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甘肃省林草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2021-08-11省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尚有
省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 宋尚有
(2021 年6 月28 日)
同志们: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资政育人的教育功能,告诫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一、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接续奋斗的迫切要求,是砥砺初心使命的“动力源”。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天纬地,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始终保持初心如磐,始终不渝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砥砺奋进。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以史为镜、以史明志,把准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要求。我省虽然与全国同步打赢脱贫攻坚战,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发展质量和水平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特别在如何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等方面,我们的任务还“路漫漫其修远兮”。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全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史,学习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历史自觉,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筑牢信仰之基、坚定“四个自信”的迫切要求,是滋养理想信念的“营养剂”。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始终不渝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2019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指出:“甘肃要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深刻阐释了学习党史、开展红色教育对坚定理想信念的作用。回望战争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下将革命的火种播撒陇原大地,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火红年代,诞生于陇原大地的铁人精神、航天精神、八步沙精神等,其力量源泉就是高度的爱国主义自觉和对社会主义的无比信念。改革开放后,陇原儿女以敢想敢干的首创精神包产到户,正是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探索和高度自信。
(三)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推动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增强党的建设质量的迫切要求,是推进自我革命的“启示录”。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伟大历史。当前,我们党在自身建设方面仍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目前,我省正处在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关键时刻,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迫切需要一支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党员干部队伍,带领群众一起苦干实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
(四)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弘扬革命精神、提升党员干部素质能力的迫切要求,是厚植精神情怀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在长期坚持自我革命和领导社会革命过程中,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成就,积淀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形成了强大精神谱系,汇聚了磅礴力量。据统计,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有90 余种。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精神谱系进行了系统阐述,为我们认知、理解、感悟和转化党的精神资源提供了方法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引导全局党员干部弘扬我们党的伟大革命精神,包括在甘肃这片红色土地上孕育发展形成的南梁精神、会师精神、铁人精神、航天精神、莫高精神、敦煌精神、八步沙精神等。从党的优良传统和崇高品德中汲取力量、赓续血脉,让红色精神和红色基因代代相承,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鼓足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以钉钉子精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动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奋力跟上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进程。
二、全面了解党的百年辉煌历史和伟大贡献
从1921 年到2021 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从1921 年7 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 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从1949 年10 月至1978 年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从1978 年12 月至2012 年11 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从2012 年11 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一)开天辟地: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近代中国,西方列强入侵,战火频发、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处境,让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21 年7 月,中华大地终于在黑暗中迎来了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走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征程。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据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总任务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具体任务的调整,在甘肃,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比较集中的就有“大革命文化”“根据地文化”“长征文化”“抗日文化”“解放区文化”等。特别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则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红色根据地文化。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基础上形成的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盛产红色文化的摇篮。甘肃党史所蕴含的红色文化资源,无论在时间跨度还是空间维度上,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具有独特优势,在全国红色资源宝库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我们弥足珍贵的巨大精神财富。
(二)改天换地: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从新中国成立,到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从完成土地改革到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两弹一星”成功研发,无一不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奠定的中国大国地位。
新中国建立之初,地方经济结构极不平衡,西北地区几乎没有现代工业。鉴于此,党和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将苏联援建的156 个大型项目中的16 项放在陇原大地,在限额以上的694 个建设单位中将119 项布局在甘肃。1955 年,在苏联援助中国的22 个航空电子工业中,又将万里机电厂、长风机器厂、新兰仪表厂布局在兰州。上述决策极大地改善了甘肃工业落后的面貌,为把甘肃建设成为国家新兴工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60 年代,从国防和备战的需要出发,开展“三线”建设,从上海、哈尔滨、北京、沈阳、天津等地,将一大批重点骨干企业、研究院所等机构搬迁到甘肃,使甘肃的冶金工业、机械工业、铁路建设、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建材工业、石油工业得到壮大和发展,迅速缩短了甘肃与沿海地区工业发展的差距,提升了甘肃工业化水平,为甘肃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构建新时代对外开放新格局奠定了基础。甘肃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艰苦创业,在戈壁荒漠上,让东风航天城、四〇四核工业城、酒钢公司、金川公司、白银公司拔地而起,出现了“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哪里有油田,那里就有玉门人;哪里有石化,那里就有兰化人”的壮举。涌现出王进喜、郭孟和等时代楷模,形成了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庄浪梯田精神等一批踊跃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从上世纪60 年代起,庄浪县九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不懈兴修梯田、改造河山,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梯田化模范县,铸就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梯田精神”。著名的“铁人精神”其内涵是“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 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铁人精神早已上升成为国家精神,她根于甘肃,扩于大庆,广于中国,几十年来历久弥新。
