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城郊绿化建设初探
2021-08-11田富蓉郝耕
田富蓉 郝耕
白银市白银区位于甘肃中部、白银市西部、黄河上游中段,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半荒漠气候,四季分明,降水稀少,干旱多风,曾是“风吹石头跑、遍地野狼嗥”的不毛之地。境内地表多为黄土覆盖,孔隙大,自然植被稀少,沙尘天气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对白银区城郊周边荒山进行绿化建设,是利用荒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而由于先天自然条件和城郊环境比较恶劣,在城郊进行荒山造林绿化难度较大。利用荒山造林绿化,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
一、白银区城郊绿化建设的困境
(一)自然条件因素
白银区城郊绿化存在的自然制约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环境因素。白银区干旱少雨,冬春干冷风沙大,夏秋少雨日照强。全年约百分之八十的降水量集中在7、8、9、10 四个月,暴雨形式居多;蒸发强烈,蒸降比高达10:1,并且全年多风,影响苗木成活率。二是境内土壤盐碱含量高,含盐量达到13‰,PH 值在7.8 以上,有机质含量低,持水能力差,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三是施工环境恶劣,项目区山大沟深,施工作业难度较大。
(二)绿化成本因素
国家在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中,造林费用是经过综合评估确定的,在林区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植树造林时,国家下达的造林经费是能够达到造林目的的。而白银区城郊绿化建设资金主要以市区财政筹集为主,随着绿化面积的增大,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其次,由于自然环境的制约,白银区城郊绿化适生树种大多不是经济林木,绿化区建成后,除了能改善生态环境外,短期内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这种悬殊的投入产出比更加加大了市区财政的投资压力和造林单位的经济负担。
(三)管护工作难度大
白银区城郊绿化区域多为荒山地段,山大沟深,而现在农村能够参与造林绿化的务工人员中青壮劳动力少,安全生产存在较大的隐患。随着近年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和人员工资不断上涨,造林成本逐年增加,建设资金又难以及时到位,形成了欠账造林和雇用劳务人员困难的局面,管护经费多为临时性解决且时有不到位,严重影响正常的绿化管护工作。
二、白银区城郊绿化建设的意义
(一)净化空气
白银市是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和化工基地,环保绿化欠账较多,污染防治工作任务繁重,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的任务十分艰巨,市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95 微克每立方米,细颗粒物年均值为39微克每立方米,均未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树木能过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吸附固体颗粒,在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障人们身心健康方面有着强大的作用,效果显著。
(二)防风固沙
白银市承担着南保水土、北御风沙、中保黄河的重大责任,黄河干流白银段总长258 公里,占黄河甘肃段的28%,要想抵御风沙的袭击,遏制土地沙漠化,就必须大力植树造林。据测算,一旦遇到防护林,风速可以降低70%~80%。
(三)控制水土流失
白银区土壤主要由灰钙土、部分红土及沙砾土等构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层浅薄,保水能力差,土质松散,遇水易流失。造林绿化工程能够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控制水土流失,是减轻水土流失的重要途径。
三、做好白银区城郊绿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郊绿化建设要科学全面规划,实现短期利益与长久利益相结合,要与现有绿化成果,当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关部门的行业规划相衔接,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人工与自然相结合,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比如规划中要考虑利用现有水源,减少投资成本;连片成面,减少运营成本。实行以绿促美,集约经营,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打造精品,确保建设成效。
(二)坚持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提高质量
在白银区城郊绿化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资源、环境、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充分考虑区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把绿化美化与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三)坚持建设与管护并重,巩固成果
白银区城郊绿化建设难,管护更难。要切实加强绿化管护工作,按照“三分栽,七分管”的原则,在完成绿化任务的同时,强化管护措施,巩固绿化美化成果。旱季、冬季的防火工作是绿化成果能否得到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后期管护中的一出重头戏。应该落实管理责任,在护林防火队伍建设和防护资金上给予保障。
(四)坚持以创新为先导,拓宽建设思路
白银区城郊绿化建设要坚持科技创新,以创新为先导。要有效益比较的观念,加强综合成本的核算与分析,从长远利益出发,优化造林方案和管护方案,降低造林绿化成本。
通过以上举措的实施,让白银区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林更茂,提高白银区城市品位,促进白银区人居环境更美,区域生态环境能够明显改善,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