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下高职院校财务转型的思考

2021-08-11郑莹

今日财富 2021年20期
关键词:双高财务转型

郑莹

近年,教育部提出建设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的计划,深化“双高”建设的实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对“双高”建设下高职院校财务转型工作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双高”建设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要求的基础上,思索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转型的方向,为今后高职院校财务工作指明了新方向。

自 2019 年 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优先发展,同时每年将向“双高计划”投入20余亿元。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前所未有,面对此形势下的高强度资金投入,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财务转型成为了关键。对此,需要分析“双高”建设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思索财务管理工作转型的方向,为今后高职院校顺利完成财务转型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双高”建设的总体特征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的教育发展水平是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人才,满足国际竞争中对大量重要或关键岗位的人才需求,不仅仅依赖于 “一流大学”,还有赖于 “一流高职院校”。

正如司长王继平所说,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模式,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例,这个就是中国的,中国的建好了就是世界一流,所以叫"双高"。此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综合现有的政策制度、学术研究,“双高”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资金来源多元化且经费总量加大。自“双高”项目启动,教育部每年将向“双高计划”投入20 余亿元,高职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逐年增长,教育经费保障力度逐年加大。

(二)遴选竞争激烈且绩效管理严格。“双高计划”遴选竞争十分激烈,不仅要求质量为先、改革导向、扶优扶强,且实施项目绩效管理,在建设周期内进行评价、监督,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调整中央财政奖补资金额度,不合格者则退出“双高计划”。

(三)高水平职校与高水平专业兼顾发展。

以往高职院校发展更多的是追求全面发展,“双高”建设不仅仅强调建设全方位发展的高水平职业院校,还鼓励各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专业,充分发挥特长专业的鲜明优势。

二、 “双高”建设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提出的要求

“双高”建设一定程度上推动着高职院校进行深化改革、内涵建设,财务管理工作与“双高”建设紧密相关,如何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做到为“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为教育培训发展进行科学资金分配”。本文认为,“双高”建设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提出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足“双高”建设下资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的需求

2019年1月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各级政府、企业将与职业院校共同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 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由此可见,国家鼓励高职院校未来发展模式趋向于社会化,对接市场需求,将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命运共同体。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办学模式的转变,使高职院 校由过去单纯的以教学科研为中心转变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的多元化办学格局,这必将吸引更多企业和社会力量选择承担职业教育的责任。企业将有更多投资高职教育的机会,并且投资者也更加重视高职教育的投资效益与成本。相比以往而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重,管理责任越来越大。为保证“双高”建设的可持续性,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无论是在项目资金的筹措上,还是项目建设的监督上都要进行转变。这些变化不仅仅要求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能力得提高,还要求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制度相应地作出重大改革,建立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因此,满足“双高”建设中利于领导层及时获取每个建设阶段成果的财务数据,从而更好地为下一个阶段提供决策依据,这是“双高”建设和新时代对高职院校财务转型提出的要求。

(二)满足职校大规模扩招、支持项目建设的需求。

2014 年 6 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到 2020 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 2 350 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 到1480 万人。2019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 100 万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在经济结构变革、增长动力转换的时期下,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特别突出。对此,国家需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优化人才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在国家的号召下,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势在必行,同时也必然要加大建设和发展的力度,这意味着高职院校资金规模在扩大。随着“双高”建设的推进,今后也将有越来越多的专项资金纳入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之中,经济活动日趋复杂,财务工作难度在加大。因此,满足“双高”建设和高职院校大规模发展对资源投入的精准化、高效化的要求,是“双高”建设和新时代对高职院校财务转型提出的要求。

(三)满足“双高”建设中收入管理、充分发挥资金效能的需求

我国公办的高职院校属于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财政拨款占据其收入的绝大部分。由于资金來源比较单一,高职院校的财务核算也比较简单。2019年1月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高职院校将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途径获得收入,可按照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的来源。由此可见,在国家的推动下,将激发社会各界的资源投入。高职院校的收入不再单单来源于国家、地方等政府的财政投入,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的投入也日益增多。同时,在“双高”的影响力下,高职院校所产生的一系列知识产权在社会上更容易得认可,产学研相结合的效益也将是高职院校的收入增加的渠道之一。可见,“双高”鼓励向多渠道资金方向发展,但无论是国家财政拨款,还是校办产业收入、技术服务收入及技术培训收入,资金收入日益复杂化,增大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工作强度和难度。与此同时,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高职院校开始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由原本执行的收付实现制逐步向权责发生制转变,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双并轨。可见,财务管理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国家、学校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与之相当,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核算型,而是复合型人才,能够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预算管理、分析决策上,充分发挥会计职能,达到高效、精准地服务“双高”建设的目的。因此,满足“双高”建设中全面、高效地各渠道建设资金的管理状况和使用情况,同时精细、准确地在预算会计分录中体现所涉及的预算资金的收支和结转、结余情况,在财务会计分录中反映资产负债情况和当期收入费用归集等需求,是“双高”建设和新时代对高职院校财务转型提出的要求。

猜你喜欢

双高财务转型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点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