(三)翻天覆地: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1978 年,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治党治国的宝贵经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党的先进性问题,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构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甘肃是全国最早支持中央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地方之一。为了冲破思想禁锢,打破“两个凡是”的束缚,1978 年4 月初,时任甘肃省委书记宋平在兰州高等院校领导干部讨论会上讲到: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在5 月份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署名文章之后,甘肃省很快予以表态支持。甘肃最早吹响了农村改革的号角。1978年春天,宕昌县哈达铺人民公社下罗三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药材生产责任到户)。1978 年秋天,陇西县碧岩人民公社也将土地承包经营。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立足本省优质文化资源,促进文旅产业快速发展。1981 年5 月创刊的《读者文摘》,成为“中国期刊第一品牌”。1979 年10 月1 日,《丝路花雨》在人民大会堂一经公演,轰动京城,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该剧给予高度肯定,获得“中华民族20 世纪舞蹈经典作品奖”,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民族舞蹈的典范”。
(四)经天纬地: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我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在2020 年突破100 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达到17%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一万美元,稳步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伟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进行了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成功应对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效化解了经济、科技、社会、外交等领域的风险挑战,在中美经贸摩擦、钓鱼岛主权争议、中印边境冲突、南海主权和权益维护以及涉港、涉台、涉疆、涉藏、人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力维护了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赢得了战略主动。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极不寻常的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洪涝灾害多地发生,经济发展备受冲击,外部环境风高浪急,来自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国际、自然等领域的挑战纷至沓来。在泰山压顶的危难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准确研判、精心部署,果断采取行动,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进行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艰巨斗争,经受了一次次惊涛骇浪的严峻考验,在这极不寻常的年份创造了极不寻常的辉煌,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足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斗争异常艰辛,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大生态产业体系,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林草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紧跟全省建设发展步伐,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力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以来,全省共争取落实林草建设资金347 亿元,依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累计完成造林2632 万亩,治理退化草原7873 万亩,治理沙化土地1030 万亩。完成祁连山、大熊猫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83 项。尤其值得欣慰而自豪的是,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西部生态屏障巍然耸立。2019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期间,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给予了“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的肯定评价,使我们备受鼓舞,倍加珍惜。
三、以史为鉴,学史力行,推动全省林草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回顾党的百年光荣历史,从毛泽东同志发出“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到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江泽民同志提出“再造祖国秀美山川”,胡锦涛同志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再到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两山”理论,强调指出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我们深刻认识到,推进林草事业发展始终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各级林草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经过近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省林草事业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取得了可以载入史册的重要发展。全省森林覆盖率从解放前的2.6%提升到改革开放之初的6.8%,再从6.8%提升到2016 年底以来的11.33%,实现了森林资源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双增长。特别是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将林与草的生态建设职责整合到一个部门负责,实现林与草的融合发展,为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迈入新时代,展望新征程。立足林草部门承担的全省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以及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职责,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做好山、水、林、湖、草、沙六篇文章,不断强化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支撑保障作用,推进全省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甘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加快推进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全力做好“山”的文章。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审定推动的全国首批5 个国家公园中,甘肃承担祁连山、大熊猫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是名副其实的“国之大者”。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精神,建设以祁连山、大熊猫、若尔盖国家公园为主体,小陇山、兴隆山、太子山、莲花山、太统崆峒山、关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草原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一是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巩固拓展祁连山、大熊猫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效,争取将大熊猫、祁连山均纳入全国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建立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管理体制,推动我省国家公园建设从打好基础向提升质量转变、从形成框架向制度建设转变、从试点探索向全面推进转变。二是完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对接,争取国家按我省提出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进行批复。国家正式批准预案之前,要求各地按照保护地现有的法定范围和功能分区进行建设管理,确保整合优化前后监管工作的无缝对接。预案批复后,及时组织开展保护地调整和勘界立标等工作。三是巩固祁连山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起草并争取以省委、省政府两办名义印发《关于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的意见》,报请省委、省政府召开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
