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曲”考*
2021-08-11于大猛
于大猛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细曲”之名,方书中首见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芫花散”载:“药散三两,糯米三升,细曲末二升,真酒五升[1]。”文中细曲为何物,并没有具体说明。后世《太平圣惠方》《普济方》《本草纲目》《证治准绳》等著作均有细曲入药的记载,但均未对细曲进行详释,令人困惑。笔者对此进了初步考证,现分述如下。
1 “细”与“曲”在中药中的含义
“细”字在本草文献中有多层含义。第一是精致,精细含义。如细面,指无杂质而精细的面。《本草纲目》“兔”载:“以细面炒熟和,丸绿豆大。”如细米,指无杂质而精细的米。唐慎微《证类本草》“胡桃”载:“胡桃胡桃肉一升,细米煮浆粥一升,相和顿服即瘥。”第二是微细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载:“细者,细之微也。”《本草纲目》载:“余粮乃石中已凝细粉也。”第三是贵重的意思。往往与“贵”合称为贵细药。如李迅《集验背疽方》“原序”载:“药肆仅一二数,然稍贵细者则缺焉。”
关于“曲”,古代又称麴、麹、麯、粬等。以曲酿酒,我国酒曲的历史源远流长。《尚书·说命下》载:“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说文解字·米部》载:“麴,酒母也。”以上均明确指出以曲酿酒。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凡酿酒必资曲药成信。无曲即佳米珍黍,空造不成。”酒曲亦入药用,汉晋是酒曲开始入药的开端。贾思勰《齐民要术》首先记载了神曲之名。从唐宋时期,酒曲在医方中的应用日益增加。元代,首提六神曲之名,并出现了酿造蒸馏酒的大曲。明代,半夏曲的出现标志着酒曲与药曲的分离。清代,出现了添加众多药物的范志曲、福建神曲等。
2 细曲非捣细
从字面上理解,很容易将细曲理解为将曲碾细。从汉代开始曲类入药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将药物煎煮取汁,用汁渍曲,以曲造酒。二是将曲作为一味饮片应用。前者以曲酿酒确实需要将曲碾碎,至于碾碎的程度,古人有丰富的经验。朱肱《酒经》卷下“用曲”载:“曲细则甜美,曲粗则硬辣,若粗细不匀,则发得不齐,酒味不定[2]。”文中指出曲粗细的程度与酒的口味有着密切的关系。曲粗如骰子大小,细曲则如粉末状。但是遍览本书,并无“细曲”一词。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加味磁朱丸”由磁石、赭石、清半夏、朱砂组成,原书载:“上药各制为粉末,再加酒曲半斤,轧细过罗,可得细曲4两[3]。”文中的细曲显然是由酒曲轧细而成。
以上两书中的记载均为将酒曲碾细,是具体的操作过程,并非将所用酒曲称为细曲。
如果将捣碎的细曲统称为细曲。那么方书中记载的“细曲捣碎”的描述就让人费解了。如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五“菊花酒”载:“用糯米一硕炊熟,细曲十斤捣碎拌和令匀,入于瓮中密封三七日[4]。”同卷“天门冬酒”载:“细曲十斤捣碎,上炊米熟。三味相拌入瓮[4]。”朱橚《普济方》“酒药”载:“细曲十斤捣细。”“细曲末一斤。”“细曲碎同拌令匀。”文中所载的捣碎、捣细、碎、末等诸词,显然是针对成块的酒曲而设。如果已经是捣细的曲,上文中的文义显然是说不通的。可见,细曲是酒曲的一种,并非是将曲捣细。
3 细曲为块曲的一种
汉代到北魏时期,酒曲制造的最大特点是由散曲到块曲的飞越,酒曲制造工艺成熟,酒曲种类多样化[5]。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的神曲、苯曲、白醪酒曲等均为块曲,已经没有散曲的记载,后世用酒曲多为块曲。
