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分析
2021-08-11缪琨
缪 琨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0)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镇化率从13.7%提高到2019年的70.60%,从统计数据分析,江苏城镇化水平远高于全国60.60%的平均水平,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准,表明江苏经历了由苏南乡镇工业驱动小城镇快速发展、以开发区建设和外向型经济驱动的大中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后,发展城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从实际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的实际感受看,江苏城镇化质量尚有进一步提升的巨大空间;且江苏三大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呈明显的南北梯度排列,苏南超过77%,苏中接近68%,苏北在64%左右,从13个省辖市看,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南京与最低的宿迁,两者城镇化率相差近30个百分点。因此,在城乡统筹与区域一体化发展阶段,苏北、苏中尤其是苏北,未来提升空间更大,将是江苏继续提高整体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动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江苏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江苏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面临着严峻挑战与考验。
2 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研究方法
本文釆用熵值法对江苏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标准化处理。具体计算公式为:
其中,Uij是指第i个城市第j个新型城镇化的数值,Uij是标准化处理后的新型城镇化指标值,maxU和minU分别是指当年各城市指标j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其中,i=l,2,…m;j=l,2,…n)。
第二步,移项,消除负值:
第三步,计算第i城市第j个新型城镇化指标的比重U‴:
第四步,计算第j个新型城镇化指标的熵值eij和变异系数gij:
第五步,计算第j个新型城镇化指标的权重:
最后,得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指数Urban Index:
根据以上计算步骤,可得出江苏13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指标数值越高,则表示该城市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越高。
2.2 数据来源
本文从2015—2019年《江苏统计年鉴》和13个省辖市(示范区)的《统计年鉴》选取2015—2019年5年间江苏省13个省辖市(示范区)17个指标来衡量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2.3 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文章选取了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运用熵权法赋予权重,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表1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及分析
3.1 综合评价
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对江苏省2015—2019年13 个省辖市(示范区)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的数据进行相关处理,计算出每年各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在此基础上测算江苏省13个省辖市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得分并进行排名,如表3所示。
表2 2018年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各指标赋权表
表3 2015—2019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及排名
3.2 结果分析
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三大地区看,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代表的苏南地区城镇化整体水平集中,而以扬州泰州为代表的苏中地区城镇化水平在江苏省居中,苏北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为落后。这就需要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总体设计方案为:苏南地区适宜建成城市—城镇—乡村的三元化格局,人口就地转移,形成新的城乡一体化城市群;苏中地区发展新型城镇化,必须与产业发展同步,走产城融合之路。推进产业集中区建设并引导产业集聚,创造就业机会,积极吸引本地农业转移人口,同时加快融入沪宁线长三角核心地区;苏北地区则依然需要提升城镇化发展速度,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从不同级别的城镇功能看,应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优先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建设小城镇,分别阐述如下:
3.2.1 提升大城市综合功能,合理控制人口规模
南京、苏州、徐州作为三大都市圈的特大城市,首先应强化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城市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发挥三大城市的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本要素的集聚功能,不断提升其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同时,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适当疏散中心城区经济功能,推进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向外转移,加强与周边城镇基础配套共享。培育形成通勤高效、一体发展的都市圈,以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的主导作用,增强其凝聚力和影响力。
3.2.2 重点发展中小城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目前,中小城市应当成为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排头兵,首选发展潜力大、资源承载力强的中小城市,积极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并且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各级政府应加强中小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公共资源配置向中小城市和县城倾斜,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在中小城市合理布局,积极推动优质教育和医疗机构在中小城市设立分支机构。
3.2.3 分类建设特色小城镇,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应加快撤乡并镇的步伐,并且凸显小城镇的重要节点地位,因为小城镇是城镇体系中连接城市和农村的关键纽带。鼓励条件较好的小城镇借助大城市的辐射力,有效分散大城市的社会经济功能,分担人口和公共服务压力,促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小城镇的扶持力度,改善人居环境,规划必要的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让小城镇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使其逐步成为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同时,要根据区域经济与文化的历史传统、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重点规划各具特色的中心镇,比如旅游小镇、金融小镇、康养小镇、互联网小镇等,增强产业发展能力和交通枢纽功能,以此作为城镇化建设的样板和突破口。
4 结语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必将成为未来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城镇化建设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江苏城镇化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为上的原则,调整优化城乡区域结构,提升完善城镇功能,促进江苏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