(二)主动融入黄河国家战略强化林草资源保护,全力做好“水”的文章。我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首倡之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的重要论述要求,全省林草生态建设必须主动融入黄河国家战略,加强林草资源保护,守护好绿水青山,推进我省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一是全面推行林长制。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要求,争取尽快印发我省《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精心筹备,争取7 月份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我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会议。年底前,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草)长体系,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林草资源保护体系。二是强化林草资源保护。组织开展全省森林资源清查、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对中央环保督察、森林督查、卫片执法等发现的破坏森林资源问题进行核查,严格林地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依法保护林草资源。三是强化天然林保护。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要求,编制实施《甘肃省天然林保护修复规划》,完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有效保护全省6300 多万亩天然林。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四是强化灾情疫情防控。逐级靠实森林草原防火责任,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守住山头、地头、人头、坟头,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不发生重特大人员伤亡。加强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防止康县松材线虫病疫情扩散蔓延,确保全省林草资源安全。
(三)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全力做好“林”的文章。缺林少绿是我省的基本省情,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是我省林草建设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精神,继续在扩绿增绿上下功夫,做文章,打好国土绿化持久战。“十四五”期间,力争每年造林绿化260 万亩以上。一是坚持科学绿化。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坚持以水定绿、适地适绿、乔灌草结合、封飞造并举,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着力解决好“在哪造”“造什么”“怎么造”“怎么管”。二是实施“双万工程”。借鉴庆阳市的做法,实施以一村万树、一乡万亩为主要建设目标的“双万工程”,在陇东南、陇中黄土高原区突出抓好水土保持林建设,在河西地区重点抓好防沙固沙治沙林建设。三是依托重点工程。充分发挥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形成以重点工程项目为主体、各类项目齐头并进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补充的资金投入体系。四是加强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兰州新区至兰州市主城区沿线公路两侧,组织实施“省门第一道”造林绿化工程,以沿线绿化提质增效和扩容增绿为切入点,通过封山育林、景观林营造、破碎地貌改造等措施,对陡坡、破损山体和破碎山丘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对面山绿化空白段、斑秃块进行拉网式绿化,对现有老旧绿化上水管网进行维修改造,提升“省门第一道”整体景观品质。
(四)着力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全力做好“湖”的文章。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精神,加强全省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保护,并以湿地等各类林草生态资源为依托,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一是加强湿地用途管制。实行国家重要湿地、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分级管理,禁止擅自征收、占用国家和省级重要湿地,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一般湿地。进一步强化管制措施,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二是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开展全省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和湿地生态监测。加强甘南黄河上游和沿黄河湿地保护,实施尕海湿地、黄河首曲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推进黄河兰州白银段湿地保护修复。组织各地申报设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争取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三是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禁食野生动物的《决定》精神,落实野生动物管控措施。配合开展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行动。做好野猪非洲猪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依法打击非法捕杀、收购、倒卖、走私野生动物的行为。加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生存环境保护,培育壮大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
(五)持续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维护草原生态安全,全力做好“草”的文章。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在维护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我省现有草原2.68 亿亩,居全国第6 位,其中可利用草原2.41亿亩。但总体来看,全省草原生态系统还比较脆弱,草原植被盖度53.02%,低于全国56.1%的平均水平,草原资源底数不清、保护修复力度不够等问题长期存在。下一步,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精神,持续推进草原生态修复。“十四五”期间,力争每年改良退化草原200 万亩、生态种草200 万亩,草原鼠虫害防治1000 万亩以上。到2025 年,全省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根本遏制,草原植被盖度稳定在53%以上,理论载畜量达到1117.4 万羊单位,实际放牧牲畜控制在理论载畜量以内。一是严格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抓好全省1 亿亩禁牧草原和1.41 亿亩草畜平衡的监管执法,严格草原资源空间管控和用途管制,健全联合监管执法机制,依法依规查处破坏草原资源违法案件。开展草原保护宣传教育,营造良好保护氛围。二是组织实施退化草原修复治理。持续抓好以甘南玛曲为重点的退化草原修复治理,推进黄河上游、祁连山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探索有效治理方法和模式,巩固修复治理成效。三是不断完善草原治理体系。开展全省草原监测评价,健全草原资源动态监测网络体系,摸清草原资源基础底数。推进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
(六)纵深推进荒漠化治理打赢打好防沙治沙阵地战,全力做好“沙”的文章。根据《甘肃省关于打好防沙治沙阵地战的指导意见》,力争“十四五”期间完成防沙治沙750 万亩,每年治沙150 万亩。到2030 年底,全省大部分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区植被平均盖度提高到19%以上。一是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继续推进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全国综合防沙治沙示范区、三北防护林六期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二是推进张掖市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强化项目监管,积极衔接、督促地方依法依规落实造林绿化用地,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三是推进民勤生态建设示范区项目。争取中央、省级资金对民勤生态建设示范区的项目支持,加强社会公益项目投入支持民勤生态建设。四是争取蚂蚁森林等社会公益造林项目。提升全省社会公益项目实施能力,确保项目质量和资金安全,为持续吸收社会公益项目奠定基础。
围绕做好山、水、林、湖、草、沙六篇文章,我们坚持不懈推进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全省林草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干部人才支撑。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水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局直单位领导班子建设,优化班子结构,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和“三方面”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关心关爱干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同志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共产党立志千秋伟业,百年正是风华正茂。我们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永远坚定“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前进定力,永远保持“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奋斗韧劲,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林草工作的最大目标和最高追求,昂首阔步、砥砺前行,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努力夺取全省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成绩,奋力开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