刘若愚《酌中志》 卷十六“宝和等店”载:“大曲约五十万块,中曲约三十万块,面曲约六十万块,京城自造细曲六十万块,而内臣勋戚自制之曲不与也[6]。”文中细曲的计量单位为“块”。与大曲、中曲、面曲并列。可见,细曲为块曲的一种。
4 细曲与细饼曲
关于麰,郭璞注《方言》曰:“大麦曲。”罗愿《尔雅翼》卷一载:“盖大麦以为曲,还得麰之本名[7]。”麰是大麦的本名,由麰制成的曲仍叫麰,即大麦曲。
5 散曲与饼曲
在酒曲的发展历史中,汉代是散曲与饼曲并存的时代。
5.1 散曲崔寔《四民月令》载:“(六月)可作曲……是月廿日,可捣择小麦硙之;及至廿八日溲,寝卧之。至七月七日,当以作曲……七月四日,命治曲室,具薄、、槌,取净艾,七日,遂作曲[9]。”文中需要注意两点。其一:“硙”字,动词,义为磨。即将小麦磨成粉。其二:小麦初步发酵后,直接铺到曲室中的架子上,再次发酵。架子的结构为:坚立者称为“槌”,横放者称为“”,上铺的席子为“薄”。文中并没有将小麦团成饼或块的描述。说明这种制作方法仍为制“散曲”。
5.2 饼曲饼曲指用手将麦粉团成饼状,块曲指用铁质或木质的“范”将麦粉踏成块状。二者均增加了曲块的密度,使曲内部的温度较散曲高,发酵效率提高。杨雄《方言》中记载的即为饼曲的一种。许慎《说文解字》收载的、、三字,均释为“饼曲也”。说明当时的饼曲已经开始流行。在晋代出现了“草曲”,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上“草曲”载:“南海多美酒,不用曲糵,但杵米粉,杂以众草叶,冶葛汁滫溲之。大如卵。置蓬蒿中,荫蔽之,经月而成。用此合糯为酒[9]。”文中虽为草曲,但是仍使用了米粉。虽然没有将草曲置曲房中,但是将曲团成卵状,仍为饼曲的范畴。至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的诸多曲种均为饼曲(块曲),已经完全没有了散曲的踪迹。
6 结语
细曲是汉代由散曲向饼曲(块曲)过渡过程中产生的酒曲术语,与所用工具碾细程度并无关联。“细”是微小,微细的意思。细饼曲()与女曲()均为小麦加工而成,区别前者为生小麦磨细,后者为蒸熟整个小麦。正是小麦磨细与整个的差别,才产生了细饼曲之名。
汉代散曲与饼曲并存,由散曲向饼曲的过渡是酒曲的发展方向。后世饼曲日益流行,至北魏时期已经完成了散曲到饼曲的过渡。后世因“细饼曲”中的“饼”字繁琐,至唐代简化为“细曲”。
酒曲的名称呈多样化: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大量含曲的医方;以原料命名者如面曲、麦曲、小麦曲、大麦曲;以曲的质量命名者如好曲、上曲;以曲的存放时间命名者如陈曲、陈麦曲、干曲;还有造法酒所需法曲。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收载的米曲、糯米曲、黍米曲、六月曲等。朱肱《酒经》收载了大量添加了药物的酒曲,如顿递祠祭曲、香桂曲、杏仁曲、瑶泉曲、金波曲、滑台曲、豆花曲、玉友曲等。酒曲的名称如此多样化,使得“细饼曲”“细曲”均失去了其存在意义,使用频率逐渐减少,仅散在于个别方书中。
综上所述,从文献考证推断细曲即是小麦曲。目前,研究人员找到的最有力的证据是宋诩《竹屿山房杂部》卷一“小麦生酱”载:“四月小麦细曲一石为率,煮黄豆三斗。”文中小麦细曲一词,正是小麦曲的代名词。
另外,细曲还是升炼粉霜过程中的术语。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粉霜”载:“谨按:升粉霜之法:用焰硝、食盐、白矾、皂矾各一斤,入铁锅内,炒熔成汁。急以铁铲频搅,结成黄色砂子谓之粗曲。内石臼中,以铁杵研令极细,谓之细曲[10]。”文中细曲是炼制粉霜过程中的不同状态的名称。由于本书深藏宫廷,流传甚晚,故后世对书的细曲之名并没有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