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021-08-11汤志华

红旗文稿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质量现代化战略

汤志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只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适应科技新变化、人民新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要求。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之举。只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提升我国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形成规模庞大、配套齐全的完整工业体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4位,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整体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链和供应链“大而全”、“大而不强”问题较为突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核心领域在科技。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我国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从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上升为中高端,占领一些领域的尖端,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我们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驱动带来的粗放型快速增长,由此产生了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低端出口型的发展方式。进入新发展阶段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发展方式的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创新驱动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动力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抓住创新发展的主动权,打好创新发展主动权,才能赢得国家未来发展的优势地位。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量子通信、大飞机制造等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一些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发展也同步取得了巨大成绩。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万亿元,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引擎”、“定盘星”和“压舱石”。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新的科学理论不断孕育提出,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带动了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结构的变革。只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升技术创新优势和经济质量优势,才能引领现代化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

创新是应对我国发展环境变化的主动战略选择。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内部环境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从外部环境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进一步催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剧了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大裂变,世界经济陷入了“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只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打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的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和现代化水平,实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畅通循环和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才能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创新增强发展新动能,铸就未来发展新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创新理念位居新发展理念之首,体现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分别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動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高端创新性产业集群,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利用技术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在危机中抢占先机。

坚持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发展高质量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实体经济强,国家才能强。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着力点。没有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没有支撑。发展高质量的实体经济,必须改变过去主要依靠要素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向创新驱动,从追求速度规模的粗放型增长,转为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要积极适应新科技革命的潮流,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发展绿色化,打造实体经济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升级,全面提高我国实体经济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构建新发展格局。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根本需求的高质量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供给质量和效益、结构和水平及创新能力不够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要发展高质量实体经济,又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同时,应聚焦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和关键性环节的改革。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場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提供有力战略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在发展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产业变革,就不会有现代化经济体系。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核心领域在科技,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拥有先进生产力、国际竞争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力量,将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形成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无论是培育新动能、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改善人民生活、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家安全,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要紧紧围绕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特别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潮流,大力推动数字化信息化的制造业发展,加快突破5G 技术、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中的核心技术,拓展数字经济新产业链,建立先进的、完善自主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备、资源配置高效、成果转化顺畅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作者: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肖景华

猜你喜欢

高质量现代化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边疆治理现代化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战略
战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