且彼时朝中无人,据范文澜先生统计在朝官员不足30人,杜甫才被肃宗放过,免于受罚,但肃宗自此对杜甫有意疏远。

几个月后,肃宗下墨敕令杜甫返姜村探家。杜甫回家省亲,作《北征》。九月,长安收复。十月,肃宗返回长安。十一月,杜甫携家眷回长安左拾遗任上。十二月,玄宗返回长安。

杜甫回到长安后,过了几个月难得的安定生活。尽管已知皇帝下令让他回去探望家人的深层原因,但杜甫对圣上、国家的责任心未断。回到长安后,面对暂时的祥和,杜甫对涌动的政治暗流未有足够察觉。这几个月,杜甫写了一些颂圣的诗句,吟咏自己得体勤勉的士大夫生活。可是肃宗的重视不再,疏远仍在持续,杜甫也感到无奈,“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随着玄宗回朝,肃宗对玄宗及其旧臣的防范更强;再加上皇后张良娣、宰相李辅国对旧党的打击,使得一批老臣都被肃宗清除,连贾至这样亲笔为玄宗拟禅让诏书的功臣也受到贬斥。贾至、严武等人被归为“房党”,与房琯一同受到处分。杜甫也难逃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调任七品下的华州司功参军。官阶、俸禄虽有提升,但远离朝廷,不能再参与重要的政务,新的职务负责的是地方的官吏考课、祭祀、道佛、学校、医药等各种杂事。

此时,受杜甫等人举荐的岑参升为六品上的起居舍人,所以杜甫在离开长安前赠诗岑参说,“君随丞相后,我往日华东”。无论怎样无奈,杜甫还是离开了长安,并自此永无归日。

年底,杜甫从华州回东都探亲。乾元二年(759)春才从洛阳奔赴华州。三月三日,由于没有统帅,六十万官兵在邺城外大溃败。杜甫就是在这番战乱中经新安、石壕、潼关回华州,写下《三吏》《三别》,字字泣血。

华州条件艰苦,苍蝇、蝎子不断,公簿多而且急,上司对杜甫也不够尊重,杜甫感到非常不适,“束带发狂欲大叫”,又加上旱灾爆发,“关辅大饥,生事艰难”,更有对肃宗和朝廷的一再失望,是年七月,杜甫弃官,带领家人“依人远游”,去往秦州(今甘肃天水)。

秦州气候日渐寒冷,衣食无着,杜甫的疟疾又发作,苦不堪言。勉强维持两个多月后,十月前往同谷(甘肃成县)。同谷的生活更加艰辛,衣衫单薄,靠雪地里捡拾橡子,挖黄精活命,全家饿得奄奄一息。无可奈何下,十二月一日,杜甫全家动身入蜀,经过李白笔下“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翻山越岭,过河渡江,安全抵达成都。

这一年,杜甫“一岁四行役”,度过了他人生中最艰难的一年,也在艰难生活中升华了诗作。“绝脂粉以坚其骨,贱丰神以实其髓”。朱东润说:“乾元二年是一座大关,在这年以前,杜甫的诗还没有超过唐代其他的诗人,在这年以后,唐代的诗人便很少超过杜甫的了。”

二入成都,寄居草堂

从抵达成都到生命的终结,是杜甫最后漂泊的十余年。

乾元二年(759)岁末,杜甫携家人翻山渡江过栈道,一路艰辛地来到成都。蜀地与中原迥然不同的风物令杜甫新奇,也有些来得突然而无所适从,“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然而,故土难回,杜甫也唯有宽慰自己安于他乡。

全家借住古寺长达数月。好在成都未受战乱侵扰,物产丰美,生活安定。彼时,西川节度使是裴冕。玄宗入蜀令太子李亨阻挡叛军时,裴冕在入朝回长安途中遇到李亨,五次劝进、详述时势,拥立其继位,是肃宗登基的大功臣。无论杜甫与其之前是否有交游,杜甫在凤翔任左拾遗时同朝为官,可谓旧相识。而情谊更深的高适在距离成都不远的彭州任刺史,成都还有杜甫的表弟王十五司马。在这些故旧亲友的资助帮扶下,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边建起了日后著名的“杜甫草堂”。

杜甫入蜀前后共七个年头,在成都浣花溪边、梓州和夔州筑屋,都取名为草堂。其中,浣花溪边的最大。根据杜诗所知,在这处草堂周围,他种植了百株桃树、百亩修竹、十亩桤树,还有李树、黄梅、松树等。宅基是杜甫的表弟王十五司马赠资,而那些树木都是杜甫化缘所得。他化缘的方式很独特,善用绝句求助。果竹树木不仅美化环境,亦为杜甫的部分经济来源,加上各路亲友相助,杜甫过了一段和美安定的日子。

当然,生活也有波澜。上元二年(761)八月,突起暴风,草堂受到一定程度的损毁,暴风之后大雨继来。可是在这样湿冷难耐的时刻,杜甫想到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并发宏愿,“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就是杜甫的可贵之处。无论自身穷达,无論经宠受辱,内心想到的都是社稷苍生。胸怀的不同是杜甫与其他诗人最大的差别,他可谓千百年来士子的理想代表。

十二月,严武调任为成都府尹、剑南节度使。严武和杜甫是世交,他随肃宗灵武起兵,一直陪驾左右,曾与杜甫同朝为官,又都被归为房琯一党,年龄虽有差距,但两人情谊甚笃。严武在成都的七八个月里,二人往来、酬唱诗文不少,互相激赏。宝应元年(762)四月,玄宗、肃宗相继驾崩,七月,严武被调回朝中。杜甫一路相送到绵州奉济驿,依依惜别。岂料剑南兵马使徐知道趁机叛乱,杜甫回不了成都,只能转到梓州——李白出蜀前曾在梓州随赵蕤学习、隐居,四十多年后,杜甫又来到这里。可是此刻李白早已离去,杜甫孑然无依。

叛乱于八月被高适所平,但成都依旧动荡,杜甫将家人接到梓州避乱。杜甫在梓州期间,游历附近名胜山水,写了不少重要的作品,如《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戏为六绝句》等,其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第一“快诗”。广德元年(763)春,听说收复洛阳,杜甫欣喜若狂,但也许是迫于资费困难,或者对政局不明,杜甫却未“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而是继续留住梓州。

广德二年(764)春天,杜甫带领全家离开梓州,取道阆州,打算沿嘉陵江出峡北归。在阆州短暂休整期间,杜甫接到了朝廷对他授予京兆功曹参军的任命。上一年十月,吐蕃借官兵讨伐安史之乱期间西部无防守,乘虚而入,兵临长安,代宗仓皇出逃,吐蕃洗劫长安。十二月,郭子仪平叛,代宗回到长安。代宗继位后,一方面积极平乱,一方面多启用老臣。故次年春天,朝廷向杜甫发出了任命。

京兆功曹参军与杜甫所弃的华州功曹参军一样属于正七品下,任职于京兆尹,属于京官。可是这一次杜甫却拒绝了,虽然他一心北归,也心系政事。拒绝原因不详,也许是他素有大志,不屑于再次担任参军功曹这样的职位,也许是多年的漂泊急于返家,总之,杜甫准备顺流东下启程回乡。

恰在此时,听说严武再次出任成都尹及剑南节度使,杜甫喜出望外,在房琯墓前最后悼念后,杜甫又带领家人回到了成都。毕竟成都有经营多年的草堂,而两京经历战乱、遭遇饥馑后,已是民不聊生的一片萧条景象。

出峡离渝,辞世潇湘

再回成都、与严武二度共处后,两个人的关系不似旧时融洽。究其根源,乃与杜甫在严武力邀之下加入其幕府有关。

严武第一次入蜀时,就邀请过杜甫入幕府,但被杜甫婉拒,“懒性从来水竹居”,“幽栖真钓锦江鱼”。杜甫第一次来成都,并非是来投靠严武,而再次回成都,则摆明了是由于严武归来的原因。因此,严武再入蜀后,邀请杜甫,杜甫便不好拒绝。亦有学者认为杜甫加入严武幕府,是由于代宗继位后,杜甫萌发了重新参政的想法。而一旦成为严武的下属后,疏散的田园生活便结束了,杜甫又成了昔日华州任上整日迫于处理文书的小官吏。

广德二年(764)三月,杜甫入严武幕府。严武上书,表奏杜甫为节度使参谋、校检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杜甫由此又被称为杜工部。节度使参谋归节度使管理、任命、给俸,校检工部员外郎属于荣誉官职,不是真的去工部做事,属于从六品上。唐制,五品以上赐绯衣、鱼袋。故对杜甫赐绯、鱼袋属于恩上加恩。严武为杜甫奏请官职,一方面是出于私交愿意提携杜甫,另一方面也是彼时的幕府风气——各节度使为了笼络人才,竞相为属下加官。朝廷不耗费任何资费,授予这类空职,也算顺水人情。

尽管加官进爵,杜甫的幕府生活却不顺畅。当年秋天,杜甫即后悔入幕。与同事多有不协,每日上班多辛劳,感觉如鸟入樊笼,思念江湖山薮。这些原因之外,恐怕还有杜甫与严武本身的矛盾。日日相处的上下级毕竟不似先前饮酒聚会赋诗的朋友容易相处,再加上二人皆个性天然,难免会有龃龉。

永泰元年(765)正月三日,杜甫正式辞职回浣花溪草堂,不久便获高适辞世的凶信。三年前,王維去世;两年前,房琯驾鹤;一年前,郑虔逝于台州、苏源明饿毙于长安;李白生死未卜,杳无音信,怅然回顾,真是“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杜甫自感老迈羸弱,故乡远在他方。四月,严武暴卒。成都没有什么再值得留恋的,也无人可依托,杜甫留下幼弟杜占看守草堂,带领家人准备通过水路返乡。

从成都东下,杜甫一家路过嘉州、渝州、忠州,秋天到了云安。大历元年(766)四月,杜甫一家从云安迁到夔州。到大历三年(768)正月离开夔州,杜甫在夔州住了一年九个月。这段时期内,他搬了六次家,写了四百五十余首诗歌,其中有不少是追忆故人及旧日时光,如回忆当年与李白、高适漫游的《昔游》,可如今岁月蹉跎,老之将至,诗友已逝,辉煌不再。

在夔州所作的诗歌中,还有《秋兴八首》——叶嘉莹先生所集录的历代相关评论便有几十万字,可知此组诗对后世的影响之巨。尽管夔州山清水秀,白帝城风景令杜甫倾倒,“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但他仍然思念两都,“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叶嘉莹说:“杜甫是可以集大成的天才,生在可以集大成的时代,有可以集大成的才能和容量,这当然是他的幸运,可是他也遭遇到了不幸,因为当时的唐朝处在一个大转折的时代,国家正一步一步走向衰落。正是因为杜甫生在一个大转折的时代,经历了战乱的痛苦、流离,才成就了他的诗歌。河中流动的水遇到河底的石块才能激起美丽的水波,它落下万丈的深渊,才有了奔流澎湃的瀑布。战乱流离,成就了杜甫这个天才。”

此后几年,杜甫依然举家漂泊不定。大历五年(770)深秋,杜甫决定北归。船行至岳阳一带时,愿望终不敌病魔,孤舟中写下《风疾舟中伏枕书杯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诗人含恨而终。杜工部终其一生如浮萍在宦海浮沉,面对庙堂的深深城府,他并不高明,政事上少有建树。诗圣对于黎民苦难却有深切的理解,始终与世间百姓同忧同悲,他是乱世中难得的清醒者。

(作者系文史学者)

猜你喜欢

玄宗长安杜甫
我们长安
水VS火
狡黠
杜甫改诗
西游新记 2
来华景教徒与怛逻斯冲突之形成
杜甫与五柳鱼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析论
皇上面子也不给
杜甫